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劳动的“三招九式”

2020-12-23 09:35于彩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效劳动兴趣

于彩娟

[摘要] 家常劳动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小学生中出现了好逸恶劳、眼高手低等现象。笔者借助“三招九式”:拓展亲子体验平台,激发劳动兴趣;细化劳动方法指导,提升劳动能力;加强多元评价,提升劳动意识,倡导起“理解劳动、学会劳动、积极劳动”的主流价值观,助力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责任心,朝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的目标前行。

[关键词] “家常式”劳动;兴趣;方法;能力;实效

途经校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有的学生拿着扫把当玩具,不会扫地,也懒得扫;有的学生鞋带松散甩着玩,懒得系甚至不会系;还有的学生体育课后,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不会整理更是无所谓……根据以上状况,总结出小学生劳动教育以下三方面的缺失:

不爱劳动。虽然学校一直在进行劳动教育,但是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内心认为劳动辛苦、麻烦,不好玩,没兴趣。

不会劳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重智轻德,学生在家里基本不需要参加劳动,造成动手能力差。结果家长更不愿意学生帮忙,全部代劳,恶性循环。

不担责任。打扫值日场地等学校劳动不是个人的事情,我不做自然有人做。打扫不干净和我个人也没关系。衣冠不整也无所谓,反正回家后有人帮我整理,不愿承担劳动责任。

学校和家庭作为教育、实践的主阵地,要为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供劳动机会做出积极的引领,助力小学生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第一招:拓展体验平台,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学生不爱劳动,关键是没有兴趣。小学生自身的是非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相对薄弱,再加之学校和家长对劳动存在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的劳动不积极、劳动意识较差。如何引导家校协同教育,助力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

第一式:亲子竞赛,体验劳动的快乐

组织简单而又有益的亲子劳动,比如劳动节时,开展“亲子整书包”比赛,孩子和家长一队,每组六队,用时最短者为胜利。比赛中,爸爸和孩子各整理一个书包,书的大小排列要整齐,文具摆放要合理,垃圾要分类处理干净。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中,一起完成挑战。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逐步转变家长的教子理念。

第二式:亲子合作,体验劳动的成果

提供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指导和评价当中。比如擦地板:(1)向妈妈请教擦地板的方法、窍门;(2)跟妈妈分工合作将家里地板擦干净;(3)请妈妈评价和再指导。将劳动指导和评价延伸到家庭,形成积极参加劳动的家庭微环境,收获劳动的成果,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对劳动产生持久的兴趣。

第三式:亲子义卖,体验劳动中育德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劳动过程中,孩子的勤劳肯干、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等品质,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DIY制作美食、卖美食。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商讨义卖的美食清单和宣传方案,到原材料的采购,再到义卖现场展台的布置和商品的推销,都讓学生的劳动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体验式的劳动,能帮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招:细化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家长对劳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会不会劳动。调查发现超过一半左右的家长认为劳动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所以不太重视劳动教育。那么,在学会劳动方法的过程中,家校如何配合呢?

第四式:学校搭平台,时时学方法

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和社团课,指导学生学习养花、纸工、编织等,习得劳动技能。同时,教师重视日常劳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学第一个月,具体指导学生拖扫地面的方法:“拖扫方法要牢记,双手配合齐用力,从前往后有序扫,角落缝隙扫仔细。”劳动方法的习得靠平时,可借助“百人家长助教团”来校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劳动方法。

第五式:家务随手做,事事有办法

随时教方法,父母不嫌麻烦,有耐心地教给孩子方法,一步一步告诉孩子。顺序巧安排,比如妈妈传授抹布使用小妙招,“三折抹布四面用”,这样可以一块抹布,一次性擦干净一个窗台。又如洗碗小妙招“一洗、二冲、三擦”等等。劳动离不开效率。当孩子面临多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华罗庚著名的“泡茶”顺序,初步启发孩子劳动用时方面的统筹意识。指导孩子讲究劳动顺序,逐渐学会正确地安排劳动内容,提升劳动效率以及思维的科学性。

第六式:公益带头做,处处要得法

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课堂,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之外的社会中去参与劳动,体会劳动苦与乐。支持学生积极与周边的生态公园、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等联系,借助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劳动场所。

第三招:积极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细节开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着手。要创新劳动岗位,提高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多角度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劳动责任意识。

第七式:创新劳动形式,明确劳动责任。

劳动岗位的设置中,以小义工组织为载体,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创设并挑选自己的学校劳动岗位,形成人人都是小义工的局面。还可以把小义工的举措延伸到家里,设立“家务小岗位”,每月认领一项简单的生活劳动任务,如洗碗、擦地板、整理房间等。持续完成的,可以得到班级劳动奖章,每学期可以参评校级“劳动之星”。

第八式:活化劳动作业,培养劳动毅力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够持久。活化劳动作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坚持劳动,在担当责任的同时,让持之以恒成为习惯。比如3月份,适合布置一份种花劳动作业,让孩子用日记和图片记录小花长大开花的过程,并在花开时举办花展。6月份,孩子们捧来自己精心种植的花和一本本养花日记,成为班级里的一道风景线。这样的活动需要几个月,学生坚持每天去养护花草,花草出现问题及时发现、想办法处理。这样的劳动作业,有利于培养毅力。

第九式:多元过程评价,促进劳动实效

多元化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潜力,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小义工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学校评选一、二、三星级小义工。班级则根据争章条件,细化“责任章”“孝敬章”等争章条款,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多元评价,提高劳动实效。比如假期时,布置每位学生学做一道拿手菜。请家长用拍照、手账等形式记录下学生劳动的过程,对菜品进行结果评价,以鼓励为主,最后把学生的劳动成果发朋友圈。家长恰如其分的评价,能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满足感。相信这样的劳动,会让每一个家庭更加其乐融融。

家常式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是基础。学校劳动教育是主导,社会劳动教育是延伸。推进家常式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劳动和生活。

猜你喜欢
实效劳动兴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