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后应用不同镇痛模式的效果评价

2020-12-27 10:21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473000曹哲肖月王星刘晨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髋部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473000)曹哲 肖月 王星 刘晨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的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根据不同的镇痛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36±3.25)岁,体重42.5~71.6kg,平均体重(52.35±5.52)kg;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1.34±3.34)岁,体重4 1.5 ~7 2.2 k g,平均体重(53.32±6.32)kg。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0~85岁之间;麻醉ASA分级为I~II级;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精神方面存在障碍;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留置静脉自控式镇痛泵镇痛,镇痛药物包含了100ug舒芬太尼,10mg盐酸托烷司琼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观察组患者髂筋膜内注射0.25%罗哌卡因40ml。

1.3 观察标准 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价,0~10个分段,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无法忍受,疼痛感逐渐增加,在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分别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镇痛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1 2 h、2 4 h期间疼痛程度评分(6.7 8±2.2 9)、(2.71±1.24)、(1.74±0.87)明显轻于对照组(9.35±2.54)、(3.56±2.11)、(2.65±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89%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为高发群体,髋部骨折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要高于其他部位骨折[1]。髋部手术后患者常出现疼痛,不敢活动下肢,从而影响了术后的下肢功能锻炼,导致出现多种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术后有效的镇痛能帮助患者术后及时地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2]。临床上采取的镇痛药物一般选择阿片类药物,其中舒芬太尼较为常用,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的特点,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3],在围术期通过多重模式的镇痛方法,降低舒芬太尼的用量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罗哌卡因是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具有良好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在低浓度时分离效果更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时还不会影响肌张力,也能减少下腔静脉压力水平,术后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能促进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浆吸收速度,延长局部麻醉时间,同时罗哌卡因的中枢和心脏毒性较低,剂量达到300mg都不会出现中毒症状,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到了术后镇痛[4]。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采取髂筋膜阻滞镇痛,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髋部
中西医结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