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0-12-18 14:27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王少军
家长 2020年19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风筝美的

□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王少军

初中美术包括两个主要教学目标,分别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提升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审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加需要精神上的生活和享受。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被提升议程。而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讲解各种美术技法,对于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相对不足。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是不具备必要审美能力的,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多维联系,感受美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欣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美,教师可以采用多维联系的教学手段,即将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元素与学生的听觉、经验、内心体验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从而获得对美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进行“色彩的魅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展示、生活联系、心理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色彩中代表的美学内涵。教师先使用PPT课件展示涂满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等色彩的整个页面,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心理感受。教师让学生观看色彩页面,然后让学生说感受。有学生说红色代表热情、奔放,有学生说蓝色代表含蓄、深沉,有学生说黑色代表神秘、严肃,有学生说黄色代表热烈、明快,有学生说绿色代表平和、自然。经过不断补充,学生揭示了不同颜色所代表的美学内涵,然后,教师讲解不同色彩的明度。教师展示了深红、大红和浅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他们的心理感受。不一会儿,学生说出了深红代表深沉、高贵,大红代表热情、奔放,浅红代表明快、清爽。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理解了相同色相、不同色彩明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情。接着,教师展示四棵不同着色的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教师让学生观察四棵树,分析着色特点。学生发现代表春天的树的颜色偏向于绿色和粉红,代表夏天的树的颜色偏向于红绿,代表秋天的树的色彩偏向于黄色,而代表冬天的树偏向于白色。显然,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温度”。教师采用联系生活和心理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色彩中的情感因素,发现了色彩中的美,这为学生以后欣赏美术作品打下了良好基础。多维联系是融合学生多种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发挥,引导学生自己运用情感体验来感受各种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从而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亲手创作,体验美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创作对象中的美,然后才可以使用画笔将美呈现在画纸上。教师可以先展示实物或者风景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说一说发现了哪些美的元素,再让学生进行创作,将美表达出来。经过美的体验过程,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指导学生表现美的技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掌握表现美的方式。

在进行“放飞希望”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了各种风筝,让学生感受各种风筝的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风筝。教师首先展示了和动物有关的风筝,有蜜蜂风筝、飞燕风筝、孔雀风筝等,让学生观察这些风筝。这些动物风筝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一经展示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议论纷纷,他们对自己喜爱的风筝说出了许多赞美之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这些风筝的特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风筝通过外形和色彩的对称展示了对称美。比如,“燕子”风筝除了头外,其他地方都是对称的,这些对称不仅仅包括了外形,还包括了颜色。然后,教师展示了和传统文化有关的风筝,有脸谱风筝、宫灯风筝、龙头风等。这些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的风筝又一次让学生欢呼起来,这些风筝和动物风筝不同,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象。虽然学生不能够说出这些文化意象代表什么,但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些风筝的独特美感。学生通过对这些风筝的观察,发现这些风筝借助传统文化元素,采用艳丽的色彩,进行强烈对比,展示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

在学生欣赏过各种不同的风筝后,教师让学生拿起画笔设计自己心中美丽的风筝。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设计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风筝。比如“超人”风筝、荷花风筝,有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超人》,他设计了“超人”风筝。“超人”风筝将超人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在学生设计好风筝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设计的风筝有什么样的特色。有学生设计了荷花风筝,他说:“我设计了一个荷花风筝,使用荷叶的绿色来衬托荷花的粉红色。荷花风筝放飞的时候能够让人感受到清凉和宁静,还可以让人感受到隐含在其中的热情。”通过让学生亲手创作,将学生内心中感受到的美转变为美术作品,虽然学生创作的作品非常简单,但这是学生实现审美能力跨越的必要步骤。

三、课外反思,经历美

许多初中美术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实际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和美术有关的物品。因而,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拓展到课外,让学生经历各种周边环境中的美。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从而经历美,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进行“设计的魅力”教学时,教师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比如,教师展示了公园里面长椅的设计,让学生谈一谈长椅设计的风格、造型、色彩和材料。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学到了有关设计中的美的元素。教师布置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椅子,分析这些椅子的风格、造型、色彩和材料,体会这些椅子设计中的美学。比如,有学生在老式建筑中发现了使用原木制作的椅子,这种椅子是左右对称的,椅背正直,把手稍显弯曲。显然,这种椅子中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给人的感觉是古朴、严肃。有学生在商场中观察到了让顾客休息的椅子,这种椅子设计成为香蕉形状,让人一看就充满了喜欢。这种椅子整体呈现为黄色,顾客看到这种椅子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温馨。显然,这种商场中的座椅给顾客带来了家的温馨体验,进而让顾客喜爱上商场的环境。教师让学生将这些椅子画出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来交流他们的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又一次地感受了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美。通过让学生课外经历美,可以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活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发现。由于初中生发现美的能力有限,因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发现美的动机,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发现美的讨论,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学生自我的反思,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总之,初中美术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经历美,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来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初中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会阻碍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因而,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慧眼。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风筝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美术作品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