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7 10:2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王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软镜肾镜清除率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王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0~73岁,平均(46.58±3.84)岁,单侧结石39例,双侧结石6例,结石类型:肾铸型结石35例,孤立肾结石8例,鹿角形结石1例,其他型结石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6.61±3.85)岁,单侧结石37例,双侧结石8例,结石类型:肾铸型结石34例,孤立肾结石9例,鹿角形结石1例,其他型结石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肾结石,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对照组运用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间隙麻醉,手术患者取截石位,将输尿管导管置入尿道,患者变为俯卧位,利用超声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将结石取出,利用X射线检查有无残余结石,决定二次清除手术;观察组运用经皮肾镜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采用持续硬膜外间隙麻醉,将输尿管软镜逆行插入尿道,患者变为俯卧位,利用超声引导,穿刺第11~12肋与腋后线交叉位置,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尿管,直到穿刺针芯内有浅红色液体流出,将斑马导丝置入穿刺针套,剥开皮肤、筋膜层,将穿刺通道扩张,建立经皮肾镜通道,粉碎结石,再由此通道置入输尿管软镜,找寻剩余结石,利用钬激光碎石,放置相应的输尿管支架管、肾造瘘管,术后再进行X线检查,是否需要二次清除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尿漏、肾绞痛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论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57.30±8.42)min、出血量(2 0.5 1±6.7 8)m L、住院时间(5.7 8±1.3 0)d 均低于对照组(73.61±10.84)min、(32.58±8.04)mL、(8.06±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 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5.56%(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

3 讨论

复杂性肾结石造成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微创手术不断成熟,应用在临床各科室疗效较好,其具有创口小,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的优点。现研究经皮肾镜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探究原因,单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复杂性肾结石疗效不佳,且易造成肾盂、肾盏间接损伤,加上逆行输尿管软镜取长补短,疗效更好[1]。两者连用能够有效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减少二次手术,为患者减少痛苦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2]。输尿管软镜具有弯曲导光纤维束的优点,方便进入患者肾盏,全面探测患者体内结石,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结合有效清除结石。经皮肾镜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尤其是鹿角形结石的结石清除率较高,与输尿管软镜结合,有效改善出血、感染风险,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途径。

综上所述,联合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较好,结石清除率较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软镜肾镜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以降低输尿管软镜损坏率为导向的标准化管理路径的构成和应用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