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路径探讨

2020-12-18 03:31钱昭英副教授徐大佑教授通讯作者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供销龙头企业流通

钱昭英 副教授 徐大佑 教授 通讯作者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20025)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 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作为联结农户生产与市民消费的枢纽,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较多,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对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领域研究甚少,已有研究仅集中在极少的省市,至今尚未有学者对供销系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报道。因此,本文从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已有的流通模式着手,分析其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其优化路径,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流通模式及发展现状

(一)批发模式

如图1 所示,在该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流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农业散户、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等)与大量消费者(零售商、企业、学校、市场等)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及价格形成等功能。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很好利用改革的机遇,升级完善原有批发市场,建设新型农产品收集市场、仓储设施、现代物流中心,打通流通 “最初一公里” 和 “最后一公里”,集中力量解决 “买贵卖难” 问题,努力开发批发市场在保障农产品安全供应、增进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如图2 所示,2010 年到2015 年期间,供销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缓慢降低后快速增长,每年占其总交易额的比重均在60.0% 以上,2015 年高达88.1%,2016 年至2018年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

(二)以超市为主体的 “农超对接” 模式

如图3 所示,在该模式中,大型或连锁超市与农户、农民合作社、企业等通过直接对接、共建基地等方式实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由超市决定农产品终端价格。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已逐步探索出多种 “农超对接” 模式, 但由于受到农产品种类、合作社规模、资金实力、物流水平、超市面积与冷藏能力等限制,很多超市采用该流通模式的积极性不高,供销合作社 “农超对接” 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图1 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批发模式

图2 农产品批发模式交易额占比

图3 以超市为主体的 “农超对接” 模式

(三)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 “产销对接” 模式

如图4 所示,在该模式中,某些物流公司逐渐发展为农村第三方物流,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加工及流通,直接把生产者和零售商联系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节约了流通成本。但由于合作社规模,物流人才及冷链基础设施等限制,供销合作社该种流通模式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四)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一体化模式

如图5 所示,该模式是由部分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或直接从种植基地发展壮大,形成一定区域内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农产品经加工后可由龙头企业直供超市机关、农贸市场等。该流通模式一般由企业选择原料开发深加工产品,并可直供直销,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由于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不足导致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供销合作社该种模式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五)以电商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如图6 所示,该模式是在农产品流通中使用电商系统及互联网技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网上交易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电子支付,并可使交易双方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有效信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该流通模式主要特点是有赖于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由于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鲜活农产品一般不适用此模式,目前供销合作社该模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上所述,当前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主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批发模式为主,而 “农超对接”“产销对接”、龙头企业一体化模式及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模式发展不足,由于当前供销合作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尚不是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现有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实践证明,分散的农户需要供销合作社加大组织力度和引导力度,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但目前供销合作社对于农民的引导、组织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看覆盖度高,但规模较小,以村、镇为单位形成的合作社占比较大,从人员及土地上看现有专业合作社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部分偏远的西部山区,由于信息闭塞,农户对于专业合作社的了解不足,限制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少数地区甚至连村级的合作社都尚未形成。

(二)流通信息化水平偏低

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需求的品种、数量、价格等重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及利用等环节缺位,使大部分农民获取及时有效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相关信息渠道偏少,最终导致农户盲目性生产,产销对接困难,农民利益受损较多。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农户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利用市场信息的水平偏低,尽管某些农产品需求旺盛,市场价格上涨,农户也只能选择将农产品低价卖给中间商,最终导致流通利益的错位。

(三)物流人才质量欠佳

一方面物流人才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型企业对物流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而在经济欠发达城市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缺失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从事农产品物流的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力,还需掌握农产品保存、运输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当前供销合作社拥有专业的物流团队及物流人才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单位仅占极少的比例,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图4 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流通模式

图5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流通模式

图6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四)网络优势利用不足

目前供销合作社 “点多、面广、线长” 的网络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对大型商场、综合超市、仓储超市、大卖场等网络资源整合不足;另一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包括农民、产地、加工企业、各层次的经销商)之间,供应链和其他生产经营组织之间,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政府等之间的关系协调不足,农产品经营规模不足,难以将小农生产与广大市场消费联系起来,创建稳定的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路径

(一)推广并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宣传与推广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知识与政策,提升农户参与及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识,对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定期给予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等相关知识的指导与培训;积极引入大型龙头企业,组织兴建 “龙头企业+ 农户+ 专业合作社” 模式的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制将专业合作社各成员形成利益联盟、命运共同体,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紧密相连,以改变现有合作社,合而不作的松散结构,大大提高农业散户的市场竞争力;以县供销合作社为载体,构建县、乡、村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组建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有效指导合作经济组织融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供销合作社可充分利用其遍及全国的网络优势,建立健全有效连接城乡、政府、供销商、市场、消费者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如网络、电视、移动终端、报纸、广播等)及时报道与发布,以实现流通主体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及相关人员对流通各环节的实时跟踪与有效管控。其次,应充分发挥全国性协会的作用,为供应商提供全面精确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资源。最后,供销合作社还可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监控机制,以便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

(三)提高欠发达地区物流人才质量

供销合作社可通过招录、调任、公开遴选、市场选聘、专家及团队引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一批农产品流通相关亟需人才,尤其是熟悉现代流通、合作金融、经营管理、农业科技、电子商务、合作社法律等领域的专门人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大规模培养人才,可以通过和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优秀的物流团队。发挥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的作用,通过传统商贸教育和涉农特色专业,培养农产品物流人才。

(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并强化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合作组织的优势,带动各区域农户实施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组织引导各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科研院所积极探索,通过成立各类产业联盟,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凝聚各地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各产业主体,促进博览会、展销会及交易会等平台的搭建,增强各地区农产品交流,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以供销合作社遍布城乡的网点为依托,运用 “互联网+ 流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完善“供销e 家” 电商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平台的引领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积极与系统对接,构建全国供销 “一张网”。

猜你喜欢
供销龙头企业流通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