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2020-12-23 16:15古扎努尔艾斯卡尔艾克拜尔买买提周建中
科技视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课件教学方式知识点

古扎努尔·艾斯卡尔 艾克拜尔·买买提 周建中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0 前言

近年来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日趋普遍,并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其中,普及率最快,深受教育学者、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新教学手段有雨课堂和慕课。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开放和远程学习平台,旨在增强知识分享。2008年,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位学者初次提出慕课的概念并逐渐被接纳,直到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教授在自己的“人工智能”课程中运用才得以普及[1]。一般,任何能够实现联网的个人都能加入慕课,观看并学习相关课程,与师生互动。慕课被认为能够为高校、教授和学生提供很多教育便利[2]。慕课的问世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传统教育方式向学生在课前就可查阅相关课程内容,并且在课堂上能够与其他学生互动、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3],是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的承担着理念得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混合式教学工具。“学堂在线”作为首个中文慕课平台,涵盖了清华、北大、复旦、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国内外几十所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4]。雨课堂则利用慕课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智慧教学工具,自2016年正式发布以来,受到广大师生喜爱,现已在多所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本文将探讨“雨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食科184(28人)班级开设的《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实践情况,为该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有效方法支撑。

1 食品分析课程

食品分析是将研究食品及原料成分和特性的一系列检测方法和理论集于一身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5]。它根据现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理论,运用各种国际国内标准和技术手段,对食品及原料进行检测,为监管和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供依据[6]。另外,作为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他们后续毕业设计的完成、升学考试和食品行业就业概率。

2 食品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方式更新、学生能力提高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讨论。

2.1 客观条件方面

第一拿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食品分析理论课程为例,设34学时,涉及六章内容,学生明显感觉到课时少,知识点多、散且复杂难懂,知识结构不清晰。同时,相关分析手段和检测技术也日新月异,导致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课本外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第二教学班级一般人数较多,虽然尽量避免安排合班授课,但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就比较多,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对每一位同学学习状况的掌握更是难上加难。第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加工等前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第四,课程考核不全面,过程性考核虽已提出,并逐渐执行,但形式化较严重,主要以学生课程作业为主,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状态的阶段性评价。第五,教学团队中教师数量少,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更是少数,这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带来实际困难。

2.2 主观能动性方面

(1)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比较迷茫,导致对掌握知识的渴望程度低,厌学情绪较严重,对该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2)专业课教师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手段的学习方面重视度不高,教育教学思路固化,忽视教育的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教师教学素养欠缺,只关心传递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能力的培养。(3)教学手段单一,备课内容陈旧。实践证明,一名教师、一本书、一张PPT,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个人演讲”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案例分析、模拟场景、前沿文献阅读、食品生产加工中实际问题的提出并解决等,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让课本中的知识点活生生地体现在课堂中的案例、讨论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3 “雨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3.1 课前准备

食品分析与其他化学类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毒理学等多门课程有着密切联系。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备课,挖掘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点,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7]。“雨课堂+慕课”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和预习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慕课平台短时间内做到相关知识点的准备和收集,并通过雨课堂插入视频、慕课片段、语音、内容、测试题等制作简单的预习课件,并将预习课件推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微信中,提供和督促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知识,同时温习相关课程交叉知识点。图1、图2为某一次课学生预习情况和雨课堂后台数据界面图。

图1 学生预习情况(满分12份)

3.2 课堂教学

“雨课堂+慕课”教学模式对于全线上教学和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均可使用。由于受到疫情冲击,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食品分析”课程理论部分运用全线上教学模式授课。雨课堂作为功能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教学工具,被很多老师所选用。上课过程中,教师讲授的PPT课件都会通过微信雨课堂客户端同步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或电脑端),学生对某一张幻灯片内容产生怀疑或不懂相关内容时,在不打断教师讲课的前提下,可通过幻灯片下方的“不懂”按钮,向教师反馈,这有助于真实记录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穿插生动有趣的慕课片段、相关案例,鼓励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学生反响最好的功能便是课前复习和课后巩固部分的答题环节。将相关习题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发送给学生,课堂上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并进行评分,比起线下课堂教师学生一对一问答,雨课堂帮助教师实现更有效的一对多教学,能够了解同一道题或同一知识点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图3、图4是某一次课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得分情况和雨课堂后台数据界面。

图3 学生某一次课课堂得分情况(满分14分)

图4 雨课堂后台数据

课堂中使用弹幕和投稿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通过这些功能及时向教师提问或反馈问题,教师可在后台立刻收到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答疑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图5、图6为本学期学生使用弹幕和投稿次数情况。雨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陈旧模式,在课堂中注入了活力和灵性,提升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图5 学生使用投稿总次数

3.3 课后复习

课程结束后,雨课堂学习也不间断。学生随时回看课程的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推送作业、期中考试等方式巩固已学内容,也可通过公布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热点社会问题、相关精品慕课课程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图6 学生使用弹幕总次数

3.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维持心理健康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数字化教学的嵌入,给教师提供了更可靠、全面、公平的考核手段。食品分析课程成绩由理论部分(50%)、平时成绩(20%)和实验部分(30%)综合评定。雨课堂强大的后台数据为每一位同学的课堂表现提供评定依据。如根据每堂课是否迟到、答题对错、做题时间、弹幕和投稿发布情况等对班级同学课堂表现给出相应分数,避免出现人为的加分现象,实现考核方式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光是在课堂上,课前课后学生观看预习课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推送文献资料等情况都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评定中,做到学生成绩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馈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实际表现。

4 结语

据了解,相较于教师的个人口才,学生更倾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活跃气氛,让枯燥的学习变成轻松快乐的趣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比起全线上教学,学生更希望教师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或网络化)的优势相结合,即发挥着教师指引、启迪、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着学生作为学习行为执行者[8]。“雨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这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当然,雨课堂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实时语音互动、PPT课件所能插入的慕课范围有限、课件中视频播放受网络限制等,阻止雨课堂使用的普及化。

猜你喜欢
课件教学方式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