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提升课程育人:以西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学为例①

2020-12-23 08:43姜凤良胡志芳李爱连高兴春姜朋涛吕明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免疫学医学价值观

张 典 姜凤良 胡志芳 李爱连 王 宁 高兴春 姜朋涛 吕明华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学教研室,西安 710021)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学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不仅为后续深层医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而且是正确引导医学生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并塑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以及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最好时机。

医学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三大支柱学科之一,是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讲授内容涵盖基础免疫学理论知识、疾病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疾病的检测与防治措施等。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医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他们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并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1-3]。本文将总结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过程,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兼具医德医术、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

1 教学改革思路

免疫学教研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挖掘第7版《医学免疫学》教材共25章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结合本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大纲,以教研室为中心组织讨论每一章课程思政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讨论课程考核方式,塑造出既有知识价值引领,又具有丰富思政元素的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2 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2.1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必须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医学免疫学思政教育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医学免疫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病案和故事。

2.2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文件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塑造品格、弘扬精神,指引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立德树人。以免疫专业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每章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新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修订教学相关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内容和相关微课;建立课程思政免疫学教学的案例库,每个案例包括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并录制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配套的微课视频,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2.3课堂教学实战 以《第十八章超敏反应》一章中Ⅱ型超敏反应为例,介绍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过程。

2.3.1教学目标

2.3.1.1知识目标 掌握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

2.3.1.2能力目标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临床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及临床表现。

2.3.1.3价值观目标 培养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博大的仁爱之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优良品质:德(责任心、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爱(热爱工作);善(善良、乐于助人);才(勤奋、敢于探索)。

2.3.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包括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过程、时间分配、预期目标以及成果。

2.3.2.1“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切入点 创设情景,以Ⅱ型超敏反应的典型病例“新生儿溶血症”(4 min 视频《林巧稚大夫治愈了我国第一例新生儿溶血症的故事》引入新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切入点:从视频体会我国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大夫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不治愈患者绝不懈怠的坚韧作风。并从细节“林巧稚大夫先将听诊器用手心捂热再放到病人皮肤上”,能感受她博大的仁爱之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她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医务界的楷模,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2.3.2.2重点难点 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0 min):①引发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②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成分?③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与临床常见疾病(6 min)。

小结:第十八章超敏反应中Ⅱ型超敏反应课堂讲授时间为1学时(45 min),包括最后小结(5 min)。病例引入,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理解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同时引导学生以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为榜样,“大爱成就大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热爱医护工作的奉献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

2.3.3预期目标及成果 完成教学任务,并积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医生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以写学后感的形式体现)。

3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途径[4-7]

以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总课时6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2学时)。在每一章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中插入5 min左右课程思政内容,部分融入元素见表1。例如在第一章绪论介绍免疫学发展简史时,讲述中国人1 700多年前在《肘后备急方》记载“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尝试通过接种的方式预防狂犬病。公元16世纪,我国明朝就有医书记载通过人痘预防天花,并将这种方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英国、俄国、朝鲜等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绪论中讲述传染病流行引出“免疫”概念时,可引用烈性传染病鼠疫有关的事件。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我国20个省内,空投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以及日本731部队进行中国活人人体试验的种种滔天罪行,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和灾难,教育学生一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又如在第二十四章免疫学检测技术,举例“小保方晴子科研造假事件”:日本小保方晴子2014年1月在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发表造假论文,取消其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副主任笹井芳树(52岁)以自杀方式对论文造假引起的不良影响表示谢罪。教育学生科研诚信的良好学风,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表1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Tab.1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re introduced into medical immunology curriculum

4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教务处要加强对课程的考核、评价和激励,重视教书育人的“质”和“效”。改革单一的专业评价,如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向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例如在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课堂竞赛、学生评教的评分标准中设置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系统地引导教师在知识授予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也细化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这部分工作需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协作。

我校通过课程思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做到以点带面,带动“专业思政”,有助于医学生塑造精湛医术的同时,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免疫学医学价值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