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甘蓝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18 15:19陈爱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菜蛾叶脉枯萎病

陈爱昌

(甘肃省定西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定西743000)

定西市高原夏菜甘蓝主要分布在香泉、内官地下水和洮河水丰富的区域,甘蓝生产中有“四病三虫”,病害有真菌性病害枯萎病、黑斑病、霜霉病,细菌性黑腐病,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其中以甘蓝枯萎病和小菜蛾危害最重[1-3]。

1 甘蓝枯萎病

甘蓝枯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土传病害,最早于1899年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甘蓝栽培地区都有发生,如美国、加拿大、希腊、日本等。我国甘蓝枯萎病在北京延庆、山西寿阳、甘肃定西均有发生。

把无病苗床所育的甘蓝苗移栽至含有甘蓝枯萎病病菌的大田,一般2~4周开始发病。起初甘蓝枯萎病在田间零星发生,大多数菜农观察不到,伴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和灌水等农事操作,甘蓝枯萎病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中心面积连年扩展,此时大多数菜农才认识到甘蓝枯萎病的严重危害,但已错过最佳防治期,给菜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刚染病发病植株底部叶片沿叶脉黄花,早晚正常,萎蔫不明显,中午强光下表现出明显的萎蔫,随着病情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一般发病中心边缘的病株发病较轻,仅植株下部叶片表现出沿叶脉黄花并轻微萎蔫,病株茎部横截面维管束明显变褐,靠近发病中心区域病情愈加严重,病株叶片几乎完全黄化,植株矮化枯死,田间似火烧状,以致田间出现明显的缺苗断垄现象。

引起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圆形白色,气生菌丝,菌丝呈丝状、无色并伴有隔膜。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卵圆形至长椭球形或肾型,无隔膜或具有1个隔膜的小型分生孢子,在细长、瓶装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少量的假头状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状,两端尖,一般有3~5个隔膜。

1.1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陇甘2号、陇甘3号等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1.2 清除病残体

甘蓝收获后及时清除甘蓝枯萎病病残体,尤其是病根。

1.3 种子处理

用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25%咯菌腈悬浮剂、0.25%精甲霜灵悬浮剂、1%噁霉灵悬浮剂、1%嘧菌酯悬浮剂、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0.25%精甲霜灵悬浮剂种子丸粒化处理。

1.4 土壤处理

连作年限长且绝收地块采用98%棉隆微粒剂450kg/hm2,配施天然益施帮或高效木真菌剂或微生物土壤修复剂进行土壤处理。发病较轻的地块采用灌根进行防治,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450ml/hm2+30%甲霜·噁霉灵水剂750ml/hm2移栽后灌根1次,每隔10天灌根1次,连灌2次。新种地块采用土壤增施有益菌进行防治,用枯草芽孢杆菌15kg/hm2提早预防。

2 甘蓝霜霉病

甘蓝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产生褪绿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黄色或淡黄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背面有白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干枯。

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1500g/hm2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增威赢绿)450ml/hm2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抑快净)450g/hm2或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450ml/hm2喷雾防治。

3 甘蓝黑斑病

叶片染病多从外叶开始,初为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发展为褐色至黑色小点,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斑呈圆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叶片枯黄致死。

用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富力库)3000~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450g/hm2喷雾防治。

4 细菌性黑腐病

当叶片染病时,叶缘出现黄色病变,呈“V”字形,发展后叶脉变黑,叶缘出现黑色腐烂,边缘产生黄色晕圈,后向茎部和根部扩展,造成根、茎部维管束中空,变黑干腐,使内叶包心不紧。

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可杀得叁仟)1000~1500倍液或40%春雷噻·唑磷悬浮剂(碧锐)900g/hm2喷雾防治。

5 甘蓝小菜蛾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菜蛾、吊死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是全球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上最具破坏力的昆虫之一。成虫灰褐色,休息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接合处形成3个连串的斜方块。雄蛾腹部末端左右分裂,雌蛾不分裂,呈管状。卵大多产在叶背,靠叶脉的凹陷处,椭圆形,扁平,多数单产。幼虫4龄,老熟幼虫淡黄色或深绿色,纺锤形,有稀疏长而黑的毛。臀足后伸,超过腹末,形成头小、尾小的特殊形态,俗称“二头尖”。幼虫受到惊吓,常吐丝,因此也叫“吊死虫”。1~2龄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取食叶片叶肉,仅残留表皮,形成透明的斑,俗称“开天窗”。3~4龄幼虫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甘蓝菜叶被吃成网状。小菜蛾苗期常常先为害甘蓝心叶,幼虫具有群聚性为害特征,为害严重,影响甘蓝结球。初化的蛹呈水绿色,逐渐转为淡黄绿色、淡黄褐色,即将羽化的蛹为灰褐色。

长期单一用药,甘蓝小菜蛾已对20%高效氯氢菊酯产生了极大的抗药性,为此选用2%阿维菌素、3%BT、5%氯虫苯甲酰胺、6%乙基多杀菌素、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溴虫腈防治甘蓝小菜蛾,交替用药。

6 甘蓝菜青虫

甘蓝菜青虫属于鳞翅目粉蝶科,1~2龄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开天窗,3龄以后吃叶成孔洞和缺刻,取食为害严重时,只留叶柄和叶脉,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甘蓝植株。幼虫为害造成的伤口易于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

甘蓝菜青虫和小菜蛾都属鳞翅目害虫,防治选用农药参考小菜蛾防治药剂。

7 甘蓝蚜虫

甘蓝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菜蚜。年发生10余代,以成虫和若蚜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其大量排泄蜜露,蜕皮壳而污染叶面,降低蔬菜的品质。

用70%吡虫啉、24%螺虫乙酯、40%啶虫脒、25%噻虫嗪、0.36%苦参碱、2.5%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在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要重视早期防治,连续用药2~3次,用药间隔期10~15d。

8 清洁田园

定西市甘蓝分不同的时期种植,前茬甘蓝收获后的病残植株为后茬甘蓝提供了虫源,为甘蓝枯萎病病根提供了病源,因此甘蓝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以减少虫源量、病源量。

猜你喜欢
小菜蛾叶脉枯萎病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最美叶脉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我是一片叶子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