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力

2020-12-26 13:4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价值观

宁 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4511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核,也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导向。从精神文明建设视角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文化思潮是推动意识形态现代化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建构一元为主、多元并存的价值文化体系的重要方式。所以应当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价值文化建设的思路及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性、超越性和科学性的社会价值观,也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文化特质的、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主流价值观。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竞争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及价值观渗透,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价值围剿”和恶意丑化,中国共产党围绕改革发展建构了一系列价值话语,推动了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创新,阐明了“走向未来的理论通道”。同样,在回应保守主义、新“左”派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文化冲击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回应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建构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先进性,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超越性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观,指向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就是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目的性、系统性、超越性等特征,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和现代形态,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向美好未来的、能够超越现实的价值观。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某个理论家在书斋中推导出来的,也不是少数人的思想和意志,而是亿万人民群众改革实践的凝练总结,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改革实践为依据的,是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价值即有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中华民族共同实践的需要,为当代中国文化及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不仅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体的价值目标,还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改革发展和实践经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呈现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社会文化心态,为多元社会思潮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价值标尺和逻辑框架。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国家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从本质上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融共生的,任何社会文化必然都带有鲜明的价值色彩,任何价值观都需要以特定的社会文化为载体。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丧失了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所以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文化及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多元社会文化思潮[1]。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意义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民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固然推动了价值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同时弱化了全社会的价值共识,降低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为此,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引领力。

(一)有助于增进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从文化发展史看,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往往有不同的精神内核、核心价值等,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往往能够引领时代的精神面貌、文化走向等。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阐述了时代的价值要求,为社会价值观发展提供了价值标尺和总体框架,对凝聚改革共识、培育文化自信、维护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已逐步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文化格局,民粹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成了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以及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多元社会思潮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交融、碰撞,推动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创新发展,但也带来了价值体系紊乱、社会共识分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融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价值文化,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增进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比如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庸俗婚恋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等,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常识。

(二)有助于消解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

在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社会思潮给政治改革、体制转型、文化建设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掀起了一场逆全球化浪潮,许多国家的极端民粹主义势力开始抬头,这些给全球政治稳定、全球贸易合作等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也会对我国带来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等社会思潮,消解多元文化给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常以民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以各种方式扩大自身的价值影响力。比如保守主义者常以底层民众的利益代言人自居,发表否定改革成就、夸大社会矛盾的言论,给社会和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消费主义者以金钱至上、享乐人生、感官刺激等为人生追求,盲目追求超前消费、攀比奢侈消费,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自由主义者盲目崇洋媚外,将西方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教育体制等视为“圭臬”,盲目鼓吹西方的法治、人权、民主等,给国内政治改革和体制改革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网络次生舆情泛滥的时代境遇下,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影响着普通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所以,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的不合理之处,将多元文化思潮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路径

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走向,是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所以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走向,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多元社会文化思潮共存的文化格局。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回应多元社会思潮挑战的重要方式。当前,中国正处于价值观转型期,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给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带来一些挑战,给国家的文化安全、价值共识等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此,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探讨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应当在学校、企业、机关、农村等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感悟和理解深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众的生活常识和思维方式。再如应当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开展价值观争鸣活动,通过价值观讨论、价值观批判等方式提高公众的价值判断能力,使公众能够认清消费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的不合理之处及危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价值体系中的话语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创新发展

在价值观建设问题上,应当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应当清醒认识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泛娱乐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及危害;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别是在网络化、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思潮都有其生存空间、忠实拥趸。所以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设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

首先,以唯物辩证的态度对待多元社会思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既不能无限度地放纵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也不能对各种社会思潮持“一棒子打死”的态度,而应当以正确批判、区别对待的态度对待多元社会思潮,将多元社会思潮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和驾驭多元社会思潮。以传统文化为例,在面对传统文化思潮时,一方面应当看到传统文化所内蕴的自强精神、家国意识、担当情怀、民本文化等,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权大于法观念、等级思想、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大力批判这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

其次,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法扬弃多元社会思潮。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虚无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消费主义为例,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发展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因素,如拜金主义、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想泛滥,消费主义就是这些社会现象的文化表征,它植根于市场经济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处。所以在价值观实践活动中,应当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对待多元社会思潮,对社会思潮中的负面因素进行批判,减少它们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对社会思潮中的正面因素进行引领,将其变成推动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的正能量。比如在对待消费主义文化时,应当批判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大肆炫富等不良现象,倡导人们为了高质量生活而进行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品牌消费等:2]。

(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社会思潮融合发展

价值观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的碰撞、融合和发展,在碰撞和交流中促进价值体系创新发展,培育具有生命活力、时代风貌和时代先进性的价值精神。所以,应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的融合,在融合发展中确立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推动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创造文化共赢的发展局面。首先,建立开放包容、尊重差异的对话平台。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结构多元化等发展阶段,这些决定了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所以应当建立相互包容的对话平台,引导各种社会观念、文化思潮等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在对话交流中推动思想争鸣和文化创新。比如应当推动多元价值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推动多元价值文化相互融合,在碰撞和融合中创造崭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此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的融合发展。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特定群体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拥有广泛的思想认同。所以在价值观建设中应当充分尊重各种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对话,在交流对话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说服力和领导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度、先进性和开放性。比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众声喧哗的网络次生舆论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疏导民情民意,将多元社会思潮转化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3]。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处理核心价值观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关系时,应当摒弃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思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发展,在碰撞、交流和融合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思潮价值观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Film review:WALL·E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对于社会思潮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