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0-12-25 19:06叶秀芳陈东初樊婷常萌蕾
安徽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材料科学佛山硕士

叶秀芳,陈东初,樊婷,常萌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骨干和中坚力量的重任。为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把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如何调动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地方高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但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普通高校无论是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生源、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基于地方特色,从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导师队伍的遴选、研究生教育的教研教改、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

个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受到外界环境的深刻影响,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将表现出不同的创新能力[1-2]。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离不开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的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立足佛山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时充分考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依托佛山地区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面向科学前沿,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形成了新能源材料、轻合金材料与表面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助剂、无机功能材料四个学术方向,为佛山市的工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时,针对学位点的研究特色,打造集科学性、前沿性为一体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两个部分:①课程设置:在工学学位必修课的基础上,为满足四个学术方向的不同需求,提供了16门专业学位选修课;②必修环节:包括必修公共课(科技论文写作、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实践活动、学术活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和科研成果要求等。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奠定基本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围绕地区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2 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加强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般采取导师负责制,所谓“名师出高徒”,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3-5]。因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导师队伍,是保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点主要从导师的遴选、聘任、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打造高水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首先,学位点积极引进高水平学术人才,在62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0人,具有高级职称27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人,钱江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3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团队1人,佛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团队5人。学位点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背景、科研开展情况、工作绩效等方面对导师资格进行遴选考核。目前,学位点具有材料学、材料成型与加工、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30多位专家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涉及轻合金新材料及表面工程方向、无机功能粉体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助剂方向、新能源材料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在此基础上,学位点根据研究生的招生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导师的聘任工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依托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进行培养,学院属于新材料与新能源重点建设领域,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学科建设规划(2015-2020)》五个重点建设的工科领域之一,具有以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为导向,以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使命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满足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实行校内外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进行探索,选聘佛山市陶瓷、高分子、金属和新能源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具有教授级高工或高工职称)指导研究生。创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有利于引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直面产业一线技术需求的相关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的思辨、创新能力。

3 注重基础,通过注重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创新意识

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需要夯实基础专业知识,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05)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一级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学科间深度交叉融合的突出特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具备宽广、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材料工程及化学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独立从事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成为能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注重研究生教育改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强研究生基础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改革,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位点的具体措施有:①注重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资助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②注重课堂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成果及佛山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将课程的理论与产业的实践工学紧密融合;③借助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等项目、竞赛、平台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运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具体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4 注重依托地方的产业集群优势,构建较为全面的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紧密结合广东省特别是佛山市及周边地区材料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在四个重点学术方向拥有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建材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太阳能电池用铝型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含共建);共建了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两个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通过种种建设举措,学院目前拥有3000余万元的材料制备与分析检测设备,为硕士研究生开展创新训练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学院还与佛山材料与能源领域5个龙头企业、6个高新技术企业、5个科研院所、其他企业及政府机关等33家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硕士研究生在校企合作、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软件方面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材料科学佛山硕士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新一代纤维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期研讨会召开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浪漫的材料
佛山瑞光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电子理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