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

2020-12-25 19:06韦楠楠李红英
安徽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素养

韦楠楠,李红英,唐 永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思源于疑,思考是从疑问开始的,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的功能几乎对课堂教学行为无所不包,因此教师可以将提问法广泛、灵活地应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

1 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

对于课堂提问进行界定首先要了解“有效”的含义。“有效”一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对课堂提问进行评价,这里的有效是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化学知识转化成学科核心素养。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设问题,创设真实、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2]。

2 有效提问的内在要求

2.1 问题表述清晰、准确

首先要确保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高效的,这就对问题的表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用词和指向明确的问题能够将信息高效地传递给学生。

2.2 问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在设计问答方式时要增加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在发挥学生思维潜能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3]。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放式问题是指设计一些结构不良的开放式问题,由于这种问题对于答案没有严格的限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关注开放式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4]。

3 提升课堂效率的中学化学提问策略

3.1 挖掘化学提问中的人文价值,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知识背后蕴含者丰富的学科精神和学科价值。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品格就要合理利用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身对于化学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科价值的培养,造成了在课堂中对于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文本材料浅尝辄止,学生对于学科价值没有深刻理解,自然就无法转化成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利用情境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化学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学科感情和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片段

氯水有漂白的功能吗?能用氯水制备漂白剂吗?

如果不能用氯水制备漂白剂,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次氯酸不能稳定存在问题,如何制备出能够长期稳定保存的漂白液呢?

漂白液与氯水相比有什么优点?你对化学技术的进步有什么感悟?

评析: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不仅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原料,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通过解决氯水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过渡到思考碱和氯气反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教师进一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漂白粉和漂白液的制备和使用,让学生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化学的学科价值。

3.2 增加高水平思维问题的提问频率

学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智能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课堂中适当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水平问题,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5]。在设计问题时根据学生的水平要更多地设计一些推理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分析类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学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能力会逐渐提高,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就会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案例二:“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线铁元素常见的化合物有哪些?化合价分别是多少?从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化合价,你可以预测出不同价态铁离子的化学性质吗?

怎样设计实验,探究不同价态含铁物质之间的转化?

如何检验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和二价铁离子?如何检验反应中的三价铁离子是否完全转化成二价铁离子了呢?你能设计出检验这两种不同离子的方案吗?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能总结出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吗?

你能设计出不同价态含铁物质之前的转化图吗?

实验室中保存着一瓶硫酸亚铁固体,怎么检验固体是否变质?对于硫酸亚铁固体的保存你有哪些建议?

评析: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较为零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对知识线、问题线有较为清晰的规划,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生高水平地思考,从而推进整个教学进程。教师抓住核心知识设计各种探究、总结归纳等高思维水平问题,在问题的引发下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3.3 创设真实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仅仅学习化学原理、概念等知识,学生不能感受到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就更不用说在现实生活中正确使用化学知识了。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问题,首先学生能够了解到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联;其次,真实的情境给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首先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会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中逐渐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案例三:“氧气的性质”导入问题设计

展示图片:卖鱼的商家在鱼缸里放了一根管子,这个管子不断向鱼缸中通入气体,在鱼缸的表面会看到从管子里冒出很多透明的气泡。一个人拿着扇子在炉口扇风,炉子中正在燃烧。

设计问题:图中的氧气分别起什么作用?

氧气为什么会起这些作用?

这和氧气的什么性质相关?

评析:将化学问题置于生活常识、化学实验等真实的情境中,情境的引入不仅仅作为引发学生情感变化的工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真实情境的结合,将单独的化学知识点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加深问题的人文内涵。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能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利用鱼缸通入氧气以及向火炉中扇风两个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对生活常识进行解释,从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4 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良好的问题情境,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的目的。精心设计有效问题,首先问题本身在表述上要清晰、明确,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提问时应注意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增加高水平思维问题的提问频率,并将问题融入于真实有价值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精心预设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