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简论

2020-12-19 17:42张应松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刊物学报学术

张应松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665000

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学报的质量与编辑人员的素质有密切联系,提高编辑素质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

编辑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十分重要,但是编辑这项工作却往往不为一般人所重视。原因在于编辑是“无名英雄”,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人们每打开一份报刊,看到的一篇篇新作,尽管其中包含着编辑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但除了醒目的作者署名,却找不到编辑的名字。

面对这种“无名无利”的工作,要是一个胸无大志,一心只知道追求个人名利地位的人,肯定会不屑一顾。只有那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生活目标,决心为党和人民的集体事业而献身的人,才能根据事业的需要,牺牲个人的某些利益,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鲁迅就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一生主编和编辑过十多种刊物,精心编印了十几套丛书,编辑出版了千万字以上的书报杂志。为了做好编辑工作,正如许广平所说,鲁迅“逐字逐页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译稿,几乎费去先生半生功夫”。为什么鲁迅先生“费去半生功夫”,就是甘愿“打杂”、“作梯子”[1]。学报编辑的思想修养,就是要以鲁迅作榜样,培养那种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锻炼那种“甘为人梯”“乐于搭桥铺路”的崇高品质,树立那种一腔赤诚作嫁衣的高尚风格。

学报编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观察问题,鉴别是非。刘少奇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甚至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机会主义者,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和应声虫。”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段论述,精辟地阐明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进行理论修养的极端重要性。虽然他这一段话是针对共产党员应有的修养讲的,但对我们学报编辑人员同样完全适用[2]。编辑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当好学报编辑,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党的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校学报如社会科学学报作为学术理论刊物,由于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任务,因此,它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不说它本来就担负着一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任务,就以学术研究而论,也还有个鉴别是非的问题。无论哪个学术问题,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离不开一种思想的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形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学报编辑工作中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

二、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作为一个学报编辑,要想业务素养高,最主要的还是在于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好,学术水平高。当编辑的,不仅要有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具有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它百科知识,而且应当是与自己的业务对口的所属学科的专家,对这一学科有既广博又深入的研究,站在其研究的前沿。编辑人员应当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杂家”,更需要学有专长当“专家”,首先应当成为编辑出版业务的专家。业务素养的提高,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编辑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如果学报编辑做到博学多闻,一专多能,成为一个学术上的“杂家”,就具有了较高的学术观察、评价、分析、判断能力,就能对稿件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作出科学的鉴别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做到“用之有据,弃之有理”,这样来办学报,质量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学术编辑应当具有严密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编辑从审稿、选稿到加工定稿直至编排核对,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以对事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过细地做好工作,如果粗心大意,在某一个具体环节上出现纰漏,就会影响刊物质量,给刊物带来重大损失。比如在进行校对时,如果疏忽大意,在关键的字词和句子上出现原则性错误,如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字之差,意义相反,就会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绝对不能马虎大意的。

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应当是学术战线的活动家和组织者。这是由学报工作性质决定的。学报作为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传递各学科研究信息的桥梁,本身也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从事这种工作的编辑,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具有善于交游的本领,才能随时掌握科研的情报和信息,做好本职工作[3]。在高等学校中,学报编辑应该熟悉本校的每一个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了解他们的专长、研究方向和课题,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参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报编辑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选题准确,恰当地组织作者,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和编辑任务。闭门造车,坐等来稿的编辑是不可能编出高水平的学报来的。例如从报刊上看到一则题为《普洱变咖啡之乡》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则消息称:“地处北回归线的云南普洱茶产区正在变成中国的‘咖啡之乡’,适宜的自然条件令这里出产的咖啡豆获得很高声誉。随着咖啡豆的产量和价格看涨,当地种植者的生活也出现极大的改善……雀巢、星巴克、伊卡姆和路易达孚都来普洱地区选购咖啡豆。这里的咖啡豆已经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业界普遍看好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4]。看了这则消息,的确令人受到鼓舞。据《普洱日报》报道:“2018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79.5万亩,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24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5]。在当地发展咖啡产业,这是一条脱贫致富路。据了解,普洱学院设有“咖啡工程中心”,学校也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有从事这方面教学、科研的教师和专业人员,这是该校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报编辑可以与有关教师和科研人员联系,组织和发表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既可丰富和充实学报内容,也可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繁荣发展当地的经济社会、科学文化作贡献。

