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教育 随成长

2020-12-23 11:25韩琨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师

韩琨

做教师之理由:多淡水知己,少酒肉朋友;无靡靡之音乱耳,有清茶之香沁脾。

一、教师幸福成长的方法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幸福感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好坏。如何让教师在匆忙中稳步发展、幸福成长? 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主动反思,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受快乐的有效方法。

(1)主动学习理论方面知识,全方面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主动实践,过“听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主动反思、教师要学会及时自省、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道德要求,自觉检查、解剖自己的思想行为,及时纠正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思想行为,是提高师德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形成勤于反思的教学观念,反思是主体不断反省和检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活动,反思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寻找自己的不足,走出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教育行为,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水平。

二、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成长

(1)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

(2)教学要适合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要适合于学生的经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3)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结合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的完善和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要求。

(5)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6)交流与反思。积极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分析。

三、将教育引领到成长的前面

可以说教师的责任,就是带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领着学生一路同行。这一过程中,要像导游一般,把自己所知的典故、风情,生动地告诉学生,激发其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之心,并与学生一起边走边赏,共同感知成长路上的迤逦风景。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的人生之旅,其实就是陪伴学生成长之旅,而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设置在他们成长的前面。每一拨学生如同游客,好的导游会不断修整自己的解说词,尽量使“导引”的过程变得丰富有趣,也会很有责任心地告诉学生,哪里风景最美哪里有险情,一路指引和提醒,直到把他们送到心中向往的圣地,然而教育就是通往成功到达顶峰的唯一指明灯。

教育者如同一辆动力十足的生命列车,一趟趟,一拨拨载着学生呼啸向前,把他们送到各自期望到达的站台,再独自遵循着心中的方向走下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一过程中的温暖与美好,不断拓展内在的生命疆域,把路走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这是教师肩上的责任,也是我们职业的价值所在,正所谓,随教育,随成长!

四、在学习中成长,在教育中沉淀

因为教育是难的,我们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自己突破,足以应对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通过学习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之与“旧我”挥手告别,与“新我”拥抱前行。一个心怀梦想,洋溢着学习热忱的人,相信她会发浑身发挥文墨的香。

而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与“旧我”告别,也是不断的将专业素養和能力提升的过程,每一次全身心地学习,就是向着高远仰望的过程,你的视野将不断拓宽,你的精神将会不断地被擦亮。放弃学习,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就好比每天吃着经年发霉的粮食,或者置身外界的物体,久而久之,身体会不适,精神将倦怠,心灵将蒙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去面对一拨一拨正在成长的鲜活生命。因为学生,永远喜欢的是学识丰富,充满活力,学识丰硕的老师。

做一位良师,尊重社会事实的力量,但不世嫉俗,不消极抱怨,不止步不前。不借口社会事实的作用逃避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把自身的消极因素加诸在学生身上,而更倾心于工作之中,从工作本身中找到存在的价值与乐趣,用心,用爱,用情,用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激发他们求知及向真向善的愿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教育中沉淀、升华!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教师
跟踪导练(五)(2)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道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