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石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
——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25 19:06唐淑贞王罗强张翔
安徽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化工小微校企

唐淑贞,王罗强,张翔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4)

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支柱产业及优势产业,也是第二大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双过千亿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00余家、小微企业数千家。目前,湖南中小微石化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微石化企业的发展。因此,推动中小微石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我院以提升引领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能力建设为突破点,建立了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株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中小微石化企业合作发展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破解中小微石化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难题,促进中小微石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1 主要举措

1.1 成立石化小微企业合作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成立以政府为主导,学院、区域内代表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小微石化企业合作理事会,搭建校企“互利双赢、协同发展”稳固的合作平台,形成多家小微企业以“抱团”的形式与学院建立对话与合作的机制,促进化工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石化产业链;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单位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科研创新、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事项,保障小微企业深入、持续、全面地融入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享受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1.2 送教入企,保障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归类各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订单,同类需求企业订单组合成班,开展跨企业的“组合式(小微企业组合、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组合)订单培养”,破解小微企业的“纳才”困境。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引入小微企业共性的教学项目,实施小微企业组合式订单培养,使得培养过程更加贴近小微企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小微企业输送适用人才。通过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组合式订单培养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小微企业培养一批了解行业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动态,具有新工艺、新设备的生产操作控制与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管理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带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1.3 送培入企,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

加强小微企业培训需求调研,归纳小微企业共性的需求,开设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形成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每年定期举办小微石化企业骨干员工培训、领导与执行力培训、战略企划与营销培训、企业国际化经营培训、ISO9000与HSE体系培训、GMP认证与实施培训等小微企业共性需求类培训班;针对不同小微企业和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学院在世界大学城搭建的培训资源平台,为企业或员工量身订制不脱产、低成本、个性化的远程培训项目,并进行校企点对点的辅导以及企业现场答疑,以提高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解决小微企业的员工培训瓶颈。

1.4 送技入企,提升小微企业技术技能水平

充分发挥应用化工技术研发中心、蓝绿能源管理研究中心、湘化化工医药产品检测中心、工业技术装备与自动化控制研究所、湖南化工企业营运管理研究中心等院属前沿科研、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功能,利用学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授(名师)工作室”的人才和技能优势,组织化工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大师、教授(名师)带领研究团队与小微企业“结对子”,深入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技术咨询与服务。利用自身师资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合企业进行化工产品生产中试研究,开展化工新产品的孵化服务。

2 主要经验

2.1 协同创新,突破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进展比较缓慢,“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学院拓宽社会服务范围,主动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搭建了全省唯一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了“株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微石化企业合作发展委员会”,促进对话合作、技术创新,解决了中小微石化企业的“招工、培训、创新”等难题,促进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有效地调动了中小微石化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情,突破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形成了“平台联动、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机制。

2.2 主动服务,提升了中小微石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学院通过搭建平台、送教入企、送技入企,主动服务区域内中小微石化企业,为企业提供生产运营、技术改造与升级、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低成本的跟踪实施服务,全面提升了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3 校企双栖,提升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学院通过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脱产实践锻炼,鼓励双师教师与相关行业和中小微石化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促进学院教师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专业教师把学到的最新技术管理规范及行业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科研;主动送教入企,专业教师在承担企业培训任务的实践中实现了向企业培训师的转变,成为能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的双师型教师。

3 体会与思考

3.1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引领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

学院依托三个新平台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在下一步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推动学院深入、持续、全面地融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障中小微石化企业享受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学院将整合三个平台资源,构建完善的“送教、送培、送技”入企的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区域中小微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学院企业职工培训品牌,促进化工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石化产业链。

3.2 建设多方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学院开放办学

学院通过建设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的三个新平台,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的开放办学新格局。学院主动“送技入企”,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术改造,使生产一线的岗位技能、技术信息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的第一手“教学资源”。学院在主动“送教入企”过程中,为提高自身在培训、发展方面的能力,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订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应用到企业培训中检验,及时将行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新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毕业生,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化工小微校企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小微课大应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