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导学策略

2020-12-17 14:5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七巧板因材施教学困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周 娟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于数学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对某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综合化、生活化应用,养成科学思维。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教学,这样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是现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一、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导学思路

1.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多,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符号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以此开展数学导学策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2.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还没有很强的数理计算和逻辑推演能力,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制订相对应的教学引导策略,以难易有序、有趣有料的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和快乐教学。

二、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导学策略——以二年级小学生为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体。安排好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分配给不同兴趣与个性的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果学生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向其他知识点进行拓展,那他们的理解思路会更加广阔,学习兴趣和能力也将因此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好“拓展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主题时要紧扣课本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出发,结合其课堂表现和学习习惯,注重把握好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这样的课堂拓展活动才能在根本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发挥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厘米和米》时,教师先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再逐层深入,以“测量”创设问题情境:“如何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物体呢?”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尺”,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手指、身高、步长、臂长等一系列的“尺”,测量桌子、尺子、黑板等其他物品,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2.因材施教,制订科学的学习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习往往很难看出学生存在的差距,但是观察实际的训练效果就能发现学生的差距。所以,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排,了解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掌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对于一些优等生,就需要有拓展性习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简单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表达。教师在划分课堂内容的时候要设计三个档次——“难”“中”“易”,这三个档次分别对应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而且每一档的内容要稍难一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题目,还可以顾及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实现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困生可以在“左帮右扶,上拉下推”的学习环境中又快又好地掌握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强有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由难到易地设置三个问题情境:“用七巧板拼一条小狗”“测量七巧板的边长”“按照图形边数把七巧板分类”,让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进行合作学习,用两副七巧板拼出一个小房子。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坚持“人本教学”的理念作为指导。介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学生的个性,从课堂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能学有所成,并且树立起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七巧板因材施教学困生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七巧板之乐
炫彩七巧板
东方魔板:七巧板
NO.1 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