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与问题研究

2020-12-23 04:53薛泽宇赵志宝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离线钱包架构

薛泽宇 赵志宝

前 言

为降低货币发行的成本以及应对天秤币(Libra)、比特币等各类数字货币对我国金融系统可能的冲击,自2014年我国央行就开始研究适合于我国发展的法定数字货币。今年10月份,深圳市政府联合央行进行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央行数字货币首次较大规模地面向个人消费市场。本文基于央行对数字货币的设计构想及演变,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构想

自央行决定发展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以来,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多种设计思路。从2016年—2019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的80项专利可以看出,经过数年的发展和验证,最终形成了适合我国发展的以中心化底层架构、双层投放体系和基于支付终端的电子钱包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货币。

(一)中心化架构。在央行数字货币底层架构上,有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和中心化架构。当前关注度较高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均是基于公有链上的加密货币,通过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交易确认和记账。而Libra则采用联盟链架构,以一篮子货币作为抵押物,主打跨境支付和汇款。然而这些形式的数字货币,从理论上无法被监管,这既不适合央行的货币创造,也与以央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相悖。

有别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和Libra以“Facebook”为中心的数字货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其背后是国家信用,在形式上是人民币纸币的数字化。同时,依托国家信用和央行自身非营利的特点,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更高、隐私保障更彻底,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的需求。

(二)双层投放体系。双层投放体系可以概括为由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库根据计划投入各商业银行,再经商业银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投放体系。这种双层货币投放体系,保留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中间作用,降低了因为数字货币发行而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的影响,既充分利用了商业银行庞大的资源链,又缓解了央行发放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公众可以在不同商业银行开通数字货币钱包,通过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入口进入不同的钱包进行数字货币的兑换操作,既可以直接实现银行活期存款到数字货币的兑换,也能通过数字货币终端充值的方式获得数字货币。

(三)基于支付终端的电子钱包。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支付终端设备的钱包,直接将钱包设立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能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不需要额外增加相关部件就可以实现便捷支付。尽管央行数字货币在使用体验上类似于第三方支付,但是在架构体系、匿名性、账户体系依存度等方面与第三方支付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基于支付终端设立钱包的创新之处在于双离线支付,即在双方数字钱包均未连接网络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手机相互靠近的方式完成数字货币的支付结算。双离线的实现依托于数字货币钱包的“真实钱包”属性而非仅仅作为账户登录入口,这是数字货币钱包与传统银行卡、移动支付钱包的最本质区别。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

(一)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一些漏洞,大量不法交易、地下交易以及处在灰色地带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流失,危害着国家安全。而数字货币可以利用其先进的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每一笔资金进行实时监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一些如突发性大规模资金流动等异常行为进行监控,追溯其资金的来源去向,进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不法行为的发生。

(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变量正逐步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尤其近几年更加关注资金的精准投放,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是否在关键的时间点流向了对应的部门。从数据来看,近几年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或是一些刚起步的朝阳企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显现。而数字货币同样可以利用其大數据、区块链等技术,让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能更加精准地控制方向和力度,清晰地了解资金最终的流向,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透明化,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三)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当今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便是支付宝和微信,随着二维码的普及,大部分国人习惯了无现金支付。但是相比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此次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在几个方面更具优势:首先便是双离线支付,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够完成交易;其次数字货币是国家背书,相比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更受人们信任;最后,数字货币更具匿名性,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的隐私,防止信息泄露。因而,本文认为数字货币的推出会对目前第三方支付造成一定冲击。

(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我国努力发展的方向,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数字货币能够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安全性和效率,提高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运用人民币来支付结算的占比。其次,数字货币能够有效地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助力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比的上升。最后,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属于M0而不是另一个币种,这样的率先突破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现阶段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的问题

(一)双离线支付可能存在真实性风险。双离线支付在交易双方均断网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交易,相对第三方扫码支付而言便捷性得到了提升。然而,难点也正来源于断网情况下的真实性校验。具体来说,由于数字货币归属权在央行数字货币登记系统,联网状态下货币交易数据实时更新,但离线状态下数字货币交易记录只暂存于终端,恢复网络连接后数据才能同步至系统。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的试点中,绝大多数交易场景为实时联网下进行的,因此在大量用户为断网状态时,系统能否快速、无误处理大量交易数据,还有待检验。

(二)跨国使用可行性存疑。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目的之一是要能与比特币、Libra和其他国家的数字货币等进行竞争,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然而,目前数字钱包仅在深圳进行了试点,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构想,我国公民可以在多家商业银行开设央行数字货币钱包,但对于外国人如何使用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央行数字货币虽然在国内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否会像比特币、Libra等数字货币一样被部分国家抵制,还不得而知。另外,对于跨国贸易而言,跨国公司之间是否会在已经更加成熟的支付工具中选择数字货币进行结算,同样值得思考。

(三)国内普及道阻且长。本文认为,对央行数字货币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方支付的普及。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蚂蚁集团个人用户超10亿,机构用户超8000万家,支付交易规模达118万亿元;理财通客户数量突破1.5亿,管理资金保有量达9000亿元等,这足以说明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涉及的人群之广、影响之大。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通常为使用者的余额提供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而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缺乏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朱太辉,张皓星.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机制及潜在影响研究——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的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20,(05):3-9.

[2] 章美芳.关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及发展的研究[J].河北企业,2020,(07):81-82.

作者简介:薛泽宇(1996-),男,汉族,河北张家口,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志宝(1997 -),男,汉族,山东济南,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离线钱包架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离线笔迹鉴别系统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新版Windows 10补丁离线安装更简单
钱包
我帮你拿来了
我帮你拿来了
好进难出 应对迅雷“口袋战”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
看好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