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Kegel训练治疗子宫脱垂52例疗效观察*

2020-12-20 03:47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训练组盆底肌力

东阳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子宫脱垂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女性健康问题,它经常伴随着尿失禁、性生活障碍、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在所有患者中,已育女性比例超过50%以上[1]。随着生活质量提升,女性患者更希望保留子宫来追求性生活质量,甚有年轻患者更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针灸在治疗I度子宫脱垂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但针刺结合超声学以及盆底肌评估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对子宫脱垂在临床中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的103例I度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电针结合Kegel训练组(治疗组)和Kegel训练组(对照组)。治疗组52例,年龄23~40岁,平均29.80±3.62岁。对照组51例,年龄24~46岁,平均30.76±6.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子宫脱垂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Ⅰ度子宫脱垂:子宫颈下垂至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过阴道口。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I度子宫脱垂诊断标准;②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年龄20~50岁;③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②合并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内科病患者;③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有子宫肌瘤、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壁囊肿等妇科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仅采用Kegel训练治疗。排空膀胱,患者平卧位,双腿屈曲分开,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尿道及会阴,持续5~10s,然后呼气放松5s,反复练习20min,每日2次。吸气时腹部不能受压,先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要有盆底肌肉收紧上提的感觉,并保持腿部、臀部肌肉放松。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2.2 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Kegel训练治疗。治疗取穴:维道穴、曲骨、气海、关元;经外奇穴:维胞穴、维宫穴、提托穴、子宫穴。患者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取规格0.25mm×40.0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由提托穴斜刺内下方子宫穴,针刺部位刺入25~30mm,维道穴沿腹股沟斜刺,刺入25~30mm;维胞穴、维宫穴、曲骨、气海、关元直刺入5~10mm,捻转得气,针下沉紧后接G6805-Ⅱ型低频脉冲治疗仪,采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有舒适收缩感为度,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10次后休息2天继续治疗,患者均配合Kegel训练。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超声学观察(参照2013年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盆底超声的临床应用》):观察尿道口漏斗样开放、膀胱颈距离参考线、子宫颈距离参考线、盆膈裂孔面积等参数。选用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面积来评估,裂孔面积大小:Valsalva动作时,小于25cm2为正常,30.0~34.9cm2为轻度扩张,35.0~39.9cm2为中度扩张,大于40cm2为重度扩张。如果面积小于25cm2,则与患者脏器脱垂无相关性。②盆底肌力评估:采用加拿大进口伟思生物刺激反馈仪C2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检测,评估盆底肌力。紧张收缩阶段:测试快慢肌协调功能,平均值<30μV,提示肌力不足;变异系数>0.2,提示肌肉稳定性差;放松时间>1s提示肌肉过度活跃。后静息阶段:测试一系列动作后,肌肉是否恢复正常状态,平均值大于4μV且变异系数>0.2,提示存在肌肉过度活跃。

3.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尿道口漏斗样开放、子宫颈距离参考线、盆膈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道口漏斗样开放、盆膈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漏尿、 尿失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治疗组52尿道口漏斗样开放6对照组盆膈裂孔面积(cm²)19.50±1.00 18.51±1.55#19.66±1.19 19.21±1.41 5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 8 7膀胱颈距离参考线(mm)3.76±1.49 2.51±1.17 3.23±1.08 2.62±1.28子宫颈距离参考线(mm)12.57±3.32 13.98±3.20 12.88±2.47 13.94±2.36

3.4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紧张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平均值μV、变异系数、放松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紧张收缩阶段的平均值μV、变异系数、放松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快慢肌协调、稳定性、收缩放松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后静息阶段平均值μV、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一系列动作后,肌肉恢复正常状态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治疗组52例数对照组变异系数(后静息阶段)0.43±0.18 0.26±0.13 0.39±0.18 0.33±0.17 5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平均值(μV,紧张收缩阶段)17.41±6.03 21.56±4.94##18.42±6.87 19.00±6.60变异系数(紧张收缩阶段)0.32±0.08 0.24±0.05##0.36±0.15 0.30±0.15放松时间(s,紧张收缩阶段)2.16±1.10 1.22±1.13##1.76±0.89 2.17±1.03平均值(μV,后静息阶段)4.37±3.70 3.17±1.34 4.30±3.62 3.81±3.31

4 讨论

现代医学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有凯格尔训练、生物电反馈、放置子宫托、手术等[3]。Ⅱ度以上子宫脱垂以手术为主辅以盆底训练,但术后经常伴有阴道不适、疼痛,并且复发率高,30%的患者需要再次治疗[4]。凯格尔训练是美国医生Kegel于1948年提出,以患者有意识训练肛提肌为主,增强盆底肌肉韧带相关组织的力量,对轻度盆底肌功能障碍效果较好[5]。

子宫脱垂中医称之为“阴挺”“阴脱”,本病常见气虚、肾虚两证。“虚者补之,陷者举之”为本病的治疗原则,故中医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5]。针灸治疗子宫脱垂,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区分布的髂腹下神经、股后皮神经会阴支、会阴神经分支等,同时腧穴解剖生理结构与维系子宫的韧带密切相关,针刺可以起到提升其韧带弹性,维持韧带功能功效。通过临床观察,针灸治疗I度子宫脱垂取得较好疗效[6]。对于I度子宫脱垂患者西医手术创伤大,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难免增加感染以及心脑血管发病风险。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最佳介入对象为I度子宫脱垂患者,对于Ⅱ度重型及Ⅲ度子宫脱垂患者疗效不佳。针灸作为一种无创绿色疗法,对I度子宫脱垂发挥了花钱少、痛苦小、疗效好的优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电针配合Kegel训练治疗在改善漏尿、尿失禁症状方面优于Kegel训练组,在改善快慢肌协调、稳定性、收缩放松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Kegel训练组,在一系列动作后,肌肉恢复正常状态方面与Kegel训练组疗效相当。由此可见电针配合Kegel训练治疗Ⅰ度子宫脱垂在改善盆底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性的Kegel训练。当然,其机理仍需要多项研究来进一步探讨,针灸在改善盆底功能的疗效方面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与研究。

猜你喜欢
训练组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