办好刊物必须有丰富的稿源,要开辟稿源,就必须广泛地联络、团结作者。目的是通过编辑的联系,把包括老、中、青在内的写作骨干,紧密地团结在编辑部周围。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报真正办好。学报编辑不仅要与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联系,还必须与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要尽可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成为学术界的积极分子,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编辑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不仅可以了解到各种学术信息,扩大视野,而且还可以借机约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扩大刊物稿源,提高刊物质量。

与此同时,学报编辑还要与社会各界有广泛联系。因为要使自己编辑的学报不仅要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而且要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根据社会实践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经过研究,撰写论文,不断提高学报质量。

学报编辑要熟练掌握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各种技术业务知识。这里所说的编辑工作的技术业务知识,主要是指刊物在编排、校印以至出版发行的全过程中,在各个环节上编辑进行工作应有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比如审稿,须知审稿的具体程序;退稿,要知道退稿的具体手续;校对,要知道校对的具体方法,能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搞编排,必须熟练掌握编排出版方面的一套专用名词和术语,并能运用自如。不懂得编辑工作的这些技术业务知识,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编辑。

三、学报编辑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高等学校里,学报编辑是绝对少数,其编辑人员总数,只有全校教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一、二,常常成为被遗忘者。从事科研和写作的人,有的称编辑是大庭广厦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时装厂的工艺师,也是培植花园的园丁;此外,还有很多美称,如识马的伯乐,作嫁的扮娘、琢玉的工匠、栽花的泥土、二传手、清洁工、桥梁工、助产士等等,无不说明编辑工作对于刊物、读者、作者的重要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对编辑工作缺乏了解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把编辑人员看成是收收发发、涂涂改改的事务人员,轻视编辑工作。这是对待编辑人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无论别人的看法正确与否,作为编辑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从事的事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报是处理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后,作者可以作为晋职晋级的依据,而编辑人员从学术论文的审定、修改、编排、校对到发行,要耗费很多心血,很少为人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是有名英雄,而编辑则是无名英雄。编辑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自我牺牲精神,以“为人作嫁”为己任,不计名利为天职。这既是编辑思想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编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编辑不同于著作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工作是“为人作嫁”,只有具有甘当无名英雄的自我牺牲精神,才有配做编辑的基本品格。

学报编辑应当有奉献精神,热心发现和扶植新生力量。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6]。如果说学报是发现和培植新生力量的“苗圃”,那么作为辛勤园丁的编辑,就应当义不容辞地象列宁指出的那样,以高度热忱和事业心,“缜密地”“极仔细地”“照管”这苗圃的幼芽。这样,暂时还处于“嫩弱”的新生力量,就会在编辑的关怀扶植下迅速成长起来。因此,我校学报从创刊一开始,就确立了“重视老年教师,依靠中年教师,扶植青年教师”的组稿思想,并没有把眼光只盯在专家、学者身上,想靠拉专家、学者写稿,为学报撑门面、“创牌子”,而是立足本校,把发现和培养本校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作为刊物的重要任务,关心他们,培养他们,使他们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编辑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不循私情,不拉关系、走后门。作者不分亲疏,来稿不看是出于名人之手或非名人之手,都以“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以质取文,而不因人衡文。那种盲目崇拜名人,轻视小人物的思想,那种循私情,以是否对自己有利而决定稿件取舍的做法,都不是编辑应有的道德风尚。高校学报与一般的社会刊物不同,就是以内稿为主。因此,编辑和作者往往必须面对面打交道,其间又有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更容易出现问题。

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养成及时认真处理稿件的良好习惯。作者写稿投稿,当然不应有那种“发表第一”“沽名钓誉”的思想,但是作为编辑,则应该充分体谅作者的心情。来稿刊用与否,均应抱着尊重作者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及时予以处理。这样做,一方面让作者及早心中有数,如果文稿不成熟,也能进一步修改完善;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编者缺乏眼力,犯把璧玉当石头埋没或抛弃的错误。在稿件处理方面,鲁迅是我们的光辉榜样。他早年当编辑,深懂投稿人的急切心情,接到来稿,总是及时处理,从不延误拖拉,充分体现了编辑应有的美德。

四、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思想政治修养、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外,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等等。总之,学报编辑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需要,进而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编辑工作,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为繁荣和发展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刊物学报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刊物贺词
《中国外汇》数字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