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

2020-12-23 04:53汪语桐黄守东金海粟张文豪王琪李嘉仪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德意志宪政帝国

汪语桐 黄守东 金海粟 张文豪 王琪 李嘉仪

摘 要:本文先分析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在德国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日本变革的冲击。在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的背景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选择了效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为主,社会调查资料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德日以及清朝法制发展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研究探索,以及对中日两国国情、地理位置、国家结构形式等诸多因素进行比对,分析“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钦定宪法大纲》未促成清朝走向现代化宪政体制转变的原因,由此得出宪政体制建立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的重要性结论。

关键词:钦定宪法文化

引 言

对于为什么日本在明治时期后选择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研究有諸多种原因解释,因而在巩固天皇政权等方面的发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有诸多益处,目的便是为了去赢得陆权,向君主立宪方向发展。清廷政府借鉴德日宪法,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以延续清朝统治,而并不是主观意义上向近代宪政学习。目前对于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为何未让中国走上宪政体制的研究很多,德对日君主立宪制影响的研究亦繁杂,但同时比对三国,具体分析为何日本走向近代宪政而清廷未走向近代宪政的较少。[1]本文就此项开展学术探讨与研究,通过比对德意志帝国宪法对日本的影响和明治宪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两种国家发展结果探究宪政发展基于国家实际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性。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充实教育教学实际,对近代中国的宪政文化分析进行有益补充解释,并对当代的宪政体制、体系发展亦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一、文献综述分析

2010年夏新华在《借鉴与移植:大陆法系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提到:清末立宪在宪政出洋考察与模式选择上照搬了日本立宪的经验,而德国的宪政思想和宪政制度主要通过日本对普鲁士宪政的模仿而移植到中国来的。这是“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立宪策略的具体化。2007年马明玉在《<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提到:《钦定宪法大纲》无论从形式,内容方面,还是到具体制度设计方面都是对《日本帝国宪法》的抄袭与模仿。清末取法日本充满着维护君权的保守性,这就决定了《钦定宪法大纲》所具有的特性。2009年韩大元教授在《政法论坛》的《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 ——为<钦定宪法大纲>颁布 100 周年而作 》中提到:从日本宪政制度建立过程中看,德国宪法思想对明治宪法制定过程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国宪法思想直接构成了明治宪法的法律与文化基础。日本选择普鲁士宪政模式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宣示了宪法的合法地位 ,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权利义务 ,规定了皇上也要受限于法律(虽然这种限制是如此的无力),等等, 其历史的意义远较其本身的内容来得深远。明治宪法的“外见立宪主义”思想对《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除维护皇帝大权 、保护君主政体的消极影响外 ,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德国宪政及其特点

当代德国国家法随着政治关系的历史发展而呈现出一种双重形态。源于封建宪法形态益的地方政权,既与欧洲其他大国的地方政权不同—在这些国家中,地方政权的主权被吸收吞并,进而融合成单一制国家而且地方政权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互不依赖的国家实体。[2]在维持个体性的前提下,邦国通过相互结盟组成一个更高位阶的国家实体,即它们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后者凌驾于各个邦国之上并将它们联合起来它们则成为依照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法人—德意志帝国—的成员。

三、日本的实际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德国宪法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战后制宪权是由作为主权者的人民行使的,人民意志取代天皇意志成为宪法正当性基础和效力来源。因此,和平主义体现了人民的根本价值决断,基于主权者的意志表达而获得最高效力。德国宪法极大影响了日本宪法,不单在条文当中,而且还在实际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军国主义。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通过效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促成日本近代的宪政转变。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在明治时期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弥补了工业上的不足并通过一系列战争夺取了朝鲜、台湾,还在满洲拥有了权益,并把中国作为征服的目标。[3]日本通过学习德意志帝国宪法,将明治维新的成果确定下来,走上了对外扩张,寻求陆权的道路。

四、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面世的社会背景以及清廷政府真正期望达到的目的

在《大纲》制定之前,清廷曾两次派大臣出洋考察,第一次注重政治考察,第二次则是专注德日英三国,重在宪法考察。考察大臣对各国宪法政治进行了总结,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照搬了日本立宪的经验,而德国的宪政思想和宪政制度主要通过日本对普鲁士宪政的模仿而移植到中国。清廷政府借鉴德日宪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并非从实质意义上向现代化宪政体制转变。清廷政府真正期望达到的目的是在迫于立宪派与社会舆论,以及愈演愈烈的革命形势下确保政府本身不被颠覆。

五、造成日本走上近代化宪政道路但清朝却走向覆灭,君主立宪失败的具体原因

日本借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在根本上对天皇进行了一定限权,发展军国主义走上近代包括-----化宪政道路是基于日本的国家实际需要和基本国情。[4]而清朝“远法德国,近采日本”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却是迫于社会立宪压力,并非从主观上向近代化转变,且效法明治宪法的过程中,删去了“限权”这一项,综合历史因素,人文因素,政治因素等,清朝的《大纲》客观上促成革命因素诞生,加速了清廷覆灭,近代中国君主立宪必然走向失败。

六、宪政体制建立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本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重要性

清朝《钦定宪法大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事实证明,并不能代表近代中国的前进方向。由此可见宪政体制建立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的重要性。

总 结

本文先分析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在德国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日本变革的冲击。在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的背景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选择了效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为主,社会调查资料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德日以及清朝法制发展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研究探索,以及对中日两国国情、地理位置、国家结构形式等诸多因素进行比对,分析“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钦定宪法大纲》未促成清朝走向现代化宪政体制转变的原因,由此得出宪政体制建立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的重要性结论。

注 释

[1] 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马明玉-《《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20阿07

[2] 政法论坛 韩大元-《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为《钦定宪法大纲》颁布100周年而作》-2009

[3]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齐越-《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大宪章》比较研究》-2015

[4] 比较法研究 韩大元-《传统文化与亚洲立宪主义的产生——以明治宪法制定过程的文化分析为中心》-1997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项目号:XSKY20133)”

猜你喜欢
德意志宪政帝国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美国的华裔移民和德意志移民之比较研究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宪政思潮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成因分析
改革的路径不可能是单一的
“帝国警察”
开始敲门
流亡时期梁启超的宪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