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的河道运输

2020-12-27 21:30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清水江水运木材

(1、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550001)

河道运输研究属于地方性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只有零星一些。主要著作有廖国平主编的《贵州航运史》一书,此书主要讲述了贵州省内几大水系,其中涉及各个时期清水江流域的水运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志《贵州省志·地理志》《贵州省志·交通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交通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地理志》,除此之外还有徐晓光的《清水江流域传统贸易规则与商业文化研究》,这些书对清水江流域的航道利用都有所提及。在论文方面直接写清水江流域航道运输的有罗美芳的《明清时期清水江水道的开辟与社会发展》,文章介绍了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航道运输的发展过程,以及航道运输对其社会的影响。杨有赓的《汉民族对开发清水江少数民族林区的影响与作用》和方慧、徐中起的《清代前期西南边疆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这两篇文章也可以窥见清水江航运的发展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清水江水运做一个初步的概述性研究。

清水江有着很多的干支流,流域面积广,河道长度长,加之之前没有公路,所以其水运很早就兴起。清水江的货物运输最早始于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南平阳县(今锦屏)、东新市县(今瓮洞)以贡赋运输为主[1]76。北宋嘉佑二年(1058年),开始运输淮盐入内,供应给湘黔边界地区。明洪武三十年(1379年)设置卫所之后,开始运输军粮。正统十一年(1446年)洪州河疏导之后,开辟了从五开卫至靖州的漕运。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水江下游土著民族起义,湖广总兵都督李震率军镇压,这时的漕运上溯止于排洞(今锦屏),这次战争扩大了水运,官兵取得了远口、蔡溪民食等地。到了明朝。三次派官员到清水江流域采“皇木”,修建宫殿。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天柱县令开辟新市镇为码头,招商建馆,改善了水运条件,水运兴起。清代,清水江水运向中下游发展。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武力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2]86-89,镇远知府方显雇船只145艘,从湖南洪江运输食盐和粮食至清江(今剑河),这是清水江水系上远航运输的开始。之后商船直达都匀,至此,全河水运贯通。

一、清水江的支流分布状况

东清水江又名清水河,属于沅江水系,发源于黔南自治州贵定县斗篷山南麓青杠坡。在都匀称剑江,流至麻江县翁城约1.5公里,海拔649.5米处入黔东南州境内,至卡乌段丹寨,麻江县界,经下司,流过州政府凯里,经旁海岔河口左汇重安江,始称清水江。[3]33清水江流经都匀、丹寨、麻江、凯里、黄平、台江、剑河、黎平、锦屏等县市。清水江河道在黔东南州境内长达376公里,流域面积约14769公里。清水江有很多的支流,据统计,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16条,主要的支流有重安江、乌下江、六洞河、亮江、鉴江等。下面对其主要支流进行简单的介绍。

重安江,发源于斗篷山北麓麻江县境内的坝芒乡,由水头寨经乐坪向东北出境,入黔南州福泉市,经黄丝至凤山,凯里市界流经小岩折向黔东南入州境。之后又沿着黄平、凯里等地的边境,进入凯里市内,最后在岔河口的左岸注入清水江。重安江在州境内的长度约45公里,流域面积1294平方公里。

巴拉河,流经台江、凯里、雷山等县境。源出雷公山西北麓。主河道西流折向北流,经雷山县丹江镇、凯里,台江二县之间,至台江县施洞口乡石家寨村入清水江。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2264平方公里。

南哨,源发于雷公山东面,由雀鸟、格头分流汇于方祥乡;流经台江县交汇至大田角,流入剑河县境内,经返招流至南哨。干流长88.9公里,流域面积1258平方公里。

乌下江,源于黎平县盘奴山和岭梅岭山洞。由高维、猛洞分流至孟彦汇合,改向东北流至乐里,之后转入经上八里进入锦屏境内,最后经瑶光河口汇入清水江。河流州境内长83.2公里,流域面积728平方公里。

六洞河,为清水江北岸一级支流。六洞河发源于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乡境内高矅坡、五爪坡东部山麓,从南、醇正、北三地向金堡、松明等地汇流,由东北流至三穗县城附近,穿城而过。上游称邛水,续向东流至六洞,方称六洞河,从六洞折向东南流,进入剑河县境内,至大洋称大洋河,再向南流至龙塘下段断剑河、天柱界称八卦河,向东断天柱、锦屏县界至锦屏县三江镇汇入清水江,该段称为小江。沿途有台烈河、贵央河、雪洞河、坦洞河、南明河、孟思河、磻溪河、汉寨溪等支流。全流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179公里。

