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导向下的炼销一体化经营竞争优势

2020-12-30 21:16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0年6期
关键词:成品油经营资源

周 希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728〕

2020年,成品油市场经历了“至暗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受交通管制、封闭隔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需求断崖式下滑,汽柴油经营规模最大降幅接近80%。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暴跌,国内启动地板价保护政策,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扭曲脱节,成品油出口受阻,进口隐形资源套利空间增大,供国内成品油资源投放持续增多,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成品油经营异常艰难。未来,竞争加剧、经营薄利成为常态,能源化工企业如何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杀出重围,成为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炼销一体化经营运作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市场格局发生巨变,资源供过于求矛盾不断加剧。随着原油进口放开、消费税征管调整、油气体制改革等政策相继出台,炼油产能加快释放,多元化竞争压力骤增,国内成品油市场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主渠道经营优势不断削弱,成品油量效经营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一方面全球能源转型、清洁能源的快速崛起和汽车行业的变革将对石油消费产生冲击。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的变缓,从高速度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石油消费增速亦趋缓。另一方面,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炼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炼油能力持续增长,2020年炼油能力达9亿t,稳居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成品油产量迅速攀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折,供大于求成为我国成品油市场新常态,且资源过剩局面呈不断加剧之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快速发展,成品油市场化进程逐步加速,过往传统主营单位政策红利已然消失,成品油市场化进程进入实质性后期阶段,原有产销两端主要盈利驱动因素逐步弱化。从生产环节看,2015年,发改委和商务部放开进口原油使用和进口“双权”,民营 独立炼厂发展加速,国内产销过剩矛盾不断加剧。2019年地方炼厂原油加工量已占国内总加工量的25%左右,同时,部分独立民营炼厂硬件设施、加工工艺、产品结构已明显提升。从销售环节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零售审批权限下放、取消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地方炼厂、外资企业及社会资本加大终端市场扩张,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油”模式跨界进入,发展商业模式多元化并进行多渠道流量变现,冲击传统成品油经营网络和经营理念。同时,进口隐形资源、非标及非税资源持续流入市场,加剧市场不公平竞争。国内成品油资源供需矛盾和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

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能源企业保持产业链完备、产品线多元的独特优势,发挥规模效应、提升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产销

一体经营效率,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应对能力,成为市场决胜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看,一体化经营运作优势是打造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 炼销一体化经营运作的内在矛盾和内生动力

客观来看,炼销一体化能源化工企业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内生关联、互为供需、互为价值实现,因此由一体化产业结构所导致实物连续转移必然需要匹配相对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过分追求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价值分离,将导致产销间效益驱动目标的错位甚至背离。这种错位或背离在实物衔接上表现为资源供需的不匹配,包括时间、空间和产品结构上的不匹配,难以保障市场资源稳定供应;在价值实现上表现为内部矛盾利益冲突,无法有效实现价值规律的传导和价值的正向流动,失去市场的调节作用,从而制约市场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以成品油业务为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多种属性渠道资源”是优化资源统筹主要手段,产业链内部各企业间业务交叉关联、互相影响,单一业务的变动都将产生多方连带效应;而在当期行业格局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即是销售主体也是采购主体,既是市场主导者又是市场波动的被动接受者,产业链外部受国际及国内市场、原油采购、终端消费、市场竞争、物流运输、政府监管、行业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单一政策调整都将打破市场平衡。在缺乏统筹调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的认知滞后或决策缺失,存在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市场变化的风险;在执行层面,导致各环节沟通协调成本大幅上升、执行效率低下,在巨大的经营体量下容易出现市场反映滞后、无法完全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经营效益未能尽现,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实现的最大化。

不难看出,以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导向,建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炼销一体化经营价值评价体系是优化生产经营决策,也是实现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更是激发炼销一体化企业经营创效能力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以量化分析的方式综合考虑炼销全环节显性及隐性的成本收益,找出不同生产及销售结构所对应的量效关系,结合对市场的预判,可以制定最优的生产及销售方案。另一方面,各项产销存策略均以市场实际为基础,立足市场、超前计划、灵活调整,可以最大限度调和生产稳定性与销售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减少产销策略与客观市场实际间的脱节、背离、错位。同时,将量化算账作为决策核心依据,以客观数字为基础,可以通过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式,提升日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与量效指标间的密切关联。

3 炼销一体化经营运作的探索和思考

3.1 开展炼销全环节多维度统筹

坚持统筹优化、综合算账的指导思想,将统筹平衡的理念延伸到各项经营决策过程中,供应端包括炼厂排产周期、加工路线、产品结构等生产源头的统筹,供国内与出口的资源大流向统筹,配置、集采、外采、串换等资源结构的统筹;销售端包括零售和直分销的销售结构统筹,扩大市场份额与提升边际创效间的量价统筹。在统筹方式上,一是基于分阶段、分月、分季度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规律变化,做好时间维度统筹;二是结合分区域供需格局、竞争态势的差异化特点,做好空间维度统筹;三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综合评估其他隐性风险及机会成本,合理评估每个业务线条、每项决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影响,以此为依据做好价值统筹。

3.2 完善市场信息监控及评价体系

发挥信息价值创造功能,综合汇总企业自身经营数据、主营单位对标数据、政府公开信息、外部资讯机构信息、专项市场调研数据等多种信息渠道来源。通过对国际油价走势、主营及地方炼厂产销存数据、原油及成品油社会库存、零售及批发市场价格、海关进口数据等关键指标的监控分析,梳理挖掘不同数据维度间内在逻辑,依据前导性数据对市场走势进行合理预判,并以此作为经营运作的基本出发点。

3.3 构建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测算体系

构建涵盖炼销主要业务线条的全产业链综合财务效益测算体系,将市场规则、价值规律传导至整个产业链。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系统研判后续供需态势及价格走势,合理预测各业务线条量、价、费等财务指标基准,通过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模拟分析等手段,评估不同产销方案及经营策略下对产业链整体效益的影响,选择效益最高的方案组织生产经营。

3.4 建立计划管控与滚动调节机制

强化企业内部的多部门沟通协作,常态化召开月度、季度联席会议。在广泛交换信息、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上,以整体效益测算为依据,超前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以计划为指引有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探索建立弹性生产经营模式,动态调整滚动计划,最大限度提升市场应对能力。同时,建立企业内部长效沟通机制、联动调节机制和客观的价值评价体系,以价值转移为纽带,确保一体化资源运作的动态平衡和长久稳定。

3.5 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境内销售+境外出口”是成品油资源的两大消化渠道,处理好成品油出口和供国内资源之间的关系,既能为国内低价外采创造条件,又能有效利好出口价格稳定,实现资源运作创大效益、造大环境,以实现一体化经营合力,提升整体效益最大化。

4 结束语

万物相生相伴,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传统中下游一体化能源航母劣势在于“船大难调头”,但同时优势也在于资源运作的巨大创效潜力和优化空间。立足市场和需求,聚焦效益效率和价值创造,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在市场竞争环境和开放竞争条件下实现对实效性价值的最大追求。

猜你喜欢
成品油经营资源
成品油出口,降得好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