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2020-12-22 10:03王江安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美本土化文学作品

王江安

(山西省运城学院,山西运城 044000)

引言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语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英美文学作品是大学英语的主要学习内容。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翻译教学中发现,由于英美文学作品是西方文化的结晶,其必然体现西方文化特点,而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成为汉英互译中的文化障碍。我们需要辩认清楚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减少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不便。下面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1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具有与中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我们从中西核心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两个维度进行简要分析。

1.1 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形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文化特征的的最突出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核心价值观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占据首要地位,并且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将国家与社会排在首位,突出了集体利益优先的文化特点。而美国“提出慎思、勇敢、自律、公正、关心、尊重、负责、诚实的核心价值观”1多以个人人生价值观为主;英国“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社会群体等”2鲜明体现出对个体自由的重视。可见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价值观更偏重个人的利益优先。所以从整个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不同态度是中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

1.2 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分析

社会风俗习惯是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确定下来的。中西方历史发展有不同之处,因而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从上古时代开始,虽然有祭祀神灵的活动,但实际多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非真正崇拜神灵。中国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宗教始终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信仰。而基督教思想在西方价值观领域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基督教思想是西方中世纪文化的核心,对西方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人生而有罪的原罪思想,并进而需要为善、禁欲的赎罪思想等都体现在西方英美文学作品中,如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洛丽塔》表现的“欲望”主题。此外,由于信仰的不同,承载文化精神的中西方传统节日也不同。例如,中国春节背后是中国劳动人民对通过辛勤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西方圣诞节背后具有一定宗教意义。春节期间中国人有放鞭炮、吃饺子、祭祀、拜年等习俗,而圣诞节期间西方则是装饰圣诞树、吃火鸡、祈祷、收圣诞礼物等。

1.3 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在语境方面,中国是高语境文化,而西方主要为低语境文化。汉语语言表达与语境关系密切,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需要紧密结合当时的语境,例如,“来家坐坐吧”一般作为分别时客套话,意思是“再见”,并非真的请客。英语语言表达则与语境关系较为疏离,意思表达直接坦率。其次在词汇方面,尤其是称呼。西方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而人物称呼词汇较少,多直接称呼对方名字。对家族亲人的称呼较少,具有概括性,例如,cousin包括了同辈表亲和堂亲中的所有男性,aunt包括了长一辈表亲和堂亲的所有女性。中国则注重长幼有序,因而对长辈一般不称其名,而用敬称,并且非常细化,例如,表亲中的同辈男性称表兄、表弟。长一辈堂亲女性中爸爸的姐妹称姑姑,爸爸哥哥的妻子称大娘,叔叔的妻子称婶婶等。最后在语法方面,西方语句较多使用多重复句,句子较长。中国多单句和短句。

2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缺少足够的西方文化知识,不具备跨文化交流思维,学生不能够将英美文学作品中准确的思想内涵翻译出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作品思想主题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当学生对具体英美文学作品的背景没有了解时,不能从思想主题的整体层面理解文本,会在翻译中遇到困难。例如,christian era字面意思是基督教时代,但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西方纪年以耶稣诞生为元年,因而christian era应该翻译为公元元年。与基督教紧密相关的英国约翰·班扬创作的长篇小说《天路历程》涉及基督教相关术语,并且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基督教精神密切相关。如果对西方基督教精神没有深入了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最终取得的自由,那么就会影响故事情节的翻译。因而如果译者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就不能将这类文学作品准确而生动地翻译出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时会产生偏差,对文意的翻译也会受影响。

2.2 语言思维逻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出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而语言表达的不同根本上是由背后不同的思维决定的。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语言思维逻辑必然有不同之处。如果学生不能够以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翻译和思考,就会对作品的内容产生疑问,影响作品翻译。例如,The news that he had gone abroad suprished everyone.西方习惯于讲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而汉语却喜欢将定语放在前面,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他去国外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西方语言多层复句嵌套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学生翻译英美作品产生影响。

2.3 译文本土化

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差异,就会出现作品翻译本土化问题。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是遵循西方作品本土化原则,还是应该保持其本身特色成为学生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一书的标题翻译成《随风逝去》则是表现其原貌的翻译,但是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标题是《飘》。“飘”紧密结合了汉语中形声字的特点,在字形中自然包含“风”的意思,并且还体现出汉语重视联想意和意境的特点。“飘”字不仅让人想到随风飘飞,更有身世飘零的意思。我们在翻译时,由于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具有差异性,会有偏向将西方文学本土化,而忽略其本身特点的问题。

3 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教学建议

从上文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较大影响,并且学生在翻译时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针对学生面临的困境提出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3.1 树立跨文化交流意识

跨文化交流意识对翻译非常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我们需要学生明白自己所阅读的作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种族创作的。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阅读,才能有更深入准确的理解,也才有更生动的翻译。

因而可以专门设置跨文化交流的相关课程,不仅介绍西方文化,而且可以对主要的英美文学作家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梳理。此外,在单篇作品教学中应该补充学习作品具体的文化背景,例如基督教的发展史和主要教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言含义。

3.2 学习相关语言表达知识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应该重视汉英对比学习。从两者的语境、语法、词汇等多个层面进行单元教学。例如,在语法教学中,可以在学习某一语法知识期间,加入与其相对应或者缺位的汉语语法知识,而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汉英语法的区别进行总结,并阅读相关书目,了解语言背后的中西思维逻辑的不同发展,加强对中西思维本质的认识。在词汇教学中,除了紧密结合相关英美文学作品之外,也要重视词汇差异对比的学习,多阅读有关中西词汇对比的文章,强化英语语感。在对比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并帮助学生具备多样化翻译作品的知识储备以供翻译时进行选择。

3.3 遵循以归化为翻译的首要原则

因为译文的读者是与译者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所以应该将英美文学作品作品翻译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符合中国人语言表达习惯。然而既然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一味地追求本土化,反而掩盖了西方文化的异质,最后呈现的翻译作品反而不再具有西方语言的特色。

所以这里我们不妨做细化区分,在需要以客体角度对英美文学进行审视品鉴时以保留西方语言表达原貌为原则进行翻译,而在以主体沉浸式审美欣赏时,则遵循本土化原则。例如,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中世纪文学,语言表达较为古老,如果以探究其文学价值为目的进行阅读,则翻译为文白相间的译文较为合适。而读者如果以获取审美体验为目的阅读,则应该以更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韵味的方式翻译出来。因为读者大多是后者一类,所以我们更加建议以本土化原则为主进行翻译。

结论:后面字体正常在翻译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对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和选择合适语句翻译造成影响。因而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流意识,并在对比中认识中西语言表达的不同,以本土化为主要原则进行翻译。当然,学界对归化也有质疑,我们应该追求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审视西方文化,保留西方文学作品的异域风情。我们应该根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改进教法和教学内容,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课题期待更多探索。

注释:

1.吕金函.英、美、澳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11):62-64.

2.沈伟鹏,孔新峰.英国如何建设核心价值观[J].共产党员(河北),2016(02):55.

猜你喜欢
英美本土化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