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六种策略

2020-12-28 02:00朱卓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讲授课文思维

朱卓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种种原因造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六种策略可供借鉴。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在什么时候无迹无痕地渗透,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二、课堂形式力求简约

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花大力气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去提炼教学主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以课文的导入为例,许多教师煞费苦心,想出种种方案希望取得“一半的成功”。其实,一堂课的有效性,關键在于课堂上围绕教材重点的优化设计和课堂上的有效调控,导入部分的作用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讲故事和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停留在这里,不利于下面的教学。因此,开门见山,直切内容的导入法更简捷有效,可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许多名师的教学都印证了这一点。

三、课堂提问重实效

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梯度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把提问的过程当做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高度发展。

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善于留出思考时间,不至于引起学生焦虑、紧张。还要注意课堂叫答要保持“无序性”,使学生感到自己任何时候有被要求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责任感和注意程度,使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四、有效讲授不可少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理解不透。此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诱导就很有必要。如果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当学生的思维停滞于一个层面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有效讲授,调整学生学习的“坡度”。而在学生片面、点滴地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应用简练的语言对前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提升,并牵引出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目标,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思维台阶。教师要力求每一次讲授清晰、准确,能够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的作用,坚决摈弃那些机械重复、令人乏味的课堂用语。

五、关注学生发展,创新教学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教师的技巧在于,不要把这些东西以现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作为一项脑力劳动任务让他们去解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何设计这样的活动呢?

首先可从课文中寻找适合语文活动的语言材料,“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清理出课文中需要教学的内容,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巧妙创造。

另外,在复习阶段,也可给学生制定范围或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拟试题比赛,互换练习,等等,这样会比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不断地反思、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越来越高效。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摸索规律,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它本应有的生命活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华教授所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诞生精彩的“观念”;要让课堂成为诞生学生精彩“观念”的地方。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称之为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讲授课文思维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