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视角下行政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

2020-12-23 04:38张爱英
经营者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行政单位风险防范优化措施

张爱英

摘 要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行政单位财务风险越来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阐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挖掘行政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措施,为行政单位正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行政单位 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 优化措施

一、引言

新经济形势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行政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与数量都有所增加,对此应强化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帮助单位有效规避经济及财务风险,保障行政单位适应新时代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行政单位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长期以来缺乏发展动力,与企业相比,在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内控效果。在新时代,伴随行政单位结构及财会制度的愈加复杂化,应进一步强化内控建设,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发挥行政单位的社会职能,促进单位良好发展。

二、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行政单位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有效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内控的完善及有效实施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在良好的监督下有序进行,受到相关制度与规范的约束,同时内控还对单位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监督约束,最终保证单位的正常发展与运营。另外,通过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反映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单位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这也是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客观要求,完善的内控是单位战略决策制定及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

三、风险防范视角下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内控与风险防控意识比较薄弱

行政单位作为重要的国家机关,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很多财会工作者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财务内控制度缺乏必要的重视,很多行政单位财务内控流于形式。一些财会工作者认为只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资金,单位财务风险就不存在,对单位资金使用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虽然行政单位创建了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但起步较晚,依旧存在较大的漏洞,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加上部分行政单位管理者尤其是基层行政单位对内控缺乏重视,种种原因导致行政单位人员的财务内控与风险防控意识比较薄弱。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在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已经处置变卖的一些固定资产在单位账目中未进行核减,一些行政单位的房产等长期被占用却未收取任何租赁费,早已竣工的建筑项目却未计入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与行政单位内控不完善直接相关。比如,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监管不足,监管主体不明确、多次变更导致账实不符;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其所有者为国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其所有者是看不到的虚拟主体,很容易造成资产被占的现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的责任人,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与人员,资产管理相对混乱,各部门各自为战,对于损坏的资产难以追责。行政单位内控机制的欠缺,导致账物不符、账外资产等问题出现,使单位固定资产应用缺乏灵活性,同时也造成大量资产的浪费,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三)双核算模式执行难点

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行政单位推行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双核算模式,该模式虽然解决了以往收付实现制下的弊端,满足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点。在双核算模式下,单位会计的工作量剧增,会计分录时间成倍增加,会计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现代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大量的关键信息点却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人工判断、录入与审核,经常出现报表公式错误、固定资产编号更改后数据错乱等问题。

(四)财务审计机制不健全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及内部越来越复杂的财会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难度与繁杂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十分必要,提高财务审计水准对于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的财务审计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财务审计方式相对落后,审计工作者对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财务软件、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掌控力不足,对于现代越来越复杂的审计工作难以胜任;另一方面,行政单位审计方向存在片面性,很多单位财务审计仅重视开支状况,对项目合同、采购设施设备、单位日常开支的审计与监督缺乏严谨性,审计工作不到位。

四、行政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优化措施

(一)增强行政单位工作者的财务内控与风险意识

行政单位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与风险意识直接影响内控实施的效果及財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行政单位领导必须对内控机制的完善及落实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内控制度的创建、内控机制的完善工作给予充足的支持,并对内控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单位其他人员的内控意识;另一方面,针对当下新的经济形势与财务工作特点,需要强化对财会工作者关于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相关思想、知识的培训,使其内控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促进其对内控及财务管理相关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以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具体工作。

(二)创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在增强行政单位管理者及全体职工财务风险防控意识的基础上,还要组建财务风险评估小组,在行政单位中由财会工作管理者领头,财会工作者及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财务风险评估小组,主要负责对单位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相关工作。另外,创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估小组要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况为出发点,分析与关注重要的财务风险点,设置明确的财务风险预警线,努力做到对财务风险的全方位、实时监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摸清家底

针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以“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为原则,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摸清家底,避免资源浪费及资金占用,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来讲:一是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明确管理责任。针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涉及广泛这一特征,应重点对行政单位办公设备、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等进行梳理登记,掌握其数量、使用情况、完好状况、分布情况等,对于漏登、处置未核减等账物不符问题进行不漏登记及核减,做到账实相符。二是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专管人员,创建固定资产台账,负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清查、账物核实等工作,明确固定资产负责人,保障固定资产安全,避免其流失。三是针对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更新及报废处理等,创建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卡片等,严格按照相关的采购规章制度及报废处理规定,做到阳光采购与规范报废。四是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采购、报废、账目等审计监督工作,真正发挥内审的作用,防控财务风险。

(四)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协调发展

针对双核算模式下会计实务最大的问题,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职能界定不清、管理困难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會计制度实施细则,在有效指导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会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优化,使财务会计录入完成后,能够实现预算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减少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顺利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发展。

(五)完善财务审计及内控评价机制

完善行政单位财务审计机制,创建单独的内审部门并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细化审计制度与规则,提升审计细则的针对性,比如制作单位内审手册,明确内审重点、时间、范围、方式方法及责任人,提高行政单位审计监督水平。创建内控评价机制,科学评价财务内控落实情况,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改进。对内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核查单位财务管理账本及相关信息资料等,检查内控是否正常运行。将对财务内控的评价与日常的审查有效融合,对单位的预算执行、负债、资金使用及资产采购报废处理等情况进行审查,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及社会力量的监督,通过内外合力提升财务内控水平。

五、结语

新形势下,财会工作者必须强化对财务内控的研究并积极落实,提升财务风险抵御能力,才能在瞬息万变、愈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作者单位为邯郸市永年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茅粉红.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纳税,2019(30):102.

[2] 周晓玮.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40):64-65.

猜你喜欢
行政单位风险防范优化措施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构建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