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浅谈魄门与情志的关系

2020-12-28 10:41陈俊敏魏孟亚史晓燕刘杰龚夏雨张晓冉陈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灵枢内经糟粕

陈俊敏,魏孟亚,史晓燕,刘杰,龚夏雨,张晓冉,陈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语出《素问·五脏别论》。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魄而主气,肛门失守则气陷而神去,故曰魄门[1]。“魄门亦为五脏使”,即指肛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支配[2]。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降,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常度[3-5]。另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灵枢·本神》中谈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还提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说明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由《内经》可知,情志可影响到五脏气机而致病,而魄门又受五脏的役使,因此五脏气机不畅便会对魄门排泄糟粕的功能产生影响。现就魄门与五脏、情志的关系分述如下。

1 魄门与心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心脏搏动有力,推动调节血液正常的输布,营养全身。《素问·五脏生成》谓:“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缓”,过喜使心气涣散不收,心气不足,而致血脉空虚或血行不畅,终可致肠道失于营养,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也。”《灵枢·本神》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所以,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使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如心神正常,则人的魄门启闭有序而有时有节,人体五脏六腑功能互相协调,互助互用;而心神不明,则魄门启闭无序,大便秘结或失禁,无时无节,则脏腑气机逆乱,百病乃生[6]。

2 魄门与肺

《医宗必读》说:“回肠者,以其回叠也,广肠即回肠之更大者,直肠又回肠之末节也,下连肛门,是为谷道后阴,一名魄门,总皆大肠也。”魄门为大肠之外候,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极容易使大肠传导失司。《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参与宗气的生成又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治节作用体现在呼吸运动、全身气机、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方面。另《素问·经脉别论》谓:“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朝百脉,指全身的气血均通过经脉朝会于肺。肺的升清降浊、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功能正常,则六腑传导通畅,糟粕易于排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故情志使肺伤,肺调畅气机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及津液失于宣散,助心行血功能减退,脏腑失养,易使大肠传导障碍,见大便困难,甚或闭结不通。

3 魄门与肝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指肝气的畅达,有利于脾土的疏通。而肝主疏泄,主要是指肝脏具有疏通、宣泄、条达、升发气机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能维持饮食物消化、水液代谢、血液运行等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协调进行,气血畅达,亦使情志调畅。《素问·五脏生成》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故肝藏血功能正常,传化之腑得以滋养,则其传导排泄糟粕通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肝……在志为怒”。《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失和,故影响魄门排泄糟粕的功能,出现飧泄或便秘。

4 魄门与脾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将精微上输心肺、头目,以化生气血,滋养清窍,营养周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脾……在志为思”。《素问·举痛论》说:“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故思虑太过,可使脾气郁结、运化失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若脾不升清,精微失于上输,水谷并走大肠,则见腹胀、泄泻等症。《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7]。脾虚运化无权,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亦因之而失常,大肠传导无力,魄门开启迟缓,则大便形细、质软、虽努责亦不能下[8]。另外,人体脏器位置的恒定,需要筋肉的牵拉和固定,而筋肉又赖气血的充养。若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气血化生不足,筋肉失养,魄门不能升提而出现下垂。

5 魄门与肾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肾精又化肾气、肾阴、肾阳。肾为一身之本,肾气则为一身之气,肾气不足,在传化之腑则表现为,推动糟粕运行无力,使大便排泄困难。肾阴为一身之阴,若肾阴耗竭,肠道失润,大肠传导失司,无水舟停,而见大便艰涩,难于排出。肾阳为一身之阳,如肾阳不足,而致脾阳不振,水谷不运,清阳不升,则可表现为腹泻、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肾的封藏、固摄作用又司魄门的开阖,若其功能失常,则可表现为大便滑脱不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惊与恐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吓;恐为自知,俗称胆怯[9]。《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故惊恐使全身气机逆乱,肾气不固,气陷于下,而致二便失禁。

综上所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揭示了糟粕虽由肛门排泄,却要受五脏的支配,属于整体观念在生理上的一种体现。情志失调,五脏功能失常均可致魄门排泄异常,表现为或泄泻或便秘。故对大便的量、色、质、味的观察,对于外感、内伤疾病均有重要意义。而注重情志的调摄,亦有助于维持魄门的功能的正常。亦可通过情志调摄之法,指导魄门疾病的治疗,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诊治思维。

猜你喜欢
灵枢内经糟粕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采采卷耳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爱情寓言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