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中巫师女巫历史形象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2020-12-22 10:03杨珉沣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巫术巫师女巫

杨珉沣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01)

巫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翻译,但是在英语总巫师一词有许多不同的单词,Medicine man、Shaman、Sorcerer、Sorceress、Witch 和 Wizard。巫师是一个统称,专指会施魔法的,或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巫在西方文化中可以使用巫术、魔法、占星术,并具有并类超自然行事的能力,西方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把女巫分成了两类,白女巫使用白魔法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但是黑女巫使用的是黑魔法,代表着邪恶。当然巫师也不是女人的专利,也有男巫,所以在英文里面女巫是Witch,男巫是Wizard,他们用两个词来区分巫师的性别。值得一提的是,巫师这个群体在中国也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周礼》中有记载对巫女进行了记载,巫女掌管礼法、祭典,能以舞降神、与神沟通,祭祀社稷山川。因此巫女通常负责的工作就是驱邪、洁净、祈雨、祝祷风调雨顺。《说文》中也有记载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但是巫师也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在《周礼·春官·神仕疏》中有关于男巫的记载,“男子阳有两称,曰巫,曰觋。女子隂不变,直名巫,无觋称。又县名。”东方的巫师形象在性别上是共通的,只不过女巫形象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所以广为人知。从这个角度来看,东西方巫师形象有着极强的共通性。此外,从文明来说,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古埃及神话、玛雅神话、西方占星术、东方的卜筮、算命、东南亚的巫术、降术(又叫降头术)、驱鬼、血咒等等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巫的文化形象,本文将通过东西方文化和历史传说的发展描述,通过对二者的共通性来对比分析其差异,分析巫的文化现象,以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经验。

1 巫师起源分析

巫师的起源是了解巫师形象和历史的源头,分析东西方巫师起源的差异性有利于加深对女巫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进行东西方巫师形象及巫师文化的对比分析。

1.1 西方巫师起源简述

1.1.1 对未知的恐惧

巫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知识,为了生活更美好,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的先民们认为:无论是在天上、地下或是水中,都有神灵,而且世间万物也都无不听命于这些神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幻想能控制和影响客观事物以及部分自然现象,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和巫术活动,巫师也随之出现。而这些巫术、魔法也渐渐分为“白巫术”、“白魔法”和“黑巫术”、“黑魔法”。“白巫术”“白魔法”是给人带来好运的巫术,如打猎或战斗之前,在脸上抹颜料、唱歌跳舞等;“黑巫术”“黑魔法”是给人带来厄运的巫术,比如照某人的样子做个小木偶,在木偶身上插针,这个人就会倒霉等。人们对自己部落的人施“白巫术”“白魔法”,对其他部落的人施“黑巫术”“白魔法”。原始人认为语言有魔力。他们相信,只要不停念叨一件事情,它就会发生,这就是咒语的起源。西方自古希腊文明时期就有巫师的记载,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里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时代,就有许多女巫的记录。但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兴起后,15世纪教会展开了对女巫的大猎杀,但是这一时期的女巫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女巫。因为教会对这一个群体女性的猎杀实际上是为了排除异己,巩固一神教的专制权力,所以这些女人被冠上女巫的头衔,被认定为是撒旦的情人或者是仆人,因为女巫通常拥有一些“神力”。这种神力多数是因为一些妇女因为懂得一些药草的原理,所以可以医治一些疾病,但实际上更多被猎杀的女巫实际上是一些无辜的女人。类似的还有美国在1692年发生的女巫审判案,美国Boston的Salem镇上,有一个牧师,他的女儿得了一种“跳舞病”,虽然现代科技已经破解了期中的秘密,这是由“麦角菌”引起的,但是当时的人们认为村里的黑人女奴蒂图巴和另一个女乞丐,还有一个孤僻的从来不去教堂的老妇人致使孩子们得病。通过言行逼供,先后20多人被迫承认自己是“女巫”和“巫师”,甚至冤死。直到1992年,Massachusettsz议会才通过关于这些受害人是无辜的议案。从这个角度来讲,女巫实际上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恐惧的产物。

