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 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2020-12-23 04:53潘玉娟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激励机制

潘玉娟

摘 要:担当作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是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正向激励机制,但党内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打好组合拳:完善薪酬和晋升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愿担当作为”;优化教育培训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善担当作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敢担当作为”。

关键词: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可见,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再叠加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面临许多风险挑战,需要克服更多艰难险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更加需要进一步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真正把政治上过得硬、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组织力量,如期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充分认识担当精神的重要性

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少数干部工作激情少、境界定位低、解题能力差,归根到底是缺乏担当精神。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担当作为要从提振精神开始。

(一)担当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便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从《晏子春秋》中的“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到曹植的“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吕坤的“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到《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先贤们的壮美诗篇,都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前途、民族危亡和百姓疾苦的深切关心,生动诠释了不管自己身居何位何职,为国尽忠抱负不能忘,为民担当意识不能丢,要始终常怀忧国忧民之心,透射出的更是一种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民族气节。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恢弘史篇,我们不难发现,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在这一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奋勇前行。进入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有助于我们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凝聚更强大的民族力量,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二)担当精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一个善于从历史中尋找真理的政党,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力量。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富强、国家振兴的伟大胜利,带领中华民族冲出一穷二白的困局,重返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清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种种艰辛,也续写了一部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辉煌史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无数共产党员为民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担当,充分展现了历史担当者的风采。

勇于担当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具备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自觉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可见,勇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体现和必然要求。进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发扬勇于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心怀人民、勇担重任、激情奋斗,带动和激励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努力奋斗。

(三)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

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叠加全球疫情大爆发,世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动荡变革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矛盾、新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

在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在新征程中里,我们仍然要勇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曾经强调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从出生的那刻起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在斗争中获得发展,在斗争中赢得胜利。进入新阶段,越是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越是充满风险挑战,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愈加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愈加需要勇于担当作为。我们不仅要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实践中勇挑重担、勇闯难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奋勇前行。

二、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好干部的基本标准,也是选任用人的基本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说领导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还要担起肩上的责任。担当作为,既是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既是柔性约束,也是刚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国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对既要干事还要守纪的新要求感觉不适应,手脚管住了,思想却懈怠了,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敢担当的现象时有出现。

(一)因信仰缺失,干部“不愿担当作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左右着人的灵魂,精神上“缺钙”是一切思想滑坡的根源之所在。近年来,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企图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只关注自身前途和名利,在工作中奉行利益至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会“积极主动”,没有利的事情就“避而远之”,只想当官不想作为,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爱打“小算盘”, 爱耍“小聪明”,忘记自己为官从政的初心,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忘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这些现象发生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实质上就是信仰危机,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导致革命斗志丧失、担当意识不强、党风政风被破坏,这不仅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事业,还有损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地位。

(二)因本领恐慌,干部“不会担当作为”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迁,工作中的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种恐慌,那就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题是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是这么讲的:“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就是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目标、新理念,担心自身素质不适应,欠乏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直白地说,“本领恐慌”就是能力不足。面对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新情况,领导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对国家大政方针认识不透,做决策的时候凭自己的感觉,导致决策失误,使事情向错误的方向发展;有的领导对自己分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学习、不钻研,遇到困难多、阻力大的项目,方法不多、思维不广,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甚至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工作效率、工作效果不如人意。有的遇到问题,会开了不少,话讲了不少,文发了不少、路跑了不少,班加了不少,但问题却悬而未决。这样的领导干部不是不想担当作为,而是不会担当作为,缺乏勇于担当作为的能力,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新时代,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它需要迎难而上的魄力,更加需要破解难题的能力。

(三)因行政机制缺陷,干部“不敢担当作为”

从现行各项体制机制层面来看,并不是所有政策和制度都有利于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干部考核任用方面,有的地方存在着唯选票现象,简单以选票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认为得票不高的就一定差,得票高的就一定好的认识偏差;有的地方存在着论资排辈的问题,把选拔任用干部当做福利待遇,谁的工龄长就优先提拔谁;有的地方把不出错当做晋升的重要条件,以成败论英雄,缺乏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有的地方对于实干型、创新型干部缺少应有的关心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同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还有的地方存在分工不合理的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一言堂现象严重,导致班子其他成员缺乏应有权力和位置,干事创业的舞台变小,想担当却无事可做,敢碰硬却没有权力,想创新却没有机会。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打碗效应”滋生蔓延,导致一些想干事、愿担当的干部不敢担当。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升迁,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失误、怕担责,于是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心态,对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得罪人的事情坚决不做,任何触及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担心会引火烧身、害怕要承担责任,从而一步步走向不愿担当的境地。

三、进一步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新形势下,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打好“组合拳”,着力完善担当作为长效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队伍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完善薪酬和晋升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愿担当作为”

美国公共行政学之父——伍德罗·威尔逊在其所著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提出,公务员激励因素除了工作本身、成就感、奖赏鼓励三大要素外,还包括合理的工资制度以及较好的晋升机会。当前,基层干部收入偏低,普遍面临住房、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巨大经济压力,同时由于各方面因素形成的地级市与各县市区之间的工资差,使得基层干部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再加上领导职位数量有限及其任职年龄条件逐渐淡化,很多干部长年得不到晋升,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当下,适当提高基层干部薪酬待遇和畅通职级晋升通道,是激励高端优秀人才的关键之所在。

1.提高薪酬待遇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人还是将干部视为一种职业,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选择干部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稳定有保障”,可见目前而言物质激励仍然是基层公务员最期望的激励方式。2018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这些相关激励制度的完善,都是激励领导干部善作为的推动力量。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为完善新时代干部薪酬机制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解决基层干部待遇长期偏低的问题,让基层干部有了想头和奔头。要用好用足《规定》,把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确定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优化工资结构,合理实施绩效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交通补贴、工会职工福利、公务员奖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制度。鼓励探索差异化分配方式,探索实行“弹性工资制”,实现“不为不得、少为少得、有为多得”,建立健全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常态增长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