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高效健康养殖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

2020-12-18 21:37黄丽萍
水产养殖 2020年9期
关键词:鱼体溶解氧池水

黄丽萍

(海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近年来,海安市充分发挥里下河优势,积极参与江苏省农技科技项目,目前建设海安市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繁育场一家,带动周边农户优化渔业养殖结构300×667 m2,随着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普及和推广,现就斑点叉尾鮰高效健康养殖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简要如下。

1 危害分析

危害分析是斑点叉尾鮰商品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对池塘环境条件、鱼种质量的鉴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水质管理、饲料的使用、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充分的识别和分析,列出所有潜在的危害,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1.1 池塘环境条件分析

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池塘的地理位置、水源、底质。受工业、农业面源污水、城镇生活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可导致池塘水体有机物耗氧增高,水体中来源不明的病原性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超标。有机物耗氧增高可导致池塘微生物大量繁殖而消耗水中溶氧,致鱼类缺氧死亡;病原性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如底质营养成分、pH值、温度、水活度、气体(氧气)等条件下,微生物会快速繁殖,一般会导致鱼类烂鳃、赤皮、肠炎等疾病的发生,且发病率较高,鱼类极易患病死亡;病毒比细菌更小,鱼体携带上病毒后,可以通过感染鱼体细胞从而引起疾病,一般情况下无特效方法可以治愈;寄生虫通常寄生在宿主体表或体内,环境适宜时可能引起鱼类烂鳃、体表炎症等症状,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使鱼类窒息或细菌感染死亡。

池塘底质由于集约化养殖使用了大量的渔业投入品以及动物死尸的沉淀,硫化物等致鱼生病死亡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各类鱼类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它们的虫卵大量孳生。

1.2 鱼种质量分析

近亲繁殖、人工繁殖过程中催产药物的不当使用、鱼苗的运输不当,培育过程中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导致鱼种生物学特征不明显、游泳迟缓、抗病力降低等,引发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低等后果发生。

1.3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调节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水色、池水味道和透明度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鱼类排泄物、外来(pH值、盐度、温度)因子的影响,引发养殖对象中毒浮头,施用增氧剂无效果。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水体的流动,水中有机物过多易引起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溶氧降低致鱼窒息死亡。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水质管理的重要指标。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种类的综合反映。好的水色具有“肥、活、嫩、爽”四大特色,表明鱼喜食、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繁殖旺盛、溶氧充足,酸碱度适宜,有害化学成分含量少。

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夏季炎热高温,水温过高则鱼体不适应,易产生摄食减少、免疫力降低、易受病源感染,适当提高水位则增加池水温度的缓冲程度,保持鱼体有适宜的生存环境。

1.4 把握好饲料质量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鱼药、促生长剂等,造成鱼体理化指标异常,检验检疫不合格;使用卫生指标不合格的或劣质原料,造成鱼体免疫功能异常,检验检疫不合格;添加的色素、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等,如果超过安全水平使用就成为危害。

1.5 鱼病防治用药分析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鱼药,商品鱼检验检疫不合格;超量使用鱼药突破安全限量,鱼体免疫功能下降且产生抗药性;休药期达不到规定时间,上市时鱼体检验检疫不合格。

2 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预防措施,即通过预先的行动来防止或消除养殖过程发生或将其危害降到可接受的水平,而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显著危害而言的。

2.1 池塘环境条件

加强对水源的监控,农作物集中施肥施药季节、洪灾等非正常季节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等理化指标,必要时设立蓄水池,水源进口处设置试水网箱;

鱼种放养前进行淤泥清除和生石灰消毒,防止水质污染。

2.2 鱼种质量

形态特征符合斑点叉尾鯝分类学特性;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伤痕,鳍条完整不充血无霉烂,游动活泼,溯水性强,无畸形;镜检鱼体无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异物;引进的鱼种须到鱼种培育产地进行养殖调查(病害防治用药情况、饲料来源、亲本来源)和质量检验,确保鱼种来自非疫区且未使用违禁药品。

2.3 养殖模式

2.3.1 鱼种规格 根据预期养成规格与养殖周期、上市时间,选择规格适应的优质鱼种,一般情况下斑点叉尾鯝鱼种规格为0.2~0.3 kg/尾,搭放品种规格比主养品种规格稍小。如采取均衡上市养殖模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放养规格。

2.3.2 放养密度 主养品种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预期上市时间达到规格、饲料来源与质量、现有鱼种规格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每667 m2放数量在1 000~1 200尾之间:一般选择鲢、鳙、鲫鱼作为搭放鱼种,搭放鱼种规格选择遵循滤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水体肥度、不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充分利用水中剩饵、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搭放的鲢、鳙鱼种数量在每667 m280~100尾,鲫鱼种在每667 m2200~300尾。

2.4 水质管理

2.4.1 保持水位 及时加注新水养殖水源要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前期以加水为主,一般每15~20 d加水10~15 cm,直到水位达1.8 m左右。养殖中后期以补充池水与换注池水为主,一般每5~7 d 1次,酌情换去原池老水,依据池水水质恶化程度,灵活掌握换水量,一般控制在20~30 cm左右。直至池透明度稳定在30~45 cm、水位稳在最大水位,并可同时施入益生活水素、益生肥能、渔经可乐、EM菌等。

2.4.2 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应根据溶解氧需要来掌握。晴天中午开;阴雨天的次日清晨开;浮头以前开;连续阴雨天气时要早开;晴天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在投饲时应停机0.5~1.0 h,以利于摄食。

2.4.3 定期改善水质 使用水质保护剂与改良剂改善水中溶解氧,减少藻类和pH值的波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减少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15~20 d使用一次底改素、水底宝、净水宝、磁性水质改良剂、富氧宝、鱼虾增氧精,以及净水博士等。使用光合细菌以及其他有益微生物制剂,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有效防止底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

2.4.4 定期消毒 使用消毒剂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特别是暴雨后水质容易发生变化,病害容易流行,应及时使用菌毒清、菌毒绝杀、威力碘等。雨停后应开动增氧机,必要时应施用鱼增氧精、富氧宝等,来快速增加池水的溶解氧含量,适用施用益生肥能,迅速改变池水的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2.5 鱼饲料管理

选择斑点叉尾鯝专用颗粒饲料,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发霉、变质。饲料生产厂家、合格证、登记证、质量认证、商标齐全;添加剂要查难“药添字”、“兽药字”等批次文号,必要时对饲料和添加剂进行抽检验证。定期抽检质量,蛋白含量(含动物蛋白)达标,定期观察鱼体体色,防止营养缺乏导致体色素消失。

2.6 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用药要及时了解最新公告和最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做到以下几点: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鱼药;鱼药使用量不得突破安全限量;严格执行分类休药期制度;商品鱼上市前检验检疫合格。

2.7 做好生产养殖记录,强化养殖档案管理

为了保证斑点叉尾鮰生产质量追溯,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放苗记录、投入品购买及使用记录、病害防治用药记录、捕捞等详实完整的养殖记录。

猜你喜欢
鱼体溶解氧池水
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溶解氧垂直结构的关系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如何保证精养池塘充足的溶解氧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鱼为什么有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