亮江,支流多源,北源发于黎平县西部则柱坡东麓和岭计流山南,南源发于黎平县中部石井山岭。向北流经新化进入锦屏县境内,绕敦寨至亮江村,最后汇入清水江。河道长115.3公里,流域面积1638平方公里。

鉴江,发源于天柱县西北面高坡山涧。西源经号寨、平么寨,东源高车。经东南流经邦洞镇,绕过天柱县城,经等口村注入清水江。河道长95公里,流域面积861平方公里。

清水江流域的支流多而且长,加之贵州地区河道都比较狭长,雨量比较集中,清水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这对其航运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二、清水江航道的港口码头分布

清水江上的港口多源发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民初。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是全国重要木材的来源地之一,也是西南地区重要商品桐油、茶油的主要生产地之一。随着该流域的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港口的数量和吞吐量也是随着该流域的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渐扩大。下文将主要介绍清水江流域的主要港口,探究其港口的发展,窥探出其航运发展的变化。

锦屏港,位于锦屏县城内。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设置铜鼓卫,在此处屯兵运粮,是水路要冲。锦屏县内盛产木材,有“杉木之乡”之称。到清末已形成清水江水系的最大木材输出口岸[1]74。1914年锦屏县城由铜鼓坵迁入王寨,此后港务更加的繁盛。港口周遭遍布木号百余家。锦屏港出港物资主要是木材、油茶、油桐、粮食等等。从湖南运入盐、布、棉、农作工具、器皿等等。

剑河港,位于剑河县城内,清雍正七年(1729年),王朝统治者在此设置了清江厅。港口处设时,主要是外地的一些货物、粮食入港,譬如楚粮、淮盐等等。清末民初,港口的事务逐渐繁华。那些航运的船帮纷纷出现。该地的出港物资还是以木材为主,入港物资有盐、棉、布、器具等等。

瓮洞港,瓮洞位于天柱县西北部,清水江下游,清水江出了瓮洞之后便进入了湖南地界。所以,雍正前期天柱被规划隶属贵州省之后,就成了湘楚入黔的必经之地。因为经济地位很重要,所以历代当地官员都是十分看重此地。早在明万历二十五(1597年)天柱建县之后,首任知县朱梓为繁荣贸易,在瓮洞设立新市镇,“建官司店,数十年间,募土著、聚商客,往来渔盐,木货泊舟于此”[4]89这是清水江上的第一个木材贸易市场。雍正时,木材税收就成为贵州一个财政来源之一。乾隆三年(1738年),当时为保证木材税收不漏,专门设置了关卡,抽收所有经过的木材厘金,称作“厘税局”。之后的瓮洞逐渐繁华,高峰时期,上下过往的商船数百只,沿岸两边的人家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光绪年间,瓮洞已成为清水江下游的重要商业集镇。有“小洪江”之称。[5]189

远口港,位于天柱县远口镇,历来就是清水江上的重要港口。早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县之后,第一任知县就在这立市,成为天柱县境内四大集市之一。木材是该港口出港的主要货物,清嘉庆年,桐油之类的货物也逐渐出港,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地的桐油生产很多,许多的油作坊也都成立起来。

下司港,位于麻江县下司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麻哈州知州徐凤开辟下司,自此成为商埠。因为接近贵阳,伴随着贵州商业的发展,它逐渐成为贵州物资进出口的枢纽港口。湘、鄂赣、闽、滇等几个省的商帮云集于此。

施洞港,位于台江县施洞镇。该港口南通台拱、北连镇远。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辟苗疆以后以军运、食盐、粮食、木材运输逐渐兴起,之后形成港口。清末民初,商业兴盛,民船结邦往来常达200艘—300艘,是施洞港务最盛时期。1940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整理清水江工程处建阶梯式码头1座,长63米,拾清水江流域首建的船舶码头之一。

除了上面介绍的主要港口之外,还有凯里港、重安港、旁海港、白市港等,此外还有小码头若干。此外河道两岸及港口周围见了若干的旅店、会馆,譬如两湖会馆、江西会馆、靖会馆等[4]88—89。这也是清水江流域水运贸易繁荣的一个象征。前文介绍的港口可以知道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上的航运已是很发达。港口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其逐渐成为清水江流域重要的商埠。从港口发展过程也可窥视到,港口的不断发展,像是用一只无形的手推动中央王朝的行政规划。中央王朝的“开辟新疆”,在该流域各地建立行政机构,对其经济活动有一个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三、清水江流域的货、客运输状况

