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主要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研究*

2020-12-26 07:53蔡梦玲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装帧著录

蔡梦玲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贝叶,即贝多罗树(梵语pattra)的叶子,曾是古印度人用来书写和记录的最原始的载体材料之一,也是南亚国家,如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人民用来书写和绘画的主要材料。由于这些记录在贝叶上的内容大多为佛教经典,因此我国称之为贝叶经,国外一般称其为棕榈叶手稿(palm leaf manuscript)。随着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传播,印度的贝叶经被带到世界各地。如今,除了在印度、泰国、越南、缅甸、尼泊尔、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能找到贝叶经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中也收藏有部分贝叶经。其中,大英博物馆所藏数量较多[1],主要于20世纪后期获得,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印刷书籍与手稿部门(the Department of Oriental Printed Books and Manuscripts of the British Museum)。后来该部门的收藏归入如今大英图书馆的东方与印度事务部馆藏(the Oriental and India Office Collections)中。此外,英国的剑桥大学图书馆也收藏有相当数量的贝叶经。

作为民族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贝叶经,不仅记录了佛教经典,还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法学、艺术、医学、农学、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内容研究价值。除此以外,其独特的载体材料——贝多罗叶、部分贝叶经特殊的文字记录方式——铁笔刻写、多样化的书写文字——梵文、藏文、傣文、缅甸文、僧伽罗文、回鹘文、和阗文等,以及特有的装帧形式——梵夹装,使其具备了丰富、多样的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这些特征的揭示是开展贝叶经著录工作的主要目的。另外,对贝叶经著录项目的确定,还直接影响到后期对贝叶经的快速检索和有效利用。本文选择收藏有较多数量贝叶经的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进行分析,揭示贝叶经的内容与形式特点,并通过对以上三个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进行归类、比较,总结出贝叶经的主要著录项,对我国今后开展贝叶经的相关著录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英国主要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1.1 大英图书馆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在大英图书馆在线数据库(https://www.bl.uk/)的“档案与手稿”检索目录下可检索到1681份贝叶经,其书写语言包括梵语、巴利语、泰米尔语、泰语、老挝语等,现基本上都归属于“印度事务部文件与私人文书(India Office Records and Private Papers)”集合或“东方手稿(Oriental Manuscripts)”集合。以贝叶经Mss MAN/BUR 582为例(如图1所示),检索目录中仅显示该份贝叶经的题名(以原始文种记录)、编号和抄刻时间,在“详情(Details)”中可获得更多比较统一的描述项目,如馆藏区域、编号、抄刻时间、叶数、语言、物理特征等,也可以通过直接点击贝叶经的题名来获得完整的描述项,但不附有贝叶经的相关图片。通过对数据库中贝叶经的描述项进行提取、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大英图书馆在线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图1 大英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对Mss MAN/BUR 582的描述

大英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对贝叶经的著录较为简略,除了对“历史信息”的记录较少外,其他的八项(题名、收藏区域、编号、抄刻时间、叶数、语言、内容和范围、物理特征)为统一的著录项目。其中对“内容和范围”的描述,是对该贝叶经所述内容相关主题的记录,如将其描述为:“佛教教义”“佛教故事”“佛教文学”“佛教仪式”“缅甸传统医学”等。著录项目中既有对“语言”的描述,也有对“字体”的描述,这是因为书写贝叶经的不同种文字可以用来标示同一种语言。例如巴利语贝叶经可以以缅文、僧伽罗文、泰文、傣文等形式出现[2]。另外,“物理特征”项中所记录的内容并不统一,一般包括对载体材料、每面的行数、字体等信息的记录。有关装饰特点的描述,主要是记录贝叶经的四边(edges)、护经板(binding boards)、贝叶签(palm leaf pointer)等的装饰情况。例如Mss MAN/BUR 582的“物理特征”项中记录了该贝叶经的四周饰有金箔,上下用饰有红漆的护经板夹住,并有一个贝叶签,上面刻有题名和页码编号。泰国缅文贝叶经的研究学者Peter Nyunt[3]认为贝叶经的装饰方式大致有五种:整部手稿四边都饰以金箔;四边饰以金箔,中央漆饰以朱砂;四边漆饰以朱砂;四边漆饰以黑色树脂;无任何装饰。大部分的护经板则会以红漆作为装饰,少部分饰以其他图案。对于不作为统一著录项目的“历史信息”,记录了获取来源,如贝叶经Add MS 10550的“历史信息”项目描述为“Presented by John Tyler,Esq.[10550]”。