1.1.2 阶级的压迫

在女巫群体中,Coven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女巫都必须加入Coven。在Coven中女巫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例如占星在现代视角来看就是天文学,药草代表的就是医学。因为在女巫群体出现的那个阶段,欧洲的登记制度森严,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知识的,只有贵族和修道士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因此这些掌握了部分知识的女性便和那些愚昧沉沦的女性形成了对比,她们在常人眼中是神秘的,也是有力量的。而且在教会人士的严重,她们是大逆不道的,因为掌握了知识的女巫们对神学并不执着。从这个角度来看,女巫群体的产生其实是对当时阶级的一种映照。

1.2 东方巫师起源

1.2.1 中国:对未知的敬畏

与西方女巫起源的历史原因不同,中国的女巫首次被记载是在商周时期。中国殷商时代的女巫们,其角色是“通天地”,其作用是“祝祷和祈求”,而且在商超,“巫”已经成为一种官职。而且在屈原的《离骚》中,不仅有对女巫的记载,也有对男巫的记载。可见,在中国文化中,“巫”的出现,其背后有着虔诚的信仰和单纯的敬畏。而随着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产生和发展、儒家文化社会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随着“敬天法祖”的道德观的形成,巫术与“道术”“佛法”渐渐互相融合,最后难以割舍,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文化。所以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我们根本没有经历过西方的那种关于捕杀女巫的记录,中国的巫师女巫应该比较幸运,在民间他们不仅没有生计问题,还备受尊重,不少人甚至为统治者所看重。

1.2.2 日本:女性地位低下造就女巫

关于日本的女巫起源,最早追溯到中国,因为日本文化大多来自于中国文化,因此女巫在日本也具有如同在中国类似的角色。但是比较出人意料的是,在日本,寺院和皇室会与女巫发生性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女巫是“神妻”,与女巫发生关系就是与神交流的过程。因此日本最初的女巫承担的是“巫娼”的角色。这其实与日本女性的地位有关,因为在日本文化中女性一直是男性的附庸,因此并没有足够的女权。虽然现代日本社会也在不断提高女性的地位,但是女性的低下地位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女巫似乎与中国和西方的女巫都十分的不同,但是它的背后也代表着深刻的阶级问题。

2 中古时期东西方女巫形象对比

经过上述一些列对东西方女巫起源历史的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女巫的起源大概是两种原因,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探索和阶级性引发的矛盾。但是对于这两种因素的分析,我们又可以比较出东西方女巫文化产生的不同机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女巫形象也必然是有所差异的。

2.1 西方:丑陋的女巫形象

西方的女巫起源于希腊神话,因为她们具有强大的魔法,可以毒杀仇人。而且根据中世纪教会对女巫的猎杀以及美国的女巫审判案可以看出,女巫在西方人的眼中应该是怪异而可怕的。即便是掌握白魔法的女巫,她虽然代表正义和善良,但是她的出现也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因此,在西方童话故事中,女巫常常以鹰钩鼻的老太婆形象出现,她们的身边带着一只黑猫,因为黑猫被认为是女巫的使者。除却相貌丑陋,喜欢喃喃自语以外,她们生活的地方也是肮脏而可怕的。对于女巫的这种形象定位大多来自于中世纪对女巫的猎杀行动,但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的家庭会把女巫做成娃娃放在家中,这可能是因为女巫实际上只是一些懂得草药原理的女人,所以她们治病救人的行为仍然让人们对他们爱戴和崇敬。

2.2 东方:与神沟通的崇高女巫形象

与西方相比,东方的女巫发挥着与神沟通的作用,因此东方的女巫形象要比西方女巫更加肃穆。根据《周礼》的记载,巫女的衣着是有定制的,主要为袴褶制和衣裳制。因为“巫”是一种官职,所以巫女的衣服也是有等级的,按照颜色和服制进行区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赤布袴褶、黑衣朱裳、襦袴裲裆。秦制巫女服“衣上白”,唐朝沿袭汉制为赤布袴褶,地位较高的巫女“衣紫及绣”,根据巫女职能的不同,巫女的服饰也会有所差别,祭祀太阳的巫女要穿赤衣,祭祀月亮的巫女则要穿白衣。春旱求雨的巫女服也是按方位穿不同颜色的汉服,比如向共工求雨的要“服青衣而舞之”,向蚩尤求雨则要“服赤衣而舞之”,因为每个神的颜色是不同的。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的巫女服饰是由中国传入,虽然有所改良但是本质未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典型东方国家的巫女都是为了与神沟通,但是中国巫女的存在是代表人对神进行祭祀和询问,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巫女其最终任务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日本的巫女则是单纯的对神表达敬仰,甚至为了所谓的“神”做出牺牲。

