CTA 及MRA 在动脉硬化所致烟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价值

2020-12-17 08:55高婷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管腔烟雾斑块

高婷婷

(河北省故城县医院放射科 河北 衡水 253800)

烟雾病,其起病因素不明,其主要特征是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颅底细小血管异常增生及脑实质和脑膜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主要通过DSA 确诊,在脑血管造影中近似烟雾状,故得名。烟雾病综合征,即类烟雾病,是由特定病因[1]导致烟雾病特征的一类疾病。本文研究对象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烟雾病综合征病例。其多在中老年发病。其病程长、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时(如出现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才来院检查而确诊。CTA在观察判定动脉硬化斑块性质有独特价值。而MRA 安全、无辐射、无创伤,易被患者接受,对烟雾病综合征筛查及诊断等方面占有独特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0 例确诊动脉硬化所致烟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此病均为首次发现。选择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手术前患者均行CTA及MRA 检查;③所选图像质量全部满足诊断要求;④无酒精、药物等滥用病史。排除标准:①未经临床确诊;②术前仅常规应用CTA 检查;③术前仅常规应用MRA 检查;④所选图像质量部分或全部未满足诊断要求。最后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29 例,分别为女19 例,男10 例,年龄50~73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h ~4 年。影像学表现:其中脑实质内无病灶者6 例,合并急性梗死3 例,合并急性出血2例,伴脑内多发腔梗灶18例,其中1例合并基底动脉瘤。

1.2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29例烟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常规行CTA 检查及MRA 检查。检查设备分别为西门子64 排CT 及PHILIPS 1.5T 磁共振。CTA 扫描技术参数:100kV,扫描层厚1.0mm。均采用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速率2.5ml/s。MRA 扫描技术参数:TE 6.91ms,TR 20ms,FOV 170mm。

1.3 图像质量分析

所有患者的CTA 及MRA 图像,后处理图像均经重建上传PACS 系统。选取两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影像科医生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A 及MRA 图像,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取相同意见。

2 结果

2.1 29 例烟雾病综合征患者CTA 表现

通过CTA 图像观察,来观察动脉管壁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有如下发现:29 例均可明确管壁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的程度也较直观。其中:15 例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可见硬化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开口处管腔狭窄;7 例双侧颈内动脉远端阻塞,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单侧大脑前动脉显示不清;3 例单侧颈内动脉远端阻塞并同侧大脑前、中动脉显示不清;4 例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软斑块,管腔重度狭窄,余管腔全程呈细线样改变,伴双侧大脑中、前动脉起始部管腔狭窄。均可见到大脑前动脉A1 段走形区、大脑中动脉M1 段走形区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走形区多发迂曲走形细小血管影,即烟雾血管显影。

2.2 29 例烟雾病综合征患者MRA 表现

通过MRA 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来观察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有如下发现:29 例均可大致估计管腔狭窄程度。其中:13 例两侧颈内动脉末端重度狭窄,两侧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管腔狭窄;9 例两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包含7 例伴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单侧大脑前动脉显示不清;3 例单侧颈内动脉远端闭塞及同侧大脑前、中动脉显示不清;4 例单侧颈内动脉全程管腔呈细线样改变,合并同侧大脑中前动脉开口处管腔狭窄。均可见到大脑前动脉A1 段走形区、大脑中动脉M1 段走形区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走形区多发迂曲走形细小血管影,即烟雾血管显影。MRA 横断原始图像观察29 例均可看到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小不等的多发点状高信号,即钙化影。

2.3 29 例烟雾病综合征患者CTA 与MRA 比较

通过对比观察CTA 及MRA 图像,对其结果分析:CTA及MRA 在烟雾病综合征诊断中特异性均达100%。CTA 在诊断斑块性质方面有独特优势[2],对血管细小分支均可显示清楚。MRA 在29 例烟雾病综合征患者中,仅有2 例颈内动脉末端重度狭窄诊断为闭塞,其在烟雾血管显影中诊断价值几乎与CTA 等同,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是CTA 的93.1%,如表1。MRA 对斑块性质的分析不如CTA,但MRA安全、无辐射,无需对比剂,更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宜应用于烟雾病综合征诊断及筛查。

3 讨论

烟雾病,具有颈内动脉远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并继发Wills 环周围血管网为主要特征,是由Suzuki[3]等因在脑血管造影时,发现其特异性“烟雾状”改变,故而得名。烟雾综合征,即类烟雾病,是指由特定病因导致烟雾病特征的一类疾病。本文研究对象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烟雾病综合征病例。金标准是DSA,但DSA 成本高,检查时间长,有辐射、有创伤,且高风险。而CTA 检查时间虽短、无创伤,但其亦有辐射,而且邻近骨质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也有一定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检查项目的安全性也有了一定要求。而MRA 作为一种无创伤的磁共振检查技术,其简便、快捷,更易被患者接受,且其在烟雾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日益剧增,已成为烟雾病综合征患者筛查中的一种必备手段。

通过该研究表明,MRA 对动脉硬化所致烟雾病综合征中的诊断率达93.1%,虽然其判定硬化斑块缺乏特异性,但其对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判定有着简便、快捷、直观的显示。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诸多因素干预,烟雾病综合征的诊断仍有一定漏诊或误诊可能,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分辨不清的病例,宜采用CTA 或DSA 等方法进行确诊,避免低估病情严重程度,影响临床治疗方案与效果。

研究表明,随着磁共振硬件及软件的开发,MRA 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烟雾病综合征诊断前的筛查评估手段,而且其无创伤,扫描时间适宜,容易被患者接受及认可。MRA 技术在烟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中有广阔前景,这也是我们以后着重的工作重点,能更好的为临床神经内、外科以及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猜你喜欢
管腔烟雾斑块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