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扶贫优化路径探析

2020-12-22 10:03谢春玲高保雪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护性弹性个体

冯 丽,谢春玲,高保雪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当前的扶贫对“人”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不够,对贫困主体改变现状的内源性动力研究不深。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创造性相关,有助于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和向上成长的内源性动力。通过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弹性来扶心、扶志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扶贫可持续发展。

1 高职教育扶贫攻坚遇瓶颈——贫困主体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教育扶贫是消解贫困的有效手段,而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大职业教育脱贫力度”,强调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让贫困地区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适应就业创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国家的扶贫工作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现在同样遇到了较难破解的瓶颈。客观的高职教育实践让教育管理人员看到一些贫困大学生中确实存有“等、靠、要”的现象,“志不强者智不达”,只有培养和激发脱贫主体拥有坚强的意志与足够的内生动力,才能使外在支持真正发挥效用。扶贫先扶志,更要扶其心,所以,培育其生命中的积极品质,激发其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提高其在贫困处境中抗挫折的能力,唤醒其“想改变”“要改变”的主体意识,才是破解高职教育扶贫瓶颈的核心要素和杠杆解。而心理弹性理论恰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 心理弹性理论的内涵及作用机制

2.1 内涵

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研究者基本上是沿着“压力/逆境——发展不良”的路径开展研究,重在探讨不利因素对人的不良影响,但是慢慢地却发现了“尽管有一些人儿时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长大后却功能完好甚至还很优秀”的现象,研究者由此开始了认真的思考并将此种情况视为心理弹性发展现象。心理弹性这一概念颠覆了研究者对以往高风险环境下儿童发展的悲观性结论。[1]如今,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一种个体在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所表现出的促使自己成功适应和良好发展的能力。个体心理弹性愈高,表明其对外界环境的调控能力就愈强,适应性水平也愈高,其在认知方式、情绪调控、应激能力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品质都达到了与外界环境的最佳匹配程度,不但能适时的调控自我行为达到与环境协调和适应,并且能够以最有效的途径被激发出来。[2]个体心理弹性的改善和提高将有助于来自处境不利贫困家庭的高职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和抗挫能力的提高。

2.2 作用机制

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心理弹性中的保护性因素是与危险性因素相对且具有缓冲危险性因素的作用,可以通过减低或者削减危险性因素、提高和增加保护性因素来发展个体心理弹性,进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帮助提升个体能力、能够促进成功良好适应的人格的、社会的以及体质的等方面的各种因素或资源,而这些因素能够降低问题行为等不良适应出现的可能性。而危险性因素则正好相反。根据Masten的直接关系模型理论,保护性因素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而危险因素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发展的结果取决于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的力量对比,保护因素能够减弱消极后果的影响或者使个体能够尽快从困境中恢复过来,根据该模型心理干预的策略是发展保护性因素同时减少危险性因素。[3]保护性因素可以是来自个体内部自身的,如自尊、积极的归因等;也可以是来自于环境中的,如家庭和睦、师生关系等。

3 心理弹性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扶贫的优化路径

保护性因素是心理弹性发展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来自个体内部和来自外部环境两大类。根据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Norman Garmezy的观点,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中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靠运气,而个体自身因素则主要是受个体自身控制的,一个拥有良好修复力的孩子,拥有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内部控制点”的人格特质,他们相信是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在影响着他们的成就,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因而积极调控自身内部保护性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部潜能是改善心理弹性的首要方面。据此,增强和提高贫困高职大学生的内部保护性因素则成为育人和管理中的核心和首要方面,同时在高职教育扶贫中创设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也是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3.1 增强和提高个体内部的保护性因素

在高职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扶贫工作中要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向上成长的内源性动力。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自尊、内部控制源、神经质、外向性、积极的归因、自我观念等属于个体心理弹性的内部保护性因素,所以可以从人格养成入手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弹性干预计划“我是、我有、我能”则是以培养人格特质为切入点。[4]所以要注重培养和激发高职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更新传统教育模式,加大实践体验等新形式来提高其心理弹性,使个体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个体遇到困难尝试去改变的勇气、我能行的意识、在坚持中找寻突破和寻求帮助的能力等,培养其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感。

3.2 创设和优化外部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

高职大学生远离家庭在外求学,家庭成为远端影响因素。此时,作为学生重要他人的教师和学生成长重要外在因素的学校环境对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凸显,所以从学校角度要努力营造贫困大学生成长的保护性因素。现有研究显示,“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学生在自杀和性侵害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困难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打架、携带武器的行为。”[5]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要引导高职大学生认识到,不论之前其家庭影响因素如何,我们都要引导其以一种积极的思维和视角看待自己的家庭和过去。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需要教师具备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和积极的生命关怀的素养,相信学生的潜能可激发,要能够支持深陷困境的学生走出“过去的伤害”,与自己的过去建立新的健康的关系,引导其改变认知,把不幸和挫折看作是生活和成长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力,帮助其找到最适合他自己和他感觉最自在的生命状态。[6]另一方面,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要为学生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努力向学的班风、积极进取的校风、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和奖助学金的评审机制等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

综上,扶贫不仅仅是物质、金钱等工具性支持,还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支持、评价性支持和情感支持等,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扶贫更应该考虑对人的内源性动力的关注和激发。心理弹性是培育个体积极品质、创造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促使个体寻找希望并改变现状。心理弹性还好比一个人心理上的免疫系统,面对环境中的挑战和危险能够及时调动防御机制加以应对以减少伤害。因此,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挖掘各种保护性因素以不断巩固良好的个体心理弹性水平。

猜你喜欢
保护性弹性个体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