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

2020-12-24 11:52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糖病人糖尿病

印 红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渐增,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2015年全球约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约为1.096亿。由于糖尿病会引发许多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足溃疡、冠心病、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感染等,医疗行业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3]。长期住院治疗不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且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研究[4]表明,社区和家庭是患者康复的最佳场所。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它可使患者在恢复期间得到持续的护理保健,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5]。因此,建立糖尿病患者的院后延续护理管理十分必要。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的研究目前正受到逐步重视,相关的研究已在各大医院开展。现就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应用效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1 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发展

1.1 延续护理的概念与方式

延续性护理这一概念最早于1947 年作为美国联合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而提出。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对延续性护理进行定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收到不同水平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6]。在我国,大多数延续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医院定制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的随访及指导[7]。

传统的院后延续护理方式有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门诊复查、电子邮件、网络平台等,尤以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最为常见。由于电话随访失访率较高且不可视,家庭访视费时费力,门诊复查不便利,网络平台服务的可及性较差,患者多为被动地接受健康信息,缺乏持续改变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导致传统的院后延续护理效果欠佳。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平台已成为我国最热门的网络社交平台,许多学者开始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等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 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发展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提供即时通讯的免费APP,可通过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快速发送免费语音、文字、视频、图片[8]。统计表明,当前的微信用户使用量已超过QQ、微博。微信随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向病人传递相关疾病知识,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设备枯燥单一的文字表达方式,信息传递精确度提高,病人能够及时获得专业指导。微信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使用者随时随地从中获取大量信息,这对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是十分有利的。雷铖等[9]研究结果显示,将延续护理与微信平台相结合的形式是可行的,且将是医护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的研究[10]开始于2012年底,其中,开展较早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是微信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工作,该项目开展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研究主要是通过成立微信教育小组,编写教育内容,经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了将微信教育应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延续护理,可降低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微信平台应用于我国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实施方法

2.1 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护理需求

首先由教育护士于患者出院前24 h,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护理需求,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心理状态、自我管理方案、院外生活方式、支持系统、自我管理知识与应对技能,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微信教育的内容。

2.2 组建微信教育小组

包括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和糖尿病专科护士等,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管理,糖尿病专科护士编写健康教育内容,副主任医师负责审核推送的健康教育内容,参与治疗方案调整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答疑[11]。

2.3 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与微信群

主要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编写糖尿病相关知识资料,经医生审核无误后,以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到微信群中,或者直接在微信群发布相关网页的链接[12],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和运动指导、药物的使用、胰岛素相关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的防治、糖尿病足的护理、生活小贴士、最新治疗用药等[13],每天发送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检测血糖,加强运动。当患者想了解某个知识点时,也可以直接输入问题,微信公共平台会利用精准的传播优势,实施信息主动推送,给出满意答案。

2.4 微信朋友圈互动

微信团队成员在周一至周五晚20:00-21:00保持在线,与朋友圈成员进行互动,接受患者有关疾病问题的咨询以及解答患者间讨论激烈的问题,也可针对某一个主题与患者进行实时交流,提供个性化指导,群中患者自由交流经验教训,互相学习,了解其他患者的问题与答复;治疗效果好者可现身说法,如出现不妥之处,医护人员给予及时纠正[14],充分发挥同伴支持教育的作用[15]。

2.5 一对一教育设为“微信糖友”

有研究[16]表明,由研究者邀请糖尿病患者通过微信糖友进行留言,上传自身检查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实施效果

3.1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是反映长期血糖状况的金标准。控制血糖和降低HbA1c值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血糖和HbA1c值可作为衡量干预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杨青等[17]运用微信添加患者为好友,每周向患者发送糖尿病相关知识3 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可见明显改善。吴纯真等[18]在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微信多媒体平台的方式,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糖、HbAl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和HbAlc值。康砾等[19]研究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知识和技能掌握,提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频率,促进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达标。有学者[20]应用微信联合“微糖”血糖管理软件进行糖尿病病人院外自我血糖管理,取得较好效果,认为此将成为信息化血糖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微信教育以病人为中心,与病人联系紧密,具有连续性、经济性、随时随地可以重复查看的特点,增加了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

3.2 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监测意识,使其在血糖有波动时及时处理,减少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和高血糖昏迷的危险,从而减少病人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陈晓茶等[21]经过 3 个月的连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CA评分中各维度评分,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起居、药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微信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刘彩灵等[22]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干预、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检测、病情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能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能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23]相一致。

3.3 提高遵医行为

微信公众平台比传统宣教方式有沟通更灵活、更方便、更便捷、更智能等优势,可通过上传图片与视频、浏览信息、语音会话等形式获取知识,宣教模式更为动态,有利于提高受教者学习主动性,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及信任程度[24]。有研究显示[25],将微信应用到糖尿病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复查时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微信用于糖尿病出院患者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戴丽华等[26]报告了微信教育能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分析原因,糖尿病患者大多希望能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以获得服药、饮食、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以及最新的治疗信息。医护人员通过微信与患者的沟通和具体技术性的指导,可使患者心理得到慰藉,增强康复信心,加快康复过程[27]。

4 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多学科专业团队交叉合作

目前,我国基于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实施以护士为主,医生为辅,研究中还不能全面普及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参与,另外,伤口造口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运动师、药剂师等参与的报道还较为少见,糖尿病延续护理小组通过微信平台解决病人的饮食、用药、运动、心理、糖尿病足等方面的专业性较差,这样势必会降低糖尿病病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效果及病人的满意度。因此,未来应扩大微信团队成员组成结构,利用软件自动对病人提出问题的关键词进行提炼,并配备延续护理团队的相关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4.2 缺乏法规制度与财政补助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干预模式。如今新开展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其平台的建立及维护大多由科室各自承担,且大部分延续护理工作由医生、护士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来完成,需要一定的奉献精神[28],尚没有合理的经济补偿和一定的精神鼓励,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的发展。若相关部门能重视此项工作,建立相关的法制制度和财政补偿机制,投入经费或纳入医保范围,提供微信平台适当的维持基金或给予团队成员恰当的经济补偿和精神鼓励,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以保证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4.3 缺乏诚信合作的医疗环境

当前,我国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此项工作,建立相关的法制制度,使医护人员有法可依。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逐年增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加之媒体不懂医学、不明真相盲目报道,医患环境愈加恶化。通过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更须谨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更可作为病人举证的证据,使得医务人员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实施上更显得畏首畏尾。

4.4 受到年龄及文化水平的制约

文献[12] 、[13]、[14]和[29]均报告了微信的使用大多数是中青年人,将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研究应用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居多。微信尚未全面普及,它的使用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小孩、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其微信干预对象主要是其家属,其干预效果没有本人来得明显,而且家属的支持也受不同文化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干预效果差异。

5 结语

通过微信平台的互联网随访护理强调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得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对患者自我护理的评价与血糖控制措施结合,可为医生、糖尿病教育工作者评估患者和调整治疗提供必要的数据[30]。通过微信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多次、系统、综合的健康教育,不仅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病人出院后,也使教育的内容具有系统性、连贯性[31]。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干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对糖尿病院外延续护理微信干预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微信干预相关培训,尽量统一规范和相关标准,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医院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以促进院外延续护理微信干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血糖病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谁是病人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