洪武三十年(1397年),自朱桢率30万大军由沅州伐木取道300里抵灵柱到锦屏镇压林宽起义之后,明清两朝官员、官商频繁往清水江征采国家战略物资,即朝廷专用的“皇木”,用来修建宫殿以及皇室寝宫。[6]62据《明实录·武宗正德实录》载:明政德九年(1514年)“工部以修乾清、坤宁宫,任刘丙为工部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贵州等处采取大木(皇木),而以署郎中主事伍全于湖广,邓文壁于贵州,李寅于四川分理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遣工部侍郎伯跃器木与川、湖、贵”采办(《明史·食货志》)。在皇商来到清水江流域之后,民商也分涌而至,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兴起。木材贸易逐渐繁荣,沿岸两地的商铺、客栈等逐渐增多。

不管是“皇木”还是民营的木材贸易,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木材这时几乎都选择水运进行运输。清水江遍布商木船只,千百条溪和涌入数十条支流,然后,数十条支流汇集于数百里干流,形成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从横交错的木材水运网络。根据江河的大小,木材水运方式有三种,一是小溪水道狭窄,为“赶羊”流送。[6]49所谓“赶羊”是一种形象的叫法,就是在大山上“盘山”完成后将木材沿着小溪流放而下,就像赶羊一样。二是支流河谷较宽,可以用绳子捆绑成小排流放。三是河流河床开阔,水面宽广,可以放江里排放。

除了木材运输之外,清水江最早开始水运的是贡赋运输。最早记录是南朝的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由于贵州地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少,所以每年都会从外地运输一些粮食到这里供应其需求。这个时候主要是一些盐、粮的运输。之后还有运输一些的军粮,雍正十三年(1735年)贵州按察使介锡周调整黔东南粮食运道,让楚省每年额调贵州粮食两万石通过水运到清江厅,作为第二年的军粮使用。除此之外,还有矿产。乾隆三十一年到嘉庆年间,清平县(今凯里)矿产丰富,这些矿产除了用于军用,其余的全部运输到下游地区。每年运输将近一二百万吨。民国初年,河系水运以木材、茶油、桐油、烤烟、药材、粮食等出省为主。外地运入的物资主要有一些瓷器、百货、铁器、煤油、粮食等等。这些物资主要由锦屏、重安、下司三大运输港将其运到各地。河系船舶时常达2000艘左右,载量达3000吨。[1]77客运,解放以前清水江的客运记录很少,而且当时都是以货船附载。到了“二五”期间,开放了农贸市集之后,河系客运才逐年增加。

三、清水江运输中的制度

随着清水江水运的兴起,整个清水江水系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规范清水江水运的各种规则制度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下文主要简述清水江木材采运的市场制度。

在清水江木材采运的核心制度之一应该是“当江”制度。该制度由卦治、王寨、茅坪三个村寨轮流值年“当江”、开店歇客、执掌市场交易的制度。“当江”制度的确立,这三个村寨有着很好的地理优势。卦治、王寨、茅坪三寨之间相距不到十公里,加上卦治之下有清水江支流小江自北向南在王寨附近汇入,而在王寨与茅坪之间又有另一条重要的支流自南向北注入清水江,这就使得三寨成为清水江下游最为便利的木材集散地[7]51。在清代也有文献记载“岁以一寨人掌其市易,三岁而周”,“三寨轮流轮值之年,谓之当江。”[8]32由于“当江”带来巨大利益,在下游地区的各村寨之间出现了为利益分配和对市场权力控制的激烈纷争。在整个清水江木材采运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争江”事件。所谓的“争江”,主要是指嘉庆三年(1798年)至嘉庆十一年(1806年),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忿处寨等地与前面提到的三寨之间发生的纷争。一系列的“争江”事件之后,“当江”制度更加稳固。

除了上文提到的“当江”制度之外,还有“江步”制度。这是木材在清水江上支流运输时有的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每个村寨根据自己的远近不同,对利益要求的不同,在各溪、各河形成分段掌握市易的木材运输格局。最著名的“江步”案应该是由黎平府审理的鬼鹅寨和高柳之间的“江步”案。现存高柳下寨锁口桥头的石碑《永定江规》。也称其为“江步碑”。[9]54-55该碑文记录了黎平知府对高柳和鬼鹅寨纷争做出的裁决。

四、清水江木材水运运价

清水江水运中的木材运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上文已经从河道的干支、港口的简单介绍、到货客运输、以及相关运输制度介绍。下面将对其水运运价进行简单的讨论。笔者将引用两则告示浅析清水江流域的水运运价。

