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2020-12-24 13:04徐家伟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学风作风

文/徐家伟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病毒鉴定(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近日,一份长达123页的举报材料在网络热传。作者为天津大学化工专业原硕士研究生吕翔,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某学术造假……此次事件再次将科研诚信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对科研诚信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但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从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到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从购买、代写、代投论文,到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等资助,再到弄虚作假,骗取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科研失信行为不仅使个人事业倾覆,还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更会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离不开一大批科研人员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讲究诚信、严格自律。从国家而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学术民主的氛围、展示才华的舞台、唯才是举的机制,让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从科技工作者角度而言,越是在科研领域享有权威声誉,越是社会知名度高,越要认识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对于学术风气的示范效应,越要加强科研自律、涵养科学精神,用务实的科研行为营造诚信学风、用扎实的科研成果推动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外国专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就,亲历了中国科研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持续营造我国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建言献策。2020年,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承担了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关于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专题研究任务,本期“特别策划”,将我们调研访谈的在华外国专家的建言建议予以整理刊登,以期为我国优化科研环境、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学风作风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1)
雨中情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