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30例*

2020-12-20 03:47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结型乌药红藤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400

盆腔炎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威胁女性身体健康[1]。中医药疗法注重辨证论治,采取多途径、多方法联合给药,往往收获较好。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均根据《中华妇产科学》[2]中相应标准明确诊断,且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结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均为21~59(38.27±5.34)岁,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上排除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或高度过敏体质者,有造血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者,存在精神神经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以自拟盆炎汤(红藤、丹参各15g,败酱草、蒲公英各30g,乌药、制苍术、川楝子、黄柏各9g,白术、赤芍、丹皮、延胡索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1周为1个疗程,连服2疗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灌肠(处方:红藤、败酱草各30g,当归15g,乌药、白芍、重楼各9g,香附、泽泻各12g),每天1次,经期暂停。同时予穴位贴敷(药物组成:赤芍、丹参、刘寄奴、白芷、制乳香、制没药、当归各60g,混合研磨,制成直径2~3cm的药饼),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子宫。每天1次,4~6小时后取下。疗程同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盆腔炎症状及体征评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腰部酸痛、下坠、带下量多、色黄,口腻、纳呆、小便黄等。

3.2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盆腔内部的炎症已消除,3个月内没有出现过复发现象;有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存在轻微的临床症状;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4]。

3.3 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仍以抗感染为主,但耐药菌数量的增长导致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下降。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5],多由于长期外感湿热或湿热内蕴,进一步导致气血瘀积,湿、热、瘀三者兼夹,互为影响,蕴积于胞宫、胞脉,阻滞冲任胞宫而病。笔者自拟盆炎汤方中制苍术、白术具有健脾利湿之功,红藤、败酱草、黄柏、蒲公英清利湿热祛浊;丹皮、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通经;乌药、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活血止痛,诸药共奏清热利湿、行气化瘀止痛之功。盆腔炎发病部位邻近直肠,予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直达病所。另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中药研末贴敷特定穴位,增强疗效。中药内外同治可明显提高疗效,使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改善,值得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结型乌药红藤
带前放压电水听器噪声建模及低噪声设计方法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及芷冰芍冲剂治疗津亏热结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清湿止痛汤联合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用电路设计
鞋尖朝外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行气止痛的乌药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