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0-12-18 15:1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嘧菌薯块种薯

冉 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743000)

马铃薯作为定西市安定区主导产业之一,其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安定区依托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的实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式,集成组装“优质品种+种薯处理+水肥调控+农药化肥减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等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薄弱技术环节和技术瓶颈,突出了绿色、优质和高效生产,全面促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全区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同类地区参考。

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地块,前茬作物以小麦、胡麻、玉米和豆类等茬口为宜,或前3年内未种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耙耱整地,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2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用2%吡虫啉颗粒剂30kg/hm2加细土撒施,或40%辛硫酸乳油7.5kg/hm2兑水750kg喷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进行全地面喷雾。

3 科学施肥

结合秋耕深施农家肥,建议施用腐熟农家肥60t/hm2。由于地膜马铃薯不便追肥,化肥应在播种时作为基肥一次性施足,并集中深施于垄部,建议施用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500kg/hm2、硫酸锰22kg/hm2、硫酸锌22kg/hm2,施肥深度要求达到15cm以上。

4 起垄覆膜

按幅宽120cm、垄面宽80cm、垄沟宽40cm、高15cm起垄,选用宽100cm、厚度0.012mm的黑色地膜覆盖垄面,覆膜时要求拉紧地膜,使之紧贴垄面,两边用土压实。为防止大风揭膜,每隔4~5米要压1条土腰带。

5 种薯处理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的品种,以脱毒种薯为好,如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庄薯3号等中晚熟品种。要对薯块进行严格挑拣和晒种,剔除病、虫、烂薯。切薯时每人多把切刀,用75%医用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min,轮换消毒使用,做到1薯1沾。将种薯切成25~50g大小的薯块,每块带1~2个芽眼,用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冠蓝)50g+阿泰灵30g拌种,或600g/L吡虫啉种衣剂40g+阿泰灵30g+马铃薯种薯处理剂50亿/g,或吡虫啉拌种剂+阿泰灵+杀菌剂(咯菌腈、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吡唑嘧菌酯、霜脲锰锌+噻菌铜、四霉素、噻霉酮),或稀土旱地宝拌种+噻菌铜(或四霉素、琥胶肥酸铜、噻霉酮),或25%嘧菌酯+噻菌铜(或四霉素、琥胶肥酸铜、噻霉酮)浸拌(种),通常每100kg种薯的药量需1.0L水调制药液,把药液与切块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薯块上,自然阴干后播种,对预防马铃薯土传病害和增产均有促进作用。

6 适时播种

适期播种能提高马铃薯单株生产能力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晚熟马铃薯品种在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种植播期宜早,宜于4月中下旬播种,马铃薯种植于垄侧,每垄播2行,播种密度以4.5万~5.25万株/hm2为宜,即穴距为0.32~0.37cm。

7 膜上覆土

一般在播种后15d左右,在垄面上均匀地覆上30~50mm的土层,培土要均匀散碎,形成高垄,使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减少人工放苗,提高作业效率。膜上覆土和高垄栽培可以创造“黑暗、凉爽、疏松”的环境,有利于薯块的形成和膨大。

8 田间管理

一是出苗期间如发现幼苗没有顶破地膜时要及时放苗,以防烧苗。覆土后遇降水形成板结时应及时破开,以利出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和拔除病苗。在马铃薯出苗后10~15d,或在田间出苗率达到95%、苗高约10~15cm时,用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阿泰灵喷雾1次。二是及早防治病虫害,在马铃薯生长中期,可选用阿维·啶虫脒+吡唑嘧菌酯+阿泰灵喷雾1次。为害马铃薯最为严重的是晚疫病,在做好苗期药剂预防的基础上,需要密切进行大田调查,大田防治从始花期开始根据天气情况,在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侵染,应及时进行预防。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可选用腈霜唑悬浮剂1500g/h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500g/hm2、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950g/hm2、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00g/hm2、25%嘧菌酯悬浮剂600ml/hm2、68.75%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900ml/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500g/hm2和5%香芹酚水剂交替喷施,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药次数进行防治。三是喷施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从而提高产量。

9 杀秧收获

马铃薯收获前进行马铃薯机械化杀秧技术,可一次性完成马铃薯秧苗的清理工作,有利于地表干燥,促使薯块后熟,加快薯皮老化,减少收获时的破损。宜晴天收获,绝不在雨中、雨后泥泞田时收获。收获和运输时要避免薯块机械损伤或破皮。要对破损薯和病薯进行单独堆放,临时放置地点要干燥、通风、遮阴。

10 科学贮藏

贮藏前对薯块进行适当暴晒,使薯块水分散失(称为发汗)和伤口愈合后及时入窖贮藏,以免变绿影响食用。贮藏窖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将贮藏窖打扫干净,用生石灰或多菌灵粉剂消毒。块茎入窖要轻拿轻放,严禁从窖口倒入,防止薯块碰伤。窖藏薯块占窖总容量的60%为宜,相对湿度80%~90%为宜,淀粉加工原料薯适宜温度为3~4℃,油炸食品加工原料薯适宜温度为8~15℃,并结合利用抑芽剂。贮藏前期应以降温散热为主,防止热窖;中期要勤检查,防止冻害和剔除腐烂薯;后期块茎以度过休眠期为主,要根据外界气温,逐渐打开通风口,控制窖内低温,防止出芽。

11 地膜清除

覆土后可减轻地膜老化,机械收获时可一次性将大部分地膜被机犁整条拉出,对少数遗留的地膜需要人工彻底拣出,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12 全程机械化

积极组织发动种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平,机械化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机械整地、起垄、施肥、覆膜、播种、防病虫、收获、残膜回收等环节,全面落实马铃薯“机耕、机种、机管、机收”的全程机械化操作。

猜你喜欢
嘧菌薯块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