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的现状▲

2020-12-29 01:32陆文娴邓月琴
微创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影响力期刊

陆文娴 邓月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南宁市 530022)

【提要】 学术期刊评价是对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力等进行的综合评价,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类型,其中期刊影响力评价是对期刊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程度以及技术方法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方式或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合理地选择评价类型和评价方式,有助于了解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发展状况,对于提升期刊管理、发展规划、自我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类型及常用的科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期刊影响力评价是在学科期刊之间,对期刊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程度以及技术方法的评价[1]。对期刊影响力进行评价,有利于出版单位对期刊自身的编辑情况、学术影响力等进行客观的评判,了解与优秀期刊存在的差距,为期刊管理与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有利的参考。期刊影响力评价大致分为同行评议法、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及替代计量学方法三大类,而科学计量学方法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方法[1]。现就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类型及常用的科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国内医学类学术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的类型

目前,国内有关医学类期刊的综合评价多为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地区的期刊,或者出版单位对其出版刊物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1.1 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期刊影响力的评价 某些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的窗口期相对过短,而部分学科类期刊的被引高峰相对延后,这不利于此类期刊的影响力评价,且使得不同学科、期刊间的比较无意义。因此,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期刊进行评价,有助于分析期刊在学科内的定位,了解自身的学科影响力。《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hines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CJCR)也根据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汇总,并提供学科内相关指标的排名,为期刊评价提供了学科分类内的计量指标。目前,国内可见针对预防医学类期刊的评价研究,主要包括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综合类和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类期刊,分析期刊的综合影响力[2]。还有研究者以军队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3]、眼科学科技核心期刊[4]、呼吸病学中文期刊[5]、儿科医学类核心期刊[6]等为研究对象,进行期刊影响力评价。此外,《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对2006年版CJCR收录的1 652种医药卫生类期刊进行比较[7],该研究从总体及各学科领域分别评价了国内医药卫生类期刊影响力及发展水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不同领域的医学期刊的自我定位及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飞速,医学类期刊种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有所提升,因此需要类似大样本的研究针对近5年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重新进行评价。

1.2 针对某一地区期刊影响力的评价 一个地区医学类期刊的总体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医学类院校的数量及质量等。以区域为单位,对医学类期刊进行影响力评价,分析该地区医学类期刊的总体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出版单位了解期刊质量以及本地区期刊间的差距,为期刊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还可针对以上可能的影响因素,从政策层面为发展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目前,国内此类评价多以某一省份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如有研究者分析了黑龙江省、广东省、安徽省等省份医学类统计源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其变化趋势[8-10]。此外,林萍等[11]分析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文献的计量指标,比较这三市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及发展状况。而有学者针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期刊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该研究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的省级行政区,但是以社会科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12]。目前,尚无大规模、多省份的医学类期刊影响力的评价研究。

1.3 针对某一期刊影响力的评价 此类型的研究报道也较为常见,主要是编辑部针对其出版的医学期刊,分析某一年份影响力的现状或某个时期影响力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1.4 其他 此外,也有将不同类型医学期刊进行比较的研究报道。例如,比较我国医科大学学报和一般综合性医学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13],中国三大医学系列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医学系列杂志和高校医药学报系列)的影响力[14]等;同时,亦可见有关SCI收录期刊影响力[15]、中国科技类TOP期刊国际影响力[16]的分析研究。

2 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的指标

目前,期刊影响力评价计量指标主要包括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指标、H指数模型、类PageRank模型、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1]。每一类指标从不同维度量化评价期刊的影响力,具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指标进行评价。

2.1 传统指标 目前,传统指标仍是量化评价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大多数研究者应用的传统指标多源自CJCR提供的评价指标,被引用计量指标、期刊来源计量指标及学科分类内期刊计量指标三大类,如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他引率、平均引文率、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等。但由于传统指标未考虑被引期刊发表时滞的影响,也易受期刊属性、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期刊影响力评估结果具有片面性[1],因此研究者一般结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更合理地评价期刊影响力。

