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地被菊繁殖与栽培管理

2020-12-17 16:13杨佳明张晓菲商旭文吴海红杨迎东王伟东李丹郎立新
园艺与种苗 2020年8期
关键词:北方地区生根苗床

杨佳明,张晓菲,商旭文,吴海红,杨迎东,王伟东,李丹,郎立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地被菊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菊花的一个新类型,它由岩菊和多种野生菊花反复杂交而来,具有花色丰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管理粗放等优点,适合北方地区栽培[1]。地被菊植株低矮,萌蘖多,呈丛生状覆盖地面,花量大,开花齐而繁密。春夏浓绿成荫,秋天花团锦簇,在园林中可盆栽、地栽、布置花坛,应用范围广泛[2]。

大多数地被菊花期在9 月底左右,北方地区多将它作为国庆花卉大量使用,笔者基于地被菊种植状况,总结种植关键技术,为生产优质地被菊种苗、保证开花质量提供参考[3]。

1 形态特征

地被菊植株低矮(25~45 cm),萌蘖多,呈丛生状覆盖地面,叶为单叶互生,每节1 片,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基部心形,开3~5 cm 大的花,单生或簇生,枝梢花团紧密,同时可盛开千朵,繁花似锦。单株冠幅30~70 cm 或更大,花色主要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粉色、橙色等[4]。

2 生长习性

地被菊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耐半阴、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粗放管理。

3 品种选择

地被菊是菊花的一个新类型,它由岩菊和多种野生菊花反复杂交而来,品种多样。根据生产中大面积地被应用,而采用色系进行划分,主要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粉色和橙色等。

4 繁殖时期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北方地区地被菊定植时间一般是在5—6 月,播种、扦插、分株可在3—5 月进行,组培繁殖则全年都可以。地被菊繁殖需在日光温室或冷棚内,温度白天18℃~30℃,夜间在10℃以上即可,若白天温度超过30℃,需要加70%以上的遮阳网并进行通风降温。

5 繁殖方法

地被菊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种,有性繁殖为种子繁殖,而无性繁殖则以扦插、压条、分株和组培为主。

5.1 有性繁殖

利用地被菊种子进行繁殖时,具有繁殖系数大、成本低、一次播种就可获得大量变异植株,但无法保留母本的全部优良性状,多用于新品种选育和对景观效果要求不高的地块大面积种植。采用播种繁殖,最好用11—12 月新采收的种子播种,保证出苗率。如在温室内育苗,应将穴盘内装好基质并压实,浇透水后播种。采用苗床播种,也要提前1 d 浇透水,播种后筛上一层细土或者蛭石(看不到种子即可),覆塑料薄膜保湿,在20℃~25℃条件下,1周左右就可发芽,长到2~4 片真叶时就可分苗或移栽,定植到露地。

采用田间直播的方式,由于地被菊种子细小,需要按1∶1 的比例混入沙子搅拌均匀,撒种时要注意播种不宜过密,播种后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播种7~10 d 后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结合除草进行,在苗高达到5~10 cm 以上时进行间苗,拔除细弱、过密、有病害和倒伏的小苗,间苗后保持株距20~35 cm ,行距50~60 cm。

5.2 营养繁殖

5.2.1 扦插繁殖。①扦插前准备。扦插前将沙子和育苗基质按1∶1 比例进行混合后,在苗床上铺设10 cm 厚,整平浇透水后1~2 h 即可扦插。如需重复使用扦插基质,则需要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 倍液对整好的苗床喷药喷淋。也可以沙子和育苗基质按1∶1 比例进行混合后,装入128 穴的穴盘内,浇透水后1~2 h 即可扦插。扦插前可用薄铁板插入苗床开沟,或者用筷子或略粗于插穗的木棍在苗床或穴盘上打好小洞(直接插会损伤插穗)。配置0.1%~0.2%吲哚丁酸(IBA)溶液,扦插时插穗快速蘸一下,可加速生根。插穗应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插穗失水影响成活,夏季采穗后可用清水浸泡保湿。②扦插方法。根插即将地被菊的匍匐茎剪成3~4 cm 的茎段,水平或者稍斜插入土中,覆土1 cm 厚,插后将土压实,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待15~20 d 生根后再撤膜。这种方法生根出苗快,成活率高,在秋冬季繁殖材料少时常用;脚芽插即切取新发脚芽4~6 cm,按株行距3 cm×4 cm,插后将土压实,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待生根后再撤膜;嫩枝插是地被菊大量繁殖的主要方法[5],扦插时可直接从温室内保存的老株上采插穗,应选取长势一致、发育优良、无病虫害枝条的作采穗母株,反复从老株上采插穗,其中以茎尖部位最好,生根快,枝条剪成7~10 cm 长,去掉下部叶片,保留顶部1~2 片叶子,大叶需要剪去一半。枝条采用直插法,深度为3~4 cm,株行距3 cm×4 cm,插后将土压实,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待生根后再撤膜。

