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分诊现状及完善措施研究进展

2020-12-20 22:19阮维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诊科分区分级

阮维维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00)

在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下,民众对医疗健康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现有的医疗卫生建设水平已经开始无法满足要求,且引发了很多急诊拥挤问题,这是目前需要重点处理的一个医疗难题[1]。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受医疗卫生资源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需要真正救治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且引发大量的医患纠纷事件[2]。因而很有必要从根源入手,有效地处理目前急诊的不合理制度,进行精准的分诊处理,从而确保急诊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本文对现有的急诊分诊方式缺陷和不足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分诊标准化相关的改进建议。

1 分诊现状

1.1 分诊护士的准入制度和知识培训制度不合理

很多医院的护理团队比较年轻,且受到人数、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分诊护士的经验欠缺。此外有些医院出于管理等因素考虑,分诊台值班人员由实习人员进行分诊。他们一般没有接受系统完善的分诊培训,且相应的护理专业实践基础不扎实,对急诊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因而很可能耽误救治时间,并引发很多不良后果。

1.2 分诊台设置不合理及缺少系统的分诊仪器配备

传统的急诊分诊台大部分为“宾馆式”模式,这样在就诊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等待,且很多人拥挤在一起,也影响了医院救治的氛围。分诊仪器配备主要为常规设备,如体温计、压舌板、手电筒等,这样就无法有效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依赖性高,相应分诊的准确性受到很明显的影响。

1.3 分级、分区无统一标准

总体上看,我国医院分级、分区的经验缺失,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或者虽然具有分区分级但现实的诊疗过程中由于繁忙的工作,分区分级的执行尤不理想。

1.4 急诊资源的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依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分诊”模式,这种分诊也就是根据分诊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的症状描述,据此进行病情进展诊断。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经验分诊存在局限性[4]。一些学者对急诊分诊中评估工具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不过对分诊记录的意义还认识不足,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经验分诊缺乏科学化,很有必要进行改进;此外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很多护士在分诊时主要是基于主观经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样很容易引发误诊或漏诊问题。在实际分诊过程中也很少用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影响了分诊的效率和精度。

2 完善措施

2.1 分诊护士准入资格提高

目前很多分诊护士在分诊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分析,据此安排的就诊科室也缺乏合理性。为此就应该严格准入制,确保分诊护士具备注册护士资格,相应的工作经验超过3年[5]。急诊科的分诊护士的相关要求还应包括,具备此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可基于就诊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6]。对相关器械及抢救设备都很熟悉,且对急救药品的种类和应用情况也都非常了解,对抢救流程也较为熟悉,具有完备的急诊知识体系。一般情况下要求此类护士在掌握30%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他相关基础知识熟悉了解。分诊护士在掌握自身专业素养相关的知识的同时,也要熟悉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相关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2 环境、布局合理、分诊工具完善

从实际的经验出发,有效地评估和分析急诊科环境布局,确定出需要改进之处。合理地设置分诊台,一般将其设置于急诊科入口,且为开放式的,从而确保出入通畅,便于观察急诊全局和提供支持,同时更好地满足其后的处理要求。分诊台仪器物品配备齐全,确保通讯工具,急救用物,体查床和各类型的急救仪器都准备齐全。定期根据要求对体温计、血糖检测仪、心电图机等进行检查,确保各仪器的性能功能都满足要求。在测量值危急的情况下,会发出警报,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工作,也为分诊护士的病情分析和评估提供支持。

2.3 积极开展分级、分区

根据现有规定的“三区四级”进行分区分级,三区可以根据空间属性划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不同级别的患者进入到不同的区域。而其中1级和2级患者进入红区诊治,此类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3级患者则安排在黄区诊治;4级患者在绿区进行诊治[8]。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红区的位置选取上,红区应该靠近入口或者分诊处,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同时红区的设备配置应该是最全面的,人力配置应是具有抢救经验丰富的医院人员。

2.4 分诊与评分法的结合

在分诊评分工具的选取方面,并无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EWS)。MEWS包含体温、心率、呼吸、收缩压和意识状态5项体征指标,这5项指标均为基础的生命指标,在患者床旁就可以获得且短时间内就能评估出患者的早期病情。根据临床评估所得的结果分别赋予每项指标0~3分,各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9]。将0-1分作为IV级的一个单项参考指标,将2-3分作为III级的一个单项参考指标,将4-5分作为II级的一个单项参考指标,将MEWS≥6分作为I级的一个单项参考指标。很好的将MEWS评分和“三区四级”进行了联合[10]。让急诊分诊不再是主观的经验判断,有了评分的结合,同时评分和电脑系统进行联动,进行了高效分诊。

2.5 分诊管理软件

目前我国也加大了分诊管理软件研究力度,可通过此类软件高效采集分诊护士的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分析。目前我国[11]研发了很多种急诊分诊管理软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统计结果表明其分诊准确率为92.5%。张小红等[12]开发的分诊管理软件,将对200人的分诊,分诊准确率从92.5%提升到99.0%(P<0.05),分诊与挂号时间由从前的(177.18±62.85)s降到(30.89±10.27)s(P<0.05),患者对病情分级、分区救治、分科以及分诊与挂号流程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从这为提高分诊效率也提供了可靠支持,大幅度降低了分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3 小 结

目前我国的医疗行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应的患者需求也日趋提高。因而很有必要建立起高效的急诊分诊系统,更好地满足医院管理的要求。在急诊工作过程中,分诊有重要的意义,它和急诊科的运行以及功能实现都存在一定相关性,因而很有必要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来提高分诊工作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医院的抢救成功率相关要求,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支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的遵循“三区四级”分类原则,根据医院和护理人员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急诊分诊护士入职资质标准,从而有效地提升急诊分诊准确性。对已有的分诊工具进行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显著的提升护理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相关要求。

猜你喜欢
急诊科分区分级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浪莎 分区而治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