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27 10:21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关忠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皮质血肿出血量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关忠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6~71岁,平均(44.31±3.06)岁,出血量41~78mL,平均出血量(53.48±8.61)mL;试验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28~70岁,平均(44.29±3.04)岁,出血量43~82mL,平均出血量(53.51±8.58)mL,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对照组进行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后,以颞部作马蹄型切口,进行4.0cm×6.0cm骨窗,切开硬脑膜至骨窗边缘位置,由四周拉伸硬脑膜,由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进行定位,于颞上或颞中作2.0cm长皮质切口,清除些许脑组织暴露血肿腔,进行血肿清除,术后放置引流管,缝合;试验组进行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全身麻醉后,翼点入路,额颞处作4.0cm左右切口,利用铣刀做约3.0cm×4.0cm小骨窗,十字切开硬脑膜,利用显微镜沿侧裂额在外侧蛛网膜与血管解剖外包膜处钝性分离,暴露岛叶,于岛叶外层穿刺定位血肿腔,双极电凝切开岛叶皮质,排出脑脊液,清除血肿,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止血,缝合硬脑膜。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昏迷时间等手术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手术时间(1.61±0.75)h、出血量(3 5 1.5 7±9 3.0 7)m L、术后昏迷时间(7.4 9±3.9 4)d 均低于对照组(2.97±0.67)h、(501.21±93.61)m L、(1 2.5 1±3.8 5)d,血肿清除率(8 7.6 1±1 0.8 1)%高于对照组(70.57±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造成的脑内小动脉出血,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临床上开展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清除患者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病情[1]。对于临床上常用的血肿清除术经外侧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经外侧裂入路有其优势:①经外侧裂利用大脑间隙到达岛叶皮质,距离血肿位置最近,手术切口较小,对于患者的周围脑组织损害最小;②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易发现相关豆纹动脉出血,及时止血;③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对相关脑组织牵涉较小就能暴露出血肿,对于深层血肿的疗效较好;④该入路方式外侧清除血肿,排除脑脊液,减小颅内压,手术视野清晰,较为准确地清除血肿,预防出血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昏迷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但是手术时需注意外侧裂分离时应耐心细致,以免损伤大脑中动脉及周围血管,在分离蛛网膜后确认好静脉,清除血肿时注意轻缓耐心[2]。

综上所述,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较好,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皮质血肿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