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9 02:07肖志刚肇立春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导师食品实验

杨 柳,肖志刚,肇立春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2017 年,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出 “要进一步完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从国家同期颁布的 “互联网+ ”“中国2025” 等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中也不难窥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教学改革进程中,互联网必然肩负起不可小觑的历史使命。如何运用科学的学习理念,探寻现代技术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方法固化

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以教师课堂讲解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步骤,学生模仿实验流程为普遍的常规教学方法。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发挥,知识掌握流于表面。这一现象的存在有一定客观原因。食品专业有些实验课程,如 “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 会涉及强酸碱或致病细菌,学生一旦操作失误将会酿成严重实验事故,部分高校不愿将实验室对学生常开常放。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固化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操较少的模式下,学生动手能力受到制约,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高。

1.2 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在许多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多数企业对顶岗实习持怀疑或观望态度。在这一前提下,校外实践教学只能退而求其次,演变为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若干次参观或观看企业相关人员做的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认知实习。学生走马观花,对看到听到的内容一知半解,大多是看个热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么无法深入学习,要么完全不感兴趣,转而开始闲聊、打闹。教师疲于维持秩序,企业疲于走流程应付。多数企业在接待过一次这样的实践学习之后就不愿再有第二次了,辛苦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实现真正有效地联动。

1.3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食品专业自身的专业属性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更应拥有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人才培养要以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的实际现状是,许多高校对教师的招聘只重视学历,却忽视实践能力。许多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教师同时也是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校门的 “三门” 教师,学历高,经验少,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薄弱[1]。

1.4 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粗浅

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对食品专业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检验。在 “新工科” 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反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学生实践成效的评价方法仍较停留在课堂上点名、签到、课后写份实验报告,以及实习交一份实习报告等较粗浅的评价层次,尚未研究与制定详细的科学实践成效评价指标,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实践效果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成效评价方式的粗浅性很大程度上滋生了“学生以蒙混过关的心态在学、教师因摸不到有效反馈在盲目教” 的非良性循环现状。

2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最早见于国外的企业培训,其典型特征是将传统的教室内讲授式培训转变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型培训模式。融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双重优势,将重心放在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同伴合作与师生互动,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协同使用物理和虚拟学习环境这两种线上线下环境,混合式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2012 年,由美国精英学府引发的MOOC 风暴直接在全球范围内将在线课程建设与在线学习推向了一个新高度[2]。

对于混合式学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形成有效互补。

3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的意义

3.1 混合式学习能够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毒性实验和细菌性实验具有操作、演示的危险性,大型加工、储运实验如果采取现场教学将耗费大量食品原材料。混合式学习则能有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变不可能为可能。例如,在线上学习中,现代VR 技术既可以高度仿真和还原微观世界中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作用过程,又可以创建条件可变的、具有高交互性的大型三维虚拟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真实生活中实践教学资源无法支撑的各项沉浸式学习体验。

3.2 混合式学习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灵活性

混合式学习不受场地和环境制约,教学活动更灵活。以混合式学习的 “课上” 教学评价为例:学习小组的组内自评和组间他评均可在线实现,教师和学生可 “同时” 获得即时反馈,而这一过程却并不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在同一物理时间和空间内方可实现。事实上,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学的评价是不依赖于时空限制的、具有全部数据跟踪的、有别与传统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 “过程性” 评价[3]。这一特点在混合式学习的 “课前”“课后” 环节中也有相同体现。

3.3 混合式学习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学习资料的难度、时长、表现形式(文本/ 视频/仿真实验) 进行个性化选择。教师主导大方向框架,学生可以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学生在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时,可以通过即时线上反馈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自身的学习进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个性化的教学成为现实。

4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的途径和策略

4.1 建设“利益双分” 的校企共建实践课程资源

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共存,与传统课程资源相比,混合式学习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具有显著的数字化、在线性特征。对于食品专业的实践课程而言,又要求在线课程资源要有很强的实验临场性、仿真性、模拟性、可操作性和情境性,优质的混合式学习食品专业实践课程资源应当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学生的实验在线学习、仿真操作、难度控制、知识点溯源与拓展、支持小组内及组间讨论、学习过程跟踪记录、学习效果即时反馈与记录[4]。在 “新工科” 背景下,实践课程资源的建设又必须充分重视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与动态,使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在进行食品专业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时,高校必须与企业协同合作,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课程资源。对于在线实践课程资源的内容,行业企业的专家既要给出指导与把控,必要时也应录制相关技术方面行家里手的讲座、现场讲解、实操视频。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合理运用现有VR 技术支持的虚拟实验室平台,打造由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和食品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指导的高质量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对于企业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高校应把握“协同育人,共建双赢” 的基本理念,采用设置并划拨专项资金、合理分配学生缴纳的学费等方式调动企业参与实践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以“利益双分” 为驱动,发挥企业在相关建设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保障食品实践课程资源校企共建工作的可持续、螺旋式上升发展。

4.2 构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混合式学习理念,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前,应对实践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行性,合理利用已建设的虚拟食品工厂等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课程资源,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相关资源作为教学演示工具及学生认知学习的必要工具。在进行驱动式任务设置时,教师要以学生在线学习档案记录及在线课前测评为前置依据,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学习特征等相关要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实践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任务量要适当。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时,应根据教师给出的实践学习框架,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有目标地自主挑选、整理在线实践课程资源,自主学习视频课程实验步骤,观看在线食品企业导师的实操及指导视频,利用平台亲自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学习小组内及组间应完成实验问题的讨论、解决等。教师要对学习者的小组内及组间讨论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给予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真正的导师角色,需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情绪、学习效果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引导和指正,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实践教学重难点。在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足够展现,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混合式学习实践教学模式。

4.3 打造校企协同的“双导师制” 实践教师资源

在打造校企共建 “双导师制” 混合式学习的师资力量时,应充分发挥高校的战略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必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明确工作责任,优化责任机制。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校企双方才能在 “双导师制” 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中有据可依、有法可行,真正做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其次,应创建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交流的有效通道。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很高要求,线上线下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及时给出的方向把握和专业指导。企业导师较高的实践能力优势能够弥补高校导师的局限,“双导师制” 机制设立优势明显[5]。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导师不应放弃自我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努力为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搭建便利有效的交流途径。高校导师应切实了解行业产业最新的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策略[6];企业导师则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交流的方式,在为高校导师提供实践教学改进参考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将自身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企业导师。最后,应充分关注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需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是企业获得更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必要前提,步入实力雄厚、前景光明的行业企业是学生获得更好职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在 “双导师制” 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高校在政策制定上更应主动一些,可采用拿出部分学生学费作为企业导师津贴等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师资力量建设,在政策的导向下让各方均有利益可获,为 “双导师制” 实施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导师食品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V eraW an g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爱情导师
危险食品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