1.2 大英博物馆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在大英博物馆的在线馆藏数据库(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中检索到的24份贝叶经,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如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缅甸等,大多是于20世纪后期通过个人捐赠或博物馆购买的方式获得。该馆藏数据库对贝叶经的著录项目较统一,以图2中的贝叶经1996,1004,0.3为例。著录项目基本上与大英图书馆的著录项目类似,提供的图片只有一张保持原始装帧形式的整体外观图。对大英博物馆在线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描述项目进行汇总得表2。

图2 大英博物馆馆藏数据库对1996,1004,0.3的描述

表2 大英博物馆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在表2所列的13项固定的著录项目(类型、编号、描述、抄刻时间、形成地区、载体材料、技术、尺寸、收藏地、获取途径、获取时间、部门、登记号)里,比较特殊的是对制作贝叶经的相关技术的描述,如文字是否用铁笔刻写而成、是否上漆、是否绘有图画、是否经过裁切等。虽然大部分的贝叶经是用墨汁书写而成的,但印度的部分贝叶经和我国云南的傣文贝叶经上的内容是用自制的铁笔刻写在载体材料上的。另外,对于具有完整装帧形式的贝叶经,在“描述”项目中会对其装帧作简要记录,如“贝叶手稿两侧夹有两块木板”。贝叶经的装帧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梵夹装形式:在按顺序罗列起来的多片贝多罗树叶的上下会各放有一块护经板,然后以一根绳子由上而下穿过离中间等距的两个小孔将其固定,外面则会用包裹巾和饰带将其包好。与大英图书馆的著录项类似,两者对贝叶经内容的描述都比较欠缺。大英博物馆馆藏数据库中与贝叶经内容相关的描述项包括主题、相关姓名、相关标题等,但都很少有记录。此外,大部分的贝叶经附有图片,但仅为部分呈梵夹装的贝叶经的整体外观图片或为部分散叶的单叶正面图片。

1.3 剑桥大学图书馆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在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https://cudl.lib.cam.ac.uk/)中可检索到473份贝叶经,其中456份属于梵文手稿集(Sanskrit Manuscripts collection)。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对贝叶经的著录项目较为详尽、统一,并为大多数贝叶经的每一叶提供正反面图片。以贝叶经MS Add.1680.14.3为例,首先可以看到该份贝叶经的内容主题、编号和内容简介(如图3(1)所示),在“Thumbnails”中可以查看其每一叶的正反面图片,在“View more options”的下拉菜单中可以查看相关的元数据(如图3(2)所示)和类似的贝叶经,或进行分享,所有的图片和著录元数据都提供下载。对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中贝叶经的描述项目进行整理,汇总为表3。

图3 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对MS Add.1680.14.3的描述

从表3中所列的著录项目可以看出,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注重对贝叶经内容的描述和对与该份贝叶经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记录。与贝叶经的内容有关的著录项目包括标题、简介、其他标题、主题、摘录等;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著录的项目有资料来源、记录的作者、参考文献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简介”处记录有部分贝叶经的版本信息,如最初版本的抄刻者、抄刻时间、流传情况、该版本的抄刻者和抄刻时间等。此外,“实体描述”项对一份贝叶经中所含抄本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这是因为有时多部短篇抄本会叠放在一起,将其装帧成一份贝叶经;有时一部较长的典籍会由多份贝叶经组成[4]。在“装帧”项目中对存放贝叶经的装具进行了描述,如MS Add.1680.14.3存放于纸板箱中,而并没有对贝叶经本身的装帧形式进行描述。另外两项比较特殊的是“页码编号”项和“布局”项。贝叶经的页码标示方式比较特别,一般标注于每片贝叶反面的左上角,少数标注在反面的右上角,且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标示,而用与正文相同的书写字体标示数字。“布局”项中有对用来穿绳的圆孔数量的描述。虽然常见的贝叶经上有两个圆孔,但存在经叶和护经板上仅有一孔的的装帧形式。可惜的是,由于该数据库只提供单份贝叶经的每一叶正反面图片,因而无从得知仅有一孔的贝叶经的原始装帧形式。

