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价值分析

2020-12-27 10:2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526040李坚玲吴灶连孔建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目击者我院有效率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526040)李坚玲 吴灶连 孔建宜

心脏骤停(CA)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心肺脑复苏极为重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条件和时间,减少急危重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院前急救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医疗水平。但过去我国主要研究集中在院内急救,大多数地区院前急救缺乏标准化程序,甚至部分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由目击者或家属直接送至医院,严重影响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部分实施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观察,探讨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心脏骤停患者54例,按照患者入院方式分为对照组(2 5 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由目击者或家属送至我院,未予以院前急救;观察组由医护人员现场接诊,予以院前急救。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5.32±10.72)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肌炎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6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5.48±11.09)岁;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肌炎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8例,其他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临床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目击者或家属送至我院,未予以院前急救。观察组:由医护人员现场接诊,予以院前急救;①成立院前急救小组,由急诊科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护师组成,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咨询相关医护专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制定行之有效、实践操作性强的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程序。②急救出诊的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急救小组在接到电话1min内出车,护理人员在车上与家属或目击者联系,询问和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指导家属或目击者实施急救。③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急救程序立即采取措施:持续性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护理,建立双静脉通道,持续血压、心电监测,实施电除颤,多巴胺升压,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如复苏10minROSC失败,予以100ml、5%碳酸氢钠静脉推注等。④转运途中持续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通知急诊科做好应急准备,准确简洁的交代患者病情。⑤送达医院后,做好相应交接工作,保证抢救过程的有效性和连续性。⑥安抚患者或目击者情绪,耐心解释相应病情,保证急救现场安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及护理前后格拉斯昏迷指数(GCS)评分。①治疗效果[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心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心电图检测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指标或动态心电图异常);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②相关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者CPR、ROSC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③GCS评分:评判患者昏迷程度,总分15分,分值越高,昏迷程度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2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9)(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指标 观察组CPR时间(17.43±3.35)min、ROSC时间(4.72±0.8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6.66±4.54)min、(9.43±2.65)min(P<0.05),肾上腺素用量(4.13±0.69)mg明显少于对照组(7.32±1.57)mg,差异显著(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13.8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11.27±1.30)(P<0.05)。

3 讨论

CA发病急,病情严重,临床救治需争分夺秒,讲究速率和效率,把握最佳抢救时间。患者一旦确诊为CA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及时的心脑肺复苏有利于恢复患者重要器官的供氧和供血。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起始环节,指医务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对患者就地抢救及转运途中的救治和监护直至送达医院的全过程,其对提高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4]。但目前我国关于院前急救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地区的院前救急无标准化程序,甚至部分CA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PR、ROSC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护理小组根据CA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急救程序,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标准、有预见的把握患者整体病情变化,为CA患者争取到了有效的治疗时机。其次观察组细化了抢救过程,使医护人员得以合理统筹的安排每项操作时间,真正做到有条不紊,有效的提高了抢救效率,观察组CPR和ROSC时间得以明显缩短。同时观察组程序性的管理和合理的分工有效减少了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急救活动更为规范,患者可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有效降低了肾上腺素的用量。急救小组与相关科室及时有效的合作,CA患者可在急救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照护。刘凤英[5]对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CA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观察中发现,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CA患者复苏成功率,临床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前急救患者预后较好。观察组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救急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把握除颤操作的最佳时间,提高患者的复苏率,同时护理小组到达现场前与其家属或目击者详细沟通,防止因家属或目击者由于急救知识的缺乏对患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措施,指导其在急救小组达到现场前运用正确的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黄海燕[6]对心源性CA患者实施系统化抢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心肺复苏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目击者我院有效率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目击者隔街相望
四人中谁是凶手?
很有效率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