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融”文化,办抵达生命幸福成长的教育

2020-12-23 06:58徐长征
关键词:成长校本课程生命

徐长征

摘 要: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立足时代需要,打造“和融”教育文化,落实“五育并举”,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形成“以文化人”教育氛围,办抵达生命幸福成长的教育。鉴于此,本文从“和融教育”思想生成背景,“和融”教育的内涵,“和融”教育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和融;教育;校本课程;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03-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立足时代、扎根传统文化,打造校本化、特色化的“和融”教育文化,以“和融”教育校本课程为引领,办抵达生命幸福成长的教育。

一、“和融教育”思想生成背景

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在于“人”,落脚点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在于“做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于内是立德为先,于外是与他人、社会相融洽,在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臻于至善。“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心在于做人,其生生不息在于兼容并蓄、传承与创新相济的“和融”精神。

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座落在沭河东畔,毗邻“文化两合现象”的史前文化遗址——花厅文化,又因原新沂市王楼中学高中部整体迁入新沂市第三中学旧址,天然成为文化上的“两河流域”,即沂水文化与沭河文化融合,奠定了和融立新的基础。新沂市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片区,曾承办2019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朱永新教授曾提到,教育就是:第一,要给人幸福;第二,让人成为自己,成为完全的人;第三,幸福不仅仅是未来的事情,当下幸福才具有未来性。学校秉承“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借新教育实验的春风,建构“融”生幸福的平台、路径,推进“和融”教育与幸福理念的贯通。

二、“和融”教育的内涵

学校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时代要求。学校通过弘扬“和融”文化,打造和谐校园,构建融洽的人际工作与学习关系;鼓励师生保持独立个性,追求和而不同的研究学问、做人做事之境界;鼓励师生能够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互融互通,建构起全新的知识体系构架,成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全体师生能够以开放的胸襟与气魄,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勇于建构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联。

三、“和融”教育的实施路径

1.“和融”课程体系落实五育并举

学校工作最终是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融”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突出德育为先,强调综合发展、落地健康全面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学校开发、建构了“融合德育课程”“融升智育课程”“融技体育课程”“融创美育课程”和“融验劳育课程”五大校本课程群,“融合德育课程”包含“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传承”“核心价值”“生态文明”“身心健康”序列;“融升智育课程”分为“大学先修”“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两大序列;“融技体育课程”包含“体育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序列;“融创美育课程”分为“研旅探美”“艺术熏美”“实践寻美”“科学创美”四大序列;“融验劳育课程”包括“服务他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技艺传承”序列。在全面贯彻国家课程前提下,学校以学科渗透,实现知识融通,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贯通社会生活与审美、劳动教育与审美、科学技术与审美、社会实践与审美之间的关联,从精神层面全方位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促进潜能发挥、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丰富职业体验。统筹开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创造性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认真梳理新课标各学科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念的培养;认真落实综合实践和通用技术课程,对部分难点内容进行校本化处理;大力研发并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利用校中河上面的空间建设智能温室恒温大棚,建成现代农业体验馆,在馆内建设组织培养室,为生物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利用校园空地种植花草,开设插花和永生花制作课程。拓展学生劳动教育时间空间,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夕阳产业服务中心、华信塑业有限公司、斯尔克化纤有限公司参加劳动实践,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学校开设融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4个门类,共12门校本课程,真正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丰富职业体验,涵养尊崇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

创造是生命的内在要求,创新驱动是个体成长、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和融”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唤醒了师生的生命意识,激发了潜能,升华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教育生活的意义。

2.“和融”课堂模式推进课改创新

和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大背景下,以徐州市“学讲”研究与实践为基础,大力变革传统教学方式,让“教室”成为“学堂”,让“教师”成为“导师”,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让学生和教材、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实现多重对话,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效率。和融课堂,主要强调“五学”:自主预学、合作共学、点津导学、评测诊学、总结悟学。自主预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自主学习将要授课学习的內容。自主性是人获得发展的重要素质。《这样教学生才愿意学》一书中归纳出学习动机五个要点:自主性、责任感、归属感、自尊和参与、快乐体验。自主预学是要学生借助原初的经验和教材文本进行对话,初步建构对文本的基本理解,累积相关知识,生成学习困惑,为下一步深度学习做准备。先学就会先思,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合作共学。自学产生的问题,通过生生对话,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教学。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保留,如果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关注,可以相机点拨,也可等到下一环节集中讲授。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点津导学。学生合作讨论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这个环节体现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的讲要精当准确,要给学生思维留有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适当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会”中“会学”。教师要把握学情,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评测诊学。根据新高考评价体系学科考查的需要,注重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情境,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知识或是某一种方法以后,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诊断性检测,能暴露学生在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便于教师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或组织学生开展巩固性学习。总结悟学。这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引导学生概括、小结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领悟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从个性化问题的解决领悟一类问题的解决规律。同时,总结反思提升,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打通不同知识、不同问题之间的壁垒,建立内在联系。

“和融”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有效改变了课堂教学生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范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转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情境设计的导演者。

3.“和融”文化氛围浸润全人教育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着力挖掘儒家文化中优秀的文化资源,将“和融”校训的内涵融入学校建筑设计、文化宣传、课程表达中,让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牌匾都成为影响师生心灵、陶冶师生情操的情境场。开展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名家大师的风韵中熏染“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学风;通过推进“青蓝工程”、举办青年教师各类业务比赛等,多元搭台,让教师在同台竞技的氛围中领悟“崇德雅行,博学善导”的教风;构建“和融”教育课程体系,让师生在研究探索中践行“思齐乐学,明辨躬行”的校风。国旗下讲话、广播站、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论坛交流、“成人礼”等各类活动,均称为浸润“三风”、和融育人的场所。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使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和融”教育厉行和融育人,以完善德育序列活动落地五育并举,通过开设“爱我新沂”“红色家书”“节日文化”“爱国主义影片欣赏”等实现课程育人;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精选儒家文化的优秀文化布置在宣传栏和墙面,着力营造文化育人;通过开展节日文化、爱国影片欣赏、志愿者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体现活动育人;以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进校外基地,落实实践育人;通过组建学生自管会等组织,落地“人人都是管理者”理念,践行管理育人;以家校共育,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体现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以小窑头烈士陵园、新沂市博物馆、新沂市图书馆等校外基地为依托,共育共建,形成合作制度明晰、教育方案科学、兼职师资充实、安全保障坚实、考核评价全面的课外基地系统,真正让学生立身有诚信之美德、启智有和融之本旨、敦品有仁勇之高致、砺行有担当之风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江苏 新沂221400)

猜你喜欢
成长校本课程生命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