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非感染患儿住院期间防控管理策略

2020-12-23 03:03何兰芬栾江威王筱雯邱雅莉梅华珍
上海护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收治病区入院

何兰芬,栾江威,王筱雯,顾 燕,邱雅莉,梅华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暴发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2型感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该疾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1-3]。武汉儿童医院作为武汉市唯一儿童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儿的同时,还担负着收治非新冠肺炎重症患儿的任务,在无经验可循的防控形势下,如何确保非新冠肺炎患儿的正确甄别,如何保障非新冠肺炎患儿的有效救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中60.34%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属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一旦感染极大可能发展为重症新冠肺炎病例。我科根据患儿及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严格把握入院指征、科学制订非新冠肺炎患儿收治流程、有效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于2020年1月23日—3月15日,新收治非新冠肺炎住院患儿(以下简称“患儿”)共58例,实现“无错收、零感染”防控目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武汉儿童医院于2020年1月23日—3月15日新收治非新型肺炎患儿共58例。其中,男34例(58.62%),女 24 例(41.38%);生长发育阶段:婴儿期13例(22.41%),学龄前期 24例(41.38%),学龄期 16例(27.59%),青春期 5例(8.62%);药物治疗情况:糖皮质激素治疗27例(46.55%),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 (12.07%),X-连锁无丙球蛋白血症治疗1例(1.72%)。陪护家属人数:有3名家属陪护者4例(6.90%),有 2名家属陪护者 23例(39.66%),有 1名家属陪护者31例(53.45%)。

2 防控管理策略

2.1 调整病区布局 本院内科楼为独立楼,将该楼17层以上科室作为隔离区,用于收治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儿,16层以下科室作为非隔离区,收治非新冠肺炎患儿。其中,肾病内科位于16层,收治神经内科、风湿性免疫科、肾病科3个科室的非新冠肺炎患儿。肾病内科划分为3个区。①过渡观察区:作为过渡观察病房,收治新入院且处于观察期的患儿;②普通诊治区:作为普通病房,位于护士站对面,收治2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观察期至少72 h的患儿;③安全处置区:作为安全病房,位于病区走廊盲端,收治愈后但未出院的患儿。科室的医护人员分别来自以上3个科室。

2.2 优化就诊流程 为减少人员聚集而致感染暴发,我院于2020年2月1日取消专科及普通门诊,家属可通过武汉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专科病人微信群、专科医生微信、电话咨询、儿科医疗联盟医院远程会诊等途径进行线上无接触方式问诊,最大程度降低了院前感染的概率。但对需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我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4]基础上,根据急诊、发热门诊及内科隔离病区设置情况,制订出非新冠肺炎患儿入院流程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了解非新冠肺炎患儿入院流程的更多图文信息)。

2.3 完善入院评估 我院对入院就诊的患儿,先由首诊护士和医师依据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评估表对患儿做入院评估,评估表是基于对患儿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估、查阅文献并结合COVID-19感染临床风险评估表[3]进行设计得出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了解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评估表的更多图文信息)。评估中医师仅需完成胸部影像学检查评估项,其他评估项均由护士独立完成。然后,护士参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4]对患儿及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做流行病学调查,因儿童感染方式以家庭内密切接触为主[5],家属人群关系复杂,调查患儿所有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史很重要。最后,每个患儿均需做2次核酸检测。值得注意是在入院评估中对有流行病学史且症状明显患儿按照疑似病例处置,而对无流行病学史且无症状患儿,则将其安置在过渡观察病房等待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阳性则按照医院相关流程转入确诊病区,若检测结果阴性则需在过渡观察病房观察至少72 h,期间做进一步评估若发现新的阳性体征,则延长过渡观察期限至7 d或转入疑似病房。

