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灯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020-12-30 16:13吴书琴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灯笼红绿灯灯具

文 吴书琴

课程游戏化要求幼儿园能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高邮市送桥镇郭集是全国最大的道路照明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灯具的公司有二百多家,灯具品种上千种。幼儿可以直接感知丰富多彩的灯具样式,也能亲身体会到灯具给家庭、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以“灯”为媒介

(一)购置部分成品灯,营造大环境

我园利用购置的民间艺人制作的灯,装扮幼儿园的楼梯、廊道,营造“灯文化”氛围。例如,一楼东西走廊的吊饰有荷叶灯和各色水果灯,打造出温馨的乡村风光;南北走廊的蓝花仿古吊灯上刻着幼儿园的师风——“爱心、细心、耐心、童心、精心”;一楼廊柱上则挂着十二生肖灯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了十二生肖;二楼的主题区域“小吃一条街”则悬挂着本土生产的大红灯笼,营造出火红的生意街氛围。

(二)加工半成品灯,扮靓班级环境

除了购置成品灯,我园还购买了半成品灯,如兔灯、小灯笼、风筒灯、宝瓶灯等,让幼儿用粘贴、剪贴、绘制等方式进行加工。每个班级都有不同样式的班级吊饰,这些灯在装扮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划分了班级的区域。

(三)传递知识和信息,展示幼儿作品

我园以“灯”为载体,向幼儿传递知识和信息,如前文提到的十二生肖灯笼、刻有师德师风的仿古灯、楼梯口的二十四节气壁灯、刻有古诗的二楼廊柱灯和谜语的庭院灯。我园还将“灯”作为幼儿作品展示的平台。例如,方形灯、草坪灯上展示的是中班幼儿的折纸作品,宝瓶灯、投光灯上展示的则是大班幼儿的剪纸。这样的展示平台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幼儿感受到“我的环境我做主”。

二、以“灯”为活动主题

(一)挖掘主题课程

我园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将灯文化运用于各教学领域的游戏课程。例如,语言领域课程:《爱迪生的故事》《神灯》《红灯笼》《猜灯谜》《灯儿歌》《灯成语》《灯古诗》等,社会领域课程:《红绿灯》;健康领域课程:《好玩的灯》;科学领域课程:《灯的发展史》《各种各样的灯》《灯亮了》等;艺术领域课程:有关灯的歌谣、舞蹈等,这些都丰富了灯文化。课程游戏化需要将集体活动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例如,在社会活动“红绿灯”中,教师通过开展“小小水果运输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红绿灯的规则,从小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创设主题区角

课程游戏化精神应该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我园利用二楼廊道创设了公共主题活动区域“花灯会”,实现了中、大班区域资源的共享。我们利用各种材料,让幼儿装扮灯、制作灯,如用折纸的方法拼成绣球灯、荷花灯、筒灯;用纸筒、纸盒做成各种落地灯、台灯;用积塑拼搭大吊灯。

各班级还创设了灯主题区域,如小班社会课程《红绿灯》和中班的“猜灯谜”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大班的科学探索课程《灯亮了》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发现灯亮、灯灭的原理;用开关控制一盏灯和两盏灯,同时记录着他们的发现。这个游戏化的课程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三、以“灯文化”为载体

我园利用节日,开展与灯有关的活动。例如,每年的“欢乐闹元宵”,家长与幼儿一起猜灯谜、搓元宵、吃元宵、做游戏,共同体验节日的欢乐;“六一”儿童节,幼儿讲《红灯笼》的故事,说相声《灯具之乡》,表演舞蹈《红灯笼》;我们还带领幼儿走进灯具公司和灯具城,请幼儿家长讲讲灯具的制作和销售过程,让幼儿感受灯具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我园参加市级幼儿体艺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团体操《点亮心灯》获创意二等奖;幼儿讲故事《红灯笼》获一等奖;幼儿绘画《家乡的灯》《台灯》分获二、三等奖;手工《筒灯》《绣球灯》也分获二、三等奖。

我园通过“灯文化”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丰富了课程游戏的内容,提升了教师游戏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诊断改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红灯笼红绿灯灯具
大红灯笼高高挂
灯具的非常规表达——以光感塑造情境用线条勾勒独特性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红灯笼
西班牙 情感之光灯具只在当下
大红灯笼高高挂
ETC全新Source Four LED Series 2灯具
形式美在汽车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