5.2.2 压条繁殖。枝条压弯埋于土中,生根后切离母株,使之成为新株。此法在地被菊的繁殖中应用不多。

5.2.3 分株繁殖。一般是春季将老株从田间挖出,用快刀切成数株,分别栽种即可,但分株苗常不如扦插苗生长好,一般少用。

5.2.4 组织培养。把植物体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的一部分,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组培繁殖系数高、用材少,又能脱毒,生产迅速。取材可用叶片、茎尖、茎段、花托等。用消毒的茎尖或茎段切成0.5~1.5 cm,接种于MS 培养基中外加BA 3mg/L,NAA 0.01~0.05 mg/L,pH 5.8。经1~2 个月后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枝芽,转移到(MS+NAA 1~2 mg/L)生根培养基,约1 个月后可诱导生出健壮根系,再培养1 个月,可在温室内打开瓶口进行炼苗,后定植到田间。组培方法虽好,但成本较高,地被菊易生根,生产中多用扦插法,对于刚育成的新品种母株基数少时采用,以便在短时间内扩大群体的数量。

6 栽培管理

6.1 扦插苗温室内管理

6.1.1 温度。北方地区地被菊定植时间一般是在5—6 月,扦插可在3—4 月份进行,温室内温度白天在18℃~30℃,夜间在10℃以上即可。如在夏季扦插,需遮光70%以上,并加强通风,控制温度不高于30℃。

6.1.2 光照。冬季和早春扦插时不用遮光,如果在夏季扦插,则应用70%以上的遮阳网进行遮光,并增加喷水次数,同时加强通风。

6.1.3 水分。水要浇足浇透,插条生根后水量逐渐减少,总体原则是以插床稍干些为好,因为床土过湿容易引起插穗腐烂。

6.1.4 移栽时间。一般扦插后20 d 左右,地被菊生根后可撤去塑料薄膜,加遮阳网遮阴,并保持扦插苗床的湿润,10~20 d 后,根长3 cm 左右时,即可移栽到室外定植。

6.2 田间管理

6.2.1 土壤选择。地被菊定植应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通气透水的土壤,避免重茬连作导致植株老化,生长势弱,观赏性降低。

6.2.2 定植时间及方法。北方地区地被菊定植时间一般是在5—6 月,可起垄栽植,垄高20~30 cm,垄距50~60 cm。根据品种不同,定植的株距一般为20~35 cm,定植时将基部1~2 片叶节埋入土中,用双手掌心压实根部之后浇透水即可。

6.2.3 水肥管理。地被菊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贫瘠土壤应根据实际情况,施用底肥,但应避免施肥过多,造成徒长、倒伏、观赏性变差。地被菊耐旱,除定植时浇透水,以后在土壤极旱、植株萎蔫时再浇1 次透水外,生长季要控水,以防徒长。

7 病虫害防治

地被菊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虫害有蚜虫、蓟马。

7.1 锈病

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出现疱状物,后期叶片干枯、大量脱落。在通风差、土壤肥沃、夏季降雨多的地块要稀植,发病初期要摘除病叶,剪掉病枝,喷施15%粉锈宁800~1 000 倍液,间隔7~10 d,连续喷施2~3 次。

7.2 白粉病

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后渐扩大,布满白色粉霉状物,应及时摘除病叶,发病初期使用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 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500 倍液,隔7~10 d喷1 次,共喷施2~3 次。

7.3 蚜虫

即菊小长管蚜,春季常以若蚜、成蚜危害地被菊的幼茎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秋季时则危害花梗、花蕾和花蕊,严重影响地被菊的观赏价值。为了避免用药时产生抗药性,可以轮换用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灭蚜威1 000 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在虫害严重时可以缩短用药间隔期,提高防效[5]。

7.4 蓟马

初期新叶上有缺口和白斑,严重时叶片卷曲变形,有褐色锈斑,花瓣苍白、脱落。害虫发生初期可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6 000 倍液、6%乙基多杀霉素(如艾绿士)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北方地区生根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墓葬艺术的阐释性解读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评介
上厕所为何称“解手”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北方地区荷花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