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12-19 17:02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念特色发展

闫 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学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体系丰富、内容完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国际形势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当今国际发展趋势,是我国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南。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与国际问题,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符合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全面深刻的总结。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

1.明确发展理念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总体低迷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提出全新发展理念作为治本之策,引领我国全面可持续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孕育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主张发扬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弘扬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这是对创新理念的实践,是以创新为手段推动产业效能提高的治本之策,有助于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关系,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也是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意。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是在发展过程中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需要兼顾均衡与公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注重硬实力、软实力同步发展。

(3)绿色发展是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是人类在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过程中,实现永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添砖加瓦,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世界生态安全、环境健康作出新贡献。

(4)开放发展是一国繁荣必由之路,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存在着风险。要实现与世界各国共赢发展,需要走开放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发展史说明:国家要壮大,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开放层次,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吸收借鉴各国先进文化和科技成果,促进战略互信,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这就需要我国积极提供公共产品、投入全球治理当中,在国际舞台掌握经济治理话语权,结成面广、量多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内涵包括全面共享、全民共享、渐进共享、共建共享四个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把共享理念根植于民生问题,全社会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

2.定位经济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与时俱进,对新常态问题做出科学阐释,提出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发展质量与效益、市场资源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农”、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问题。认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立足于国际大背景、国内具体国情下具体审视。

(1)就国内而言,我国发展条件、环境都在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总体向好趋势明显,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3]。党中央在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现适应性、灵活性经济发展模式。

(2)就国际而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是我党和人民共同的事业[4]。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危与机并存,但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以多维平衡、绿色高效、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为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智慧。持续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 “压舱石”与 “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从时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世界经济发展阶段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目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当前正处于 “三期叠加”的节点,经济增长急需更多创新驱动力,助推经济发展。

(4)从空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这一变化的体现[5]。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我国要想成为世界贸易大国,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平台,扩大出口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将更多精力向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转移。

总之,只有认清经济发展规律,把握新常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才能更加蹄疾步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具有创造性、针对性的思想,是认识现状、把握未来、推动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理念将贯穿我国发展全过程。

3.完善战略布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 “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立足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实际,进行战略布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奋斗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民不断增进民享、共享发展成果。新发展理念要求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经济建设相关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解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促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党的历史责任。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先导性与突破性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在新时代进行的伟大革命,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抢占战略机遇期发展制高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目的,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和人民一道推动改革前进,在稳定中谋发展,以改革促发展。

(3)全面依法治国是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的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5]。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是治国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福祉,是我党执政兴国重大战略问题。

(4)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我党凝聚力与战斗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关系人心向背。要把讲政治放在工作首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敢抓敢管、敢于担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管党治党从 “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总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统一体,是科学统筹实践的思想方法。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战略目标,以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为举措,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为社会注入活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南。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为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以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对外战略的思想。

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是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历史,经过反复比较与总结,最终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理论、实践、制度的密切结合。

2.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6]有了这一旗帜的指引,治国理政才有开辟未来、不断奋进的动力。中国梦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当代发展阶段的表述,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国家治理观,凝聚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中国梦意蕴深远,视野宽广,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的统一,体现了全体人民价值追求,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以 “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立足于我国国情,明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具体路径,是我党深刻认识执政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总结实践经验的成果。

4.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外交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实践中话语权、软实力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加,除了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风险与摩擦不断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依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利益取向,经过探索与实践检验,作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并且希望世界各国一道,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道路。当今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建立协作互惠、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谋求新型发展模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构筑绿色发展生态体系。中国将始终作为世界和平卫士、国际秩序守护者,致力于人类共同繁荣与进步。

5.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新时代外交战略覆盖层面广泛、涉及领域全面,在国际外交舞台该理念不断被推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合了中华民族 “和合”思想,表达了人类社会普遍联系、互相依赖的状态,强调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和谐共荣,国际社会需要通过新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设,走向利益分配合理、规制构建公平的和谐新秩序。

6.以 “一带一路”为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同区域伙伴共建、共商、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扩大开放和协同效益,开启包容、开放、普惠、均衡的区域合作模式。同时,提出构建全面战略协作的大国关系,坚持 “亲诚惠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关系和 “真、实、亲、诚”的发展中国家关系,在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基础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相互嵌入越来越深,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联系更加紧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相互依存度更高。如2019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相关领域实现的贸易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比重的33%,疫情爆发给国际贸易形势带来更多变数[7]。世界经济格局迎来复杂而深刻的调整,更加需要中国以 “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人类社会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妥善应对威胁与挑战。人类只有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团结协作,加大相互支持,深化政治互信,才能维护区域及世界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家园的发展繁荣。构建平等相待、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这需要深化务实合作,使各国人民一道从发展进程中受益;也要拉紧人文纽带,促进各国民众心灵相通,促进睦邻友好合作;更要坚持开放包容,扩大交流,共同创造和维护和平繁荣的大环境。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

1.提供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清晰路线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证明,除了资本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现代化的道路也可以通过 “中国道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以 “五位一体”发展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清晰的奋斗目标。

2.树立精神旗帜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要以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思想,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激励全民族勇往直前、开创未来的精神旗帜。

3.指明发展道路

当今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正以独特魅力吸引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软实力不断提升,提出建立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 “一带一路”倡议,建成和平发展、开放创新的文明之路,我国愿同其他国家分享改革与发展经验,但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绝不输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会形成破坏世界稳定的小团体,也不会强加于人,更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是谋求合作共赢,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外溢效益,实现中国和相关国家共同繁荣发展,让世界更加和平和安全。[8]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政策,促进亚太地区繁荣与稳定,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国始终将自身繁荣与亚太地区兴衰紧密相连,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积极维护区域安全。我国充分发挥大国作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与义务,推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安全稳定的全球战略环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4.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充分肯定,是对文明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体现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与动力之源。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没有自信心的积极引领,人民精神世界很难实现极大丰富,没有自信的民族精神,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也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进行软实力建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具有主体性、独特性的道路形态和价值理念。

历史证明,只有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坚定信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会实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是中华文明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不仅对提升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心产生深远影响,也为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中华儿女将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理念特色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