如果把东西方的女巫形象进行对比发现,西方视野中的女巫形象是丑陋不堪的,但是东方视野下的女巫形象则充满着高洁和神圣的色彩,这与女巫产生的机制有关,也有东西方的文化基础有关。

3 现代女巫文化的发展差异与分析

巫师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因为巫师文化的神秘色彩,也因为对巫师群体中女巫的分析也能挖掘出女性研究的内涵。女巫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体现着东西方的差异,这种差异最多是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3.1 西方:巫师形象具有超凡的力量

最初西方社会的巫师形象都是丑陋而可怕的,但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中对巫师形象的塑造也呈现出多样的变化。例如现代社会的女巫形象通常会和西方的狼人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女巫不再是人们恐惧的对象,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比女巫更可怕的形象出现,他们是在黑夜里行走吸血的吸血鬼,还有在满月里会变身的狼人。与女巫形象不同,他们暴虐而残忍,与人类不属同一族群。因此女巫被塑造成了克制他们的形象,女巫通过施咒可以控制吸血鬼和狼人,甚至虐杀他们。这样,女巫的想象从过去的“罪恶者”过渡到了“解决者”的角色,她们不再是丑陋的,甚至是美艳动人的,或者她们干脆就是普通人。实际上这是西方文化中对力量象征的体现,众所周知西方文化中大家对力量的崇拜是永恒的,而女巫恰恰具有了这种可以被崇拜的特征,女巫的力量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她的学习和修炼会越来越强大。同时,女巫代表的群体是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西方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男巫,这是因为西方社会中对女权的重视显著提高,因此他们需要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力量的展示,而现代女巫形象正好迎合了这些需求。21世纪《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出现后,更是创造了一系列迎合现代价值观的亦人亦神的巫师形象,J.K.罗琳女士笔下《哈利波特》中的巫师既继承了西方传统的形象,也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景观。

3.2 东方:女巫文化的陨落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进入近代以后,巫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代表和落后文化的象征。在日本,自从大化改新中国文化传入后,巫女就逐渐从贵族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而近代后随着明治维新之后西方文化在日本的勃兴,同时伴随着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唯一的神的武士道精神的宣传,巫女们更成了普通人,因此她们并不具备神力。而中国的巫女文化解体过程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首先,巫师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是落后的,值得批判的。“五四”运动以来,随着倡导科学和文化,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潮兴起,因此中国的作家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对巫师文化进行批判。例如,巴金的《家》就是很好的代表,批判民众因为相信巫术而丧失了理智。彭家煌的《活鬼》则直白的揭露了巫师的欺骗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持续的展开了对民间巫师的批判。当然,随着这种批判巫师文化的作品相继出现,新世纪以来一些作家也开始反省巫师文化的深层内涵,包括巫师群体的形象问题。例如著名作家阿来,他的作品中就有着许多关于巫师的形象,在殷友香的《阿来长篇小说中的巫师形象研究》中,她对阿来笔下的三类巫师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有的是顺从者,有的是游离者,有的是反叛者,但是巫师的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因为巫师形象也代表着一批虔诚的信徒形象,但是有趣的是现代作家笔下的巫师形象在穿着上虽然没有中国古代那样考究,但是他们的形象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就已经切断了巫师文化发展的路径。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东西方巫师形象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东方文化对于理性的追求促使我们放弃了巫师原本的社会地位。而西方文化对于力量的向往,则直接导致了他们巫师形象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说巫师形象的演变是由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所推动的。

结语

东西方文化中的巫师形象的起源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基本还是建立在未知和阶级两个基础之上的。巫师群体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社会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探索,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残酷和纯粹。这种不同的巫师起源直接导致了东西方视域之下巫师形象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持续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巫师的看法和巫师的社会地位。从巫师形象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正在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如果说最初东西方文化只是略有差异,借助巫师文化的发展和巫师形象的演变,两种文化的差异化只能是愈加分明。

猜你喜欢
巫术巫师女巫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女巫来过梦里
萌女巫与魔法猫
巫师和老鼠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巫师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