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0-12-23 07:19杨萍严金川刘培晶刘君侯莉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衰病人症状

杨萍 严金川 刘培晶 刘君 侯莉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病救治成功率的提高,CHF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老年CHF病人存在合并症多及多系统、多药治疗的特点,同时,病人存在运动、记忆力、听力、味觉等多种机体功能减退等症状,生活质量差。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PC)也叫安宁疗护、舒缓医学,是向各年龄段生活在严重的、健康相关的痛苦之中的病人提供积极、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强调自疾病诊断起,即与疾病治疗措施相结合,且伴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目前,国际PC已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贯穿疾病诊断后的整个过程,帮助解决传统疾病管理不能顾及的如心理、精神及社会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PC在CHF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提高CHF病人的生活质量,维护病人尊严。

1 PC

1.1 PC的内容 PC的目的是提高病人、家属以及看护者的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生命结束时的尊严。PC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症状控制、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性照护、多学科合作的系统性照护、强调沟通咨询的个性化照护。其包括躯体照护、心理支持、精神支持、亲属支持4个指标[1]。

1.2 PC的误区 公众、病人、家属和非PC临床医生的误解,导致人们认为PC只与生命的最后几周或几天有关。这种误解是慢性病病人进行PC的主要障碍[2]。PC是对慢性病病人积极、全面地治疗,既不限于特定的诊断,也不限于特定的预后,理想的情况下,PC在疾病轨迹的早期引入,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PC与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在宗旨、理念、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临终关怀以慈善为主,处于PC的下游,是对预期寿命小于6个月的病人进行无治疗的症状控制,提倡让病人平静安详地离世[3]。

1.3 PC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慢性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增高、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PC在慢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4]。目前,欧美国家己实现了慢性疾病PC教育、培训、研究的一体化[5]。我国非恶性疾病病人PC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仅有针对COPD、脑卒中、痴呆、尿毒症、肾病透析病人PC的文献报道,但也仅局限于综述报告以及对PC需求的研究[6-7]。在临床实践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大陆PC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针对PC的指导方针[8],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PC工作的开展。

2 PC在CHF诊疗中的应用

2.1 CHF的流行病学及诊疗现状 心力衰竭(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及终末期阶段。资料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心衰的发生率达9%~12%[9]。我国CHF确诊病人已达450万人,其反复再住院及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5年死亡率约为50%[10]。文献显示,55%的病人出院后3~6个月内会再次住院[11]。CHF病人同时存在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疼痛、静息疲劳等多种症状[12],由于抑郁、焦虑、嗅觉味觉的抑制和心衰症状,病人食欲减退,身体各种活动执行能力障碍以及跌倒风险增加[13]。90%的老年CHF病人存在多种合并症,多药治疗,认知障碍使其更容易犯用药错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14]。传统的心衰管理是通过综合治疗措施来治疗心脏原发病、改善心功能,集中于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辅助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方式。

2.2 PC在CHF的诊疗现状

2.2.1 国内现状:现阶段我国CHF病人以传统治疗为主,心衰疾病管理中的很多医疗护理措施体现了PC照护的理念,但系统性、专业性有待提高。临床实践中更关注CHF病人的躯体症状、药物及机械治疗等干预措施,而忽视了心理、社会及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和照护[15]。从事心衰管理的医护人员多未接受过PC相关教育,对PC的具体干预措施也不了解[16]。同时由于国情所限,涉及死亡的照护措施、延续性照护等在我国的实践现状亦不容乐观[17]。现阶段我国仅有少数研究者关注终末期CHF病人的症状管理及心理压力的缓解[18-19]。

2.2.2 国外现状:国外学者就CHF病人的PC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照护模型及服务体系的构建、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态度看法的探讨、PC效果探讨、照护者或家属的需求及负担的评估等。研究结果显示,CHF病人的PC在控制躯体症状、心理支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入院率、减少医疗花费、实现基于病人意愿的治疗方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都建议早期就将PC纳入常规心血管病治疗,WHO发布指南明确将心衰病人列入PC服务对象范畴[21]。国际姑息治疗联盟(Worldwid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WPCA)2014年公布的成人PC需求的疾病分布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病人占38.47%,超过癌症病人的34.01%[4]。欧洲缓和治疗协会(EAPC)及欧洲心脏病学会批准成立了心脏病病人PC工作组[5, 22]。目前,欧美国家己建立多学科合作的PC和心衰治疗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以推动心衰病人PC的不断发展[4, 23]。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越来越重视CHF病人的PC照护[24]。