2.4 制订病房管理办法

2.4.1 实行病区门禁管理 我院实行24 h门禁管理制度[6],设置病区专用电梯通道,包括:非新冠肺炎患儿及家属专用电梯通道,患儿及家属到达病区后,需按门铃方可进入病区;疑似或确诊患儿及家属专用电梯通道,患儿及其家属进入病区后不得外出,实行封闭式管理。另外,医务人员乘坐电梯需刷卡,且进入本病区需刷本科室工牌卡。

2.4.2 加强人员防护及管理

2.4.2.1 工作人员防护及管理 我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及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医护人员每日自测体温1次,并上报;所有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均按照一级防护标准,佩戴外科口罩且每4小时更换1次,口罩被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且防护级别按照患儿的病情及具体操作要求适当调整;科室组织本病区医护人员线上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收治患者流程、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评估方法、咽拭子采样流程等相关知识,且对清洁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科室设置院感督查小组,实时督查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及手卫生的落实情况;科室的医护人员分别来自肾病内科、神经内科、风湿性免疫科,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护士的能级等对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

2.4.2.2 患儿与家属的防护及管理 科室重视住院患儿及家属的防护及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测量患者及家属体温,每日至少2次,且进行新冠肺炎体征和流行病学史评估;②给每个愈后未出院患儿发放专用体温表,每日监测体温及询问呼吸道症状,并实行免打扰住院管理方式;③各专科主任分别负责各科室疾病患儿的查房,查房顺序依次为安全病房、普通病房、过渡病房,且单间过渡病房每日安排专人负责护理,所有诊疗操作如静脉采血、吸痰、咽拭子采样等,均在病房内完成。另外,普通病房3人间尽量收治2个患儿,且2个床位中间间隔1个床位,增加患儿之间的间距;④患儿住院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检查,如确需外出检查,由责任护士对其做好宣教工作,科室联系支助中心人员陪同其经专用检查通道行检查;⑤科室微信群里每日7点报告住院患儿总数、发热情况、肺部感染情况,陪护家属发热情况等,若发现陪护家属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上报,指导其到就近成人医院就诊,并更换陪护家属;⑥新入院患儿核酸检测工作固定1名护士按照三级防护标准操作,且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患儿的耳道、鼻腔等;⑦实行“零聚集少外出”的管理模式,即由医院营养食堂为患儿及陪护家属提供早、中、晚餐,科室组织生活物资团购群,由护士将餐食和生活物资按照床号放置在病房门口的物品柜上,以减少陪护家属外出及聚集,另外为患儿及陪护家属提供基本陪护物资,指导其正确佩戴口罩;⑧针对符合出院标准的患儿,做好出院宣教,指导陪护家属出院后如何进行线上问诊,且患儿出院时搭乘的交通工具,应确保单人单车,避免交叉感染。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出院的愈后患儿,则将其安置在安全病房,尽量减少医务人员进入,实行免打扰式住院管理方式。

2.4.3 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员采用1 000~2 000 mg/L[1]含氯制剂消毒病区的地面、病房门及把手、病床及床头柜、设备带、卫生间等,作用时间至少10 min[7],并使用移动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作用时间2 h以上,且消毒工具分区使用;行肾穿、腰穿、骨穿等操作后,采用2 000 mg/L含氯制剂对操作室物体表面消毒,运用移动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作用时间大于30 min;启用全新超声机后,使用75%乙醇消毒处理[8]并定点放置于本病区。

3 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防护措施,于2020年1月23日—3月15日,我院门诊成功初筛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儿23例,入院前再次筛查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儿2例;病房非新冠肺炎住院患儿共102例,包括新收住院患儿58例,原有住院患儿44例;住院期间,患儿、陪护家属、医护人员、清洁员及送餐员均实现“零感染”。

4 小结

武汉市儿童医院作为武汉市儿童新冠肺炎唯一定点收治医院,通过严格把握入院指征,加强门诊、入院前筛查,制订病区管理办法等,有效避免了院内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生。但本研究因受时间紧迫、疫情变化等因素影响,在病区的防护中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制订防护措施不是针对所有的非新冠肺炎患儿,患儿入院前的排查等候时间较长等,希望在后续的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收治病区入院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