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20-12-21 03:41黄金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9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黄金辉

【摘要】 文言文枯燥无味,词义难懂。要想提高职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必须“对症下药”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授以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地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在近几年的广东省高职类高考的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分数占阅读理解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吸引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成为广大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所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不避浅陋,以此求取同行的指正。

一、“对症下药”——激起兴趣

文言文枯燥无味,远离现代人生活且其词义难懂。即使是基础较好的部分普高学生也都有厌学的现象,何况是基础普遍差且无心学习的职业高中的学生呢?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第一要务。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文言文的实用性

据观察了解,职业中学学生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觉得文言文难学之外,还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文言文在现代生活中已毫无用处。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在我们现实生活也经常用到文言文,笔者特意把一些富有哲理性催人向上而又在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文言文句子收集起来,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青出于蓝胜于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并让他们明白如果理解了这些课文中的句子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上去,将会使文章更有文采。不仅如此,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收集并试着运用。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文言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一无是处。借此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还是语文的渊源,要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学好文言文。

2.把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中

编选在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某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也都有一些与作品渊源很深的历史故事。如果能把这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中,就能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如,学习《崤之战》这一课时,笔者把秦国与晋国和秦国与郑国之间发生的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学生们听。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把课文有关秦国、晋国、郑国之间的关系理清,为后面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学习文言字词的趣味性渗透到教学之中

无论在高职还是普高的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题型都不外乎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所以让学生掌握文言的字、词、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然而高职学生由于基础差,所以一碰到字、词、句就会乱了阵脚,以至张冠李戴,不知所云,而且硬记又是那么的枯燥无味,碰壁几次也就放弃了。其实,只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字词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如实词“朝”,本意是“早晨”,古时臣子早晨要去拜见君王,于是,有了“朝拜”的意思,朝拜君王的地方就叫“朝堂”,朝堂是国家最重要的地方,代表着国家,于是“朝”就有了“朝代”的意思。朝见君王,要面向国君,于是“朝”就有了“朝向”的意思,成了介词。这样学生就记得牢,记得多,而且觉得有意思,求知的欲望也变得强烈。

二、“交钥匙”——授之以法

许多教师都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是疏通文字,落实字词句。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字词句讲授落实固然重要,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读,主动地学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呢?

1.诵读玩味,自见其义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人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继以深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堂朗读,让课堂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教师加强对文言阅读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要重视范读。要正音读,识文字。如通假字要读准正音,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这是通假字该如何去理解。其次,要明句读,察语气,要读出语气、语势。最后,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读、表情读、分角色读、重点段反复读等多种形式,“俯而读,仰而读”,诵读玩味,读出情趣,读出语感,读出其义。

2.新旧联系,举一反三

新旧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凭借已知去获取新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紧扣过去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承前启后,温故知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读而知新的能力。如,学习《游褒禅山记》时,理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字,笔者把以前学过的有关“相”字的文言句子列出来,有“操虽托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训俭示康》);“倘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乘其历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由此看出“相”字在文言里有“帮助、辅助”“宰相”“担任……宰相”“互相”代词“他们”等意思。这样能通过新旧联系进行教学,既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起到“温故”的作用,又可以举一反三,以此贯彼,得到“知新”的效果。

3.交流讨论,突破疑难

很多职高老师认为职高學生基础低,理解能力差,当文言文教学上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就一切以“包办”的形式,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知难而退,或临阵脱逃,或坐以待听。这样一来,学生的领悟、思考能力也就日渐退化,教师因而更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不能见难就避,要使学生突破疑难,必须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可以针对一篇文章的一些疑难问题设计、分解成一些小题目,让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前后左右讨论;或者由学生当主持人做小老师,同学向他质疑提问、讨论;还可以师生相互质疑讨论等。学生在讨论时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有创意、有道理就要加予肯定与鼓励,不要把自己意见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实在不服可以保留意见,这样学生有兴趣,老师也轻松,教学效果也显著。

4.总结归纳,落实知识点

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头脑中已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有了粗浅的、零散的、大概的认识,那么老师就要帮他们把这些认识变得具体、系统、清晰。这时老师就要利用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如,这篇文章有哪些特殊句式?有哪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之”字在这里有哪几种用法?……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来,老师再补充说明。如此总结归纳过后,强化学生记忆,巩固知识,以后就会自觉地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其它文言文了。

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笔者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与过去相比,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过去学生见到文言文就望而生畏,文言文测验如果是课外几乎全军覆灭,课内的能及格的学生也是寥寥可数,但是现在学生都变得喜欢上文言文了,成绩也越来越好,有几个学生甚至课外文言文也能拿满分。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万变不离其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也就是说一切教学方法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有活力。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