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康复及VAS评分的影响

2020-12-28 14:46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474250武志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肋间自发性气胸

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474250)武志强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既往多以双孔法进行操作,但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微创需求,近年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可进一步增强微创优势,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自发性肺气胸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自发性气胸患者77例,其中39例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为观察组,另38例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6~52岁,平均(38.89±5.73)岁。观察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39.32±5.81)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具体如下: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取健侧卧位,于第4肋间腋前线及腋中线中点做3cm左右切口,进入胸腔,分离胸腔粘连,置入胸腔操作仪、切口保护套,探查肺破口、肺大泡,确定病变位置及范围,采用切割缝合器从肺大泡根部距1.5cm左右进行夹闭,取出肺大泡;若肺大泡较小则进行电凝灼烧;若肺组织去除较多则进行肺韧带松解;清洁胸腔并止血,胸腔置引流管。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于第4肋间腋前线切口做操作孔,第6肋间腋中线做1.5cm观察孔,置入胸腔镜,其余操作如观察组。术后常规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术后24h、术后72h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分值与疼痛剧烈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1.38±8.83)ml,对照组为(42.19±7.47)m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4.25±8.32)min,对照组为(63.11±8.03)min,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19±0.88)d,对照组为(6.89±1.06)d,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2 疼痛程度 术后72h两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1.67±0.82)低于对照组(2.47±1.04)(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主要病理变化为细微气肿疱、肺大泡破裂或其他肺部疾病造成肺组织、脏层胸膜破裂,发病率高,患者群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危害较大[1]。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标准术式,创伤相对较小,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包括三孔法、双孔法、单孔法,其中三孔法术中暴露充分,操作简单方便,但切口过多,对患者损害较大,易造成肋间神经损伤,术后疼痛剧烈,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局限性大。双孔法与三孔法治疗效果一致,且相较于三孔法创伤较小。相关报道指出,胸腔肺大泡切除术切口出血会提高术后出血风险,其原因在于肋间血管损伤[2]。因此,缩小切口大小、减少切口数量是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展,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切口数量少、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等优势,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于第4肋间腋前线及腋中线中点做切口,可缩短开关胸时间,有助于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同时,术后72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可缩短康复进程,减轻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肋间自发性气胸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