2.3 PC在CHF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意义 全面心衰治疗是同时应用PC与疾病临床管理的综合治疗,将以疾病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二者结合,重点根据需求和时间变化[25]。Brannstrom等[26]将NYHA Ⅲ~Ⅳ级晚期心衰病人转诊给PC团队,结果发现PC可明显改善病人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NYHA等级,并且在6个月时住院率降低3倍。Wong等[27]以更先进的干预方法招募了更晚期的心衰病人,通过训练有素的PC改善了病人的抑郁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了心衰病人再入院率。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与单纯接受心衰常规治疗的病人相比,同时接受PC的病人可显著改善与心脏有关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减轻症状负担以及临终时的舒适和尊严[28]。WHO最新提出,所有需要PC的人都可以使用PC,这是全民医保的基本标准[21]。已出版的心力衰竭指南提供了心衰PC Ⅰ类证据级别:B建议[29]。对所有心衰病人进行全面综合的心脏治疗和PC成为心衰病人现代综合治疗的里程碑。

2.4 CHF的PC内容指标和服务目标

2.4.1 内容指标:(1)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疾病控制。评估生理症状,控制心衰症状进展,措施有机械辅助支持、氧疗等[30]。(2)强调沟通咨询的个性化照护。告知疾病预后、建立治疗期望值、开展死亡教育及终末期诊疗决策的选择。(3)多学科合作的系统性照护,是解决CHF病人社会心理和精神问题的重点领域。对CHF病人进行抑郁、焦虑等评估和精神关怀,使病人体验精神安宁。(4)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性照护。家庭照护是PC的医院外延伸,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制定,确保以个性化的方式解决病人的问题。

2.4.2 服务目标:以最终达成生物医学主导的躯体症状控制和人文关怀强调的心理、社会以及精神上的支持,以预防或缓解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完整性和尊严为最终目标。

2.5 CHF与PC一体化的临床伦理支持 心衰和PC结合了两种文化的专业知识——挽救生命的心脏病学和缓和治疗涉及伦理困难的情况,因此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心脏病学和PC团队的临床伦理支持经验。比如应何时与病人讨论寿命终止问题?如何指导病人做出现实的决定?应该对终末期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吗?通过伦理支持的道德对话明确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病人感到受尊重,表达自己的诚实观点,帮助他们减少焦虑感和对死亡或被遗弃的恐惧感。临床伦理支持是促进PC和疾病治疗整合的一种手段[15]。

2.6 CHF缓和治疗的团队及人员建设 当前我国PC专家太少,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从管理层面重视CHF病人的PC照护,大力开展PC专业培训及加强PC团队建设。

2.6.1 医院缓和治疗团队(hospital palliative care team,HPCT):接受过PC培训的心内科医护人员是团队的核心,团队人员组成包括心脏病专家、初级保健医生、其他专科医生、护士和心理学家[31]。

2.6.2 医院外PC团队:在以HPCT为主要角色指导的基础上,可按需纳入营养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最终建立基于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比较完善的PC服务体系[32],帮助扩大医院外PC的可及性。

2.7 阻碍CHF病人PC照护推行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目前,阻碍我国CHF病人实施PC的因素主要有:(1)PC未被纳入国家卫生政策系统。PC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如果国家不给予支持,医院无法在这里面投入太多人力和精力。而且心衰疾病的治疗与PC工作重心存在冲突,都会成为心衰PC的障碍[33]。(2)医护人员获得的PC培训有限,对PC概念的认知偏差和对具体干预措施的不了解,也给心衰PC造成了一定的障碍[16]。(3)PC医生的严重短缺,医护人员时间及资源的不足造成的职业倦怠,也成为PC实行的又一大阻碍[27]。(4)老年病人的认知损害,医护人员与其沟通困难[32],家庭照护者对临终期的照护工作没有经验[34]。针对上述障碍的应对措施:逐步出台PC的相关文件;设立专门的机构并培训专业人员;完善PC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建立长期信息、技术共享机制;建立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推进PC。

2.8 中国CHF病人PC未来面临的挑战 由于PC专业人才短缺,PC专科认证目前尚未在我国开展,因此,如何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如何开展民众宣传;如何影响政策制定者;如何提高病人对PC的接受度;对心衰病人如何具体实施PC;如何设计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培训课程;如何促成PC专科的建立,完成伦理道德对话;在政策、法律和伦理方面,如何制定政策和法规[35],这都是我们在未来必将面临的挑战。

3 总结

PC作为CHF病人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具备一致性,得到了国内外医护人员的普遍认可。多项研究显示,结合了PC和心衰疾病管理的全面治疗新模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6]。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人们对PC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大对PC所涉及的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和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衰病人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谁是病人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