一是嘉庆七年(1802年)六月初一日黎平府水运运价文告:

特授贵州黎平府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又加军功记录五次程为晓谕事

职得黎平各处出产木植,民苗类以赀为生,乃有沿河地棍藉木植经过,雇夫运放,昂取工价,或藉以冲坏桥梁、场坝为词,勒索银两;或溪河水发,木被冲散,任意捞取,重价勒索;甚至将木客斧记削除,私行售卖,以至讦讼无休。尝经本府严禁在案。今据木贩龙万才、杨运光、黄顺利、杨万金具控瑶光寨娄在寄等多索放排工价,擅设江规。本府正堂查迄,瑶光以下一带河道并无桥梁车坝,无从藉端勒索。向来木植运至该处,在该处雇夫转运。自乾隆四十二年排夫工价定章程:瑶光运至卦治每排取工价银四两八分;运至王寨每排取工价银五两六分;运至茅坪每排六两四分。较之四十一年以前每排加增银一分。施行二十余年,相安已久,现在并无加价之事。其在瑶光雇夫运排,向由木贩住歇店之家弋(代)雇,并不往该处头人之手,无从无索。诚恐章程不定,或有地棍把持勒诈,或有流民藉端煽惑,客主夫民讦讼,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瑶光及沿河民苗等知悉,嗣后木植到境,任其投店雇夫运放,排夫工价沿四十二年所定,不许分厘索。

嘉庆七年六月初一日 示[10]62

从前文讨论的“江步”制度中了解到木材运输是分段运输的。木商只能雇佣该河段的排夫。排夫与木商因水运夫价时常发生争端,这则告示支持了木贩龙万才等人的诉求。并重申旧规即:“瑶光运至卦治每排取工价四两八分,运至王寨工价五两六分,运至茅坪工价六两八分”。还有文中也提到了“斧印”,又被称为“山印”,这是一种归属的标志[11]176,有利于遇到大水将木材冲走之后将其赎回。该印记如果被消除,被视为违法行为。

二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二十七日黎平府公议运价章程文告:

钦加任候补道特授黎平府正堂卓异加一级记录十次王为出示晓谕以杜争竞事

据茅坪、王寨、卦治总理龙道成、王先相、龙常化、王泽红,纲首文名彰……是以三寨总理纲首等公用会议:不能论夫之名数,只能照排给钱。如内帮所买之木,每一挂由卦治放至茅坪,水力钱一百文,王寨放至茅坪,每挂给水钱五十文;外帮所买之木,每挂由卦治放至天柱县属之宰贡水力钱一百三十文,王寨放至宰贡,每挂给钱六十五文;茅坪放至宰贡每挂给钱六十文。业经数月之久,遵议无异,亦无争斗等情。但该夫等乃系三寨农民,贤愚不等,议乃三寨公议,无袒无偏,而三寨排夫不致有伤和好。突于四月二十五、六等日,茅坪排夫齐集百余人。各执长矛洋炮,在该处将卦治放下之木,概行截止,不准放行,希图加增夫价。而王寨、卦治放排之夫,见势猛勇,任凭截阻,不与争斗。当经胡总办得知此情,恐生事端,又恐激成别变,即传三寨首人凭夫等面谕开导:由卦治放至茅坪等每挂外加钱二十文,放宰贡外加钱二十文。该夫等彼时遵依无异,将所阻之木即日放行。职等窃恐贪心不足,日久生变,是以不揣冒昧,公恳赏准出示立案,永垂久远而杜后患,商民均感等情到府,并据胡委员来函亦大略相同。

右谕通知。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告示[10]6

上文告示介绍了水运价格是以排数来计算,并且明确指出了每段河段的水运价格。同时也阐述了排夫与木商之间的争斗,最终迫于压力,木商以及官府同意了增加水运工的工价。决定水运的价格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距离,距离越远或者水道越险阻价格越高。二是根据木材的数量,木材越多工价越高。水运的价格是随时变化的,根据水夫的利益需求,以及当时的物价等等,工价也会随之改变。

结 语

通过对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水运的探讨,了解到清水江流域水运起源很早,而且很有当地的民族特色,以木材交易的运输和粮食等主要货物为主要货运。其次对其运输规则的介绍和运价的剖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清水江水运的全貌,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清水江流域人们的生活场景,这对于我们深刻了解清水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要深挖清水江流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还得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清水江水运木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
清水江“清白”文书的特征研究
民国年间贵州清水江木价结单文书解读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