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窃听风云》中人物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020-12-28 02:03沈姝媛
颂雅风·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感中国传统文化责任感

沈姝媛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诚和责任感”一直是他们奉行的传统道德标准。

关键词:窃听风云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感 责任感

《窃听风云》以高尖端、高科技、鲜为人知的警界内部调查方式和手段赢得受众的如潮好评,同时也获得了第三届韩国忠武路电影节最佳动作片奖。这部影片看点很多,有观众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种窃听仪器、先进的窃听手段以及三个实力雄厚演技精湛的演员。同时,影片中人物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意蕴更是深厚。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承

该片的题材涉及金融犯罪,讲述了梁俊义、老杨和小祥的“窃听三人组”负责跟踪、窃听及收集情报的故事,分别从家庭、爱情、婚姻三方面冲出了中国传统好男人的藩篱,对“好男人”进行重释。中国传统美的规范的“好男人”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粗略可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涉及道德层面,指一个人自身通过后天环境改变而发自内心的道德提升和修为。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为的是后两个目标的达成,一是“齐家”,二是“治国”,“修身”的标准是没有限定,是一个人精神的最高境界。个人美德内容广泛:远大的志向,对人的忠诚信守诺言,心存正义敢于据理力争,逆境当中燃发斗志,任何情况下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等;“齐家”,是一个家庭整体美德的集中展现。家庭美德的内容很多:孝敬父母守护孩子,夫妻之间在家里地位平等,大事小情上恩爱和睦,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蔼友善,本着勤俭的原则去操持家务,与邻居处理好关系等;“治国”,范围比较大,涉及到处世哲学。其实就是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之道,处世之道包括职业操守、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等,它的主要涉及面有:对待国家热情忠诚,作为领导踏实工作体恤下属和民情,执行法律刚正不阿,对待社会不公仗义执言,愿意帮助别人,公平公正而又礼貌谦让地进行社会活动……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医生要把“救死扶伤”看成是自己至高无上的荣誉和使命等。

二、责任和爱源于道德感

在影片中,小组的行动主管是窃听精英梁俊义,行动中他与同袍老警员老杨、新扎师兄,网络天才小祥负责监听“风华国际”几个高层人员的办公室及会议室里的电话系统。偶然的机会,让只有监听到内容的老杨和小祥知道风华国际的股票会暴涨,于是老杨恳请小祥以技术手段删掉这部分内容,拿出自己的老本20万元让小祥帮助自己炒股,小祥也擅自借了500万来赌一把。梁俊义试图阻止,却碍于老杨的恳求而“放任”了两个人。其实并非老杨十分贪婪,只是因为他要抚养4个孩子,一个孩子患有重病,花费较多,他却执著地坚持着,孩子有些好转后,他却查出自己患有肝癌将不久于人世,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赚足今后的生活费才不得已铤而走险。小祥则是因为即将做金龟婿,有一个有钱的岳父。

他们忠诚、专一、有上进心、有责任心。但是,这些爱和责任都来源于道德感。道德感是我们中华民族本身固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它需要我们世代传承。

三、人性的黑白两面

人的性格复杂微妙,每个人都有一个性格小世界,这个小世界自成一体,纷繁多样,它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场合呈现不一样的“小我”。看似复杂,其实只有两个对立面,一正一反。从生物学来看,类似原始动物的本能需求,但是又表现了超越动物性特征的社会性需求,所以体现了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矛盾;从个人需要与社会关系看来,可以分为适应社会需求和不适应两个方面;从人的伦理角度来看,有真有假,去伪存真;还可以从审美关系來看,分为美的和丑的。另外,悲伤和喜悦、刚毅和柔弱、粗的与细的、崇高的和滑稽等的性格两极的矛盾运动。任何性格、任何心理状态,都是上述两极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组合的表现。

它打破了我国传统作品“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性格单一化的传统格局,表现了“美恶并举”性格的丰富性。所谓“美恶并举”,说的就是人的性格的两个方面。好人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好,坏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总有一些时候,他们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群。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在文学尤其是影视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影视作品中编出了人的个性世界中不是意识层面的丰富的其他内容,而这些东西潜伏在人性的深层,一旦被外界环境刺激和激发,就会显露出来,也就是深层次的文化渗透一旦显现,就会形成人类的群体症候——爱、责任、道德感。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5.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道德感中国传统文化责任感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道德与现代性启蒙
责任感等2则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道德感与自然权利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母杀子”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
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