2.2 影响因子系列指标 影响因子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由Garfield E及Sher IH共同提出,最初用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选择,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量/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17]。该指标简单易懂,与总被引频次均反映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程度,两者结合基本可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8],因此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类期刊影响力。但Garfield 提出的影响因子受到了诸多的质疑[19],因此,不少学者提出了改良的影响因子,如5年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累积影响因子、加权影响因子、特征向量影响因子、近期影响力指标、历史影响因子、历时/共时影响因子、非参数统计方法、SNIP 指数、CiteScore等。这些改良指标的评价侧重点不尽相同,目前仍无法取代影响因子的地位[18]。此外,目前国内鲜有应用这些改良指标评价医学类期刊影响力的研究报道。

2.3 H指数及其衍生评价指标 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Hirsch JE提出的,用于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量及水平[20]。H指数反映的是最高引用次数,在影响力评价中其指的是某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论文中最多有h篇被引用频次不少于h次。H指数的衍生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1) H指数的扩展指数,包括G指数、W指数、类H指数以及P指数等;(2)基于H核心的改进指标,包括R指数、AR指数、A指数、π指标等。目前,国内有少数研究者应用H指数进行评价,其中,毛文明等[21]应用H指数及其衍生指标(A指数、G指数、G/H)联合影响因子,对浙江省7种综合性医学期刊进行评价,发现H指数及其衍生评价指标均能客观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但在某些热门学科中,H指数会相对高,因此其不适用于跨学科评价。此外,随着引物数量的累计,期刊的G指数只能增大或不变,而不可能减小[22],因此无法反映期刊影响力是否有下降趋势。相对于传统指标及影响因子系列指标,此类指标在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中的应用仍较少。有学者提出,在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时应慎重选择此类新型指标,应在了解这些指标使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多个定量或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22]。

2.4 类PageRank模型 类PageRank模型包括JCR特征因子、SJR指数等,其反映的是受评价期刊在所有期刊形成的引用关系网中的中心程度和重要程度,更能体现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国内有学者基于SCI眼科学期刊,应用标准特征因子评价期刊影响力,发现该指标对期刊学术影响力均有较强的评价效力[23]。虽然此类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综合且全面,但复发度更高,因此类PageRank模型也较少被应用于国内医学类期刊影响力的量化评价。

2.5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单一的评价指标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术界建立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使得期刊的评价更为合理,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HIF指数、PRP指数、f(x)指数、I3指标、CI指标等。但国内鲜有应用这些综合指标评价医学类期刊影响力的研究报道。

在国内,不少学者基于常用的评价指标建立了期刊评价模型或评价体系。例如,何学锋等[24]根据多个指标建立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该动态评估模型纳入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等常见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统计值均客观、真实和可靠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消除了因某些评价指标的随机波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内不少学者[2,8]采用该模型对医学类期刊进行影响力评价,均能较好地评估科技期刊的学术地位。王志娟等[9]在权衡3个公因子(影响力总量因子、影响力强度因子和影响力时效性因子)的基础上,构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函数,并实例验证该综合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避免影响因子在时间、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此外,还有研究者建立了学术影响力模型[25]、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26]、医学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7]等,均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2.6 其他新型评价指标 由于传统指标及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较多质疑,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新型评价指标的研究。例如,张凯[28]提出一种利用大型网络计算节点进行大数据研究的方法,借助百度指数平台,以《中华医学杂志》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显示百度指数可以作为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的指标。

3 小 结

无论是以何种类型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目的均为通过期刊评价,了解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现状及变化,从而促进期刊的发展。 由于期刊的发展可受到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各地的期刊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今后,应开展大规模的多省份医学类期刊影响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以了解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期刊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医学类期刊的评价仍主要依据传统指标及影响因子系列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不同研究者提出了新型的评价指标,或建立以基于多因素的评价模型/体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今后的医学类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中,可结合这些新型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客观、合理的结果。

猜你喜欢
医学类影响力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强化医学类本科生管理制度的背景分析及设想
天才影响力
期刊审稿进度表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