表3 剑桥大学图书馆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

2 英国主要馆藏数据库中的贝叶经著录项目分析

鉴于有关手稿的著录规则很多是由图书的著录规则承袭而来[5],而对图书的描述主要可以分为实体和内容两部分,对贝叶经的著录工作也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因此,将上述各馆藏数据库中的著录项分为内容描述项目、实体描述项目和其他三类。内容描述项是对贝叶经内容的著录,主要包括:标题、主题、摘要等;实体描述项是对贝叶经形式特征的著录,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叶数、尺寸、装帧等;其他项则主要包括:馆藏机构或区域、馆藏编号、获取方式、获取时间、原拥有者等管理方面的信息。根据这三个类别将上述数据库中的贝叶经著录项目进行整理、归类,如表4所示。

表4 英国三个馆藏数据库对贝叶经的著录项目比较表

由表4可知,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对贝叶经的著录在内容、实体和其他方面相比于大英图书馆的著录更为详细,且三个馆藏数据库中关于贝叶经内容的描述项目都较少,对贝叶经实体信息的描述项目较多。三者共同的实体描述项包括语言、字体、抄刻时间、页数、每面的行数、尺寸、载体材料等。其他共有的著录项目则包括其他类别中的馆藏机构/区域和馆藏编号。这些著录项可以作为对贝叶经的统一描述项目。

在内容描述方面,三个馆藏数据库所能提供的著录项目都很少,主要是对贝叶经的标题和主题的著录。造成该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多样化的书写字体所带来的对贝叶经内容识读的困难。由此也可以看出对贝叶经著录项目的选择应区别于对普通图书的著录。关于图书的题名、主题、主要内容等信息一般可以从版权页直接获取,但想要对手稿的主题、摘要等方面的内容信息进行描述,著录人员则需要对手稿的内容进行阅读后才能加以分析、判断。因此,在具备贝叶经阅读能力的专业学者的帮助下,对贝叶经内容方面的著录应至少尽可能地提供最基本的标题和主题信息。

在实体描述方面,有两个馆藏数据库予以著录的实体描述项是形成地点、装帧、装饰和保存情况,这些项目可以作为可选择描述项目,即在具有以上方面的特征或能够获知这些信息时予以著录。此外,剑桥大学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十分注重对贝叶经实体方面的细节描述,如对抄刻者、版本、页码编号、书写区域面积、圆孔数量、所含抄本等的著录。其中,抄刻者(作者)和版本信息通常包括在对图书的著录项目中,并且在图书的版权页可直接获取。然而,以上三个馆藏数据库中只有剑桥大学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对这两项进行了著录,主要是因为佛教徒中流行着不断刻写或抄写经文的修行习惯,一些经籍常常存在一经多刻本或多版本的现象[6],且在抄刻过程中并没有对抄刻者和其他的版本信息进行记录,导致这些信息一般无从获取。

另外,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对贝叶经管理信息的著录较为详细。除了馆藏机构/区域和馆藏编号之外,获取方式、原拥有者/机构、获取时间是这两者共同选择的著录项目。剑桥大学图书馆在线数据库还特别注重对与贝叶经有关的文献资料的著录,这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除上述著录项目以外,在大英图书馆在线数据库中未检索到附有图片的贝叶经,而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在线数据库都提供大部分贝叶经的图片,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呈梵夹装的贝叶经提供整体的外观图片、为散叶提供每叶的正面图片,这虽然直观地展现了贝叶经独特的装帧特色,但不利于对内容的利用;后者则为每份贝叶经提供从上护经板到下护经板的所有页面的图片,有助于研究者对贝叶经内容的解读与挖掘,但原有的装帧形式未被保存、记录下来。笔者认为应尽可能提供以上两种图片,即贝叶经的整体外观图片和每一叶的正反面图片。这样既能直观、生动地展现贝叶经独特的装帧形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又能弥补对贝叶经内容著录的不足,为相关的文献学学者提供内容研究材料,实现贝叶经实体价值和内容价值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笔者对英国主要馆藏数据库中贝叶经的著录项目进行重新归类、整理为14项统一描述项目和21项可选择描述项目(如表5所示),前者是对贝叶经进行著录时的核心描述项,后者是对具有该特征的贝叶经的细节描述项,由此可以为我国未来开展贝叶经的相关著录工作提供参考。

表5 贝叶经的主要著录项目

3 结语

著录项目的选择对文献特征的揭示至关重要,同时也直接影响检索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影响对文献的有效利用。作为一项全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产物,贝叶经不仅具有丰富广泛、博大精深的内容研究价值,其独特的装帧形式、装饰特点等还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鉴赏价值。这些内容特征与形式特征都需要尽可能地通过准确、详实的著录项目予以揭示与记录,进而为提供快速的检索途径、实现贝叶经的的有效利用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装帧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大英博物馆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学校和家庭学习所呈现的价值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