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有效措施研究

2020-12-30 22:58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李瑞晓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德育工作初中生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李瑞晓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科学合理的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研究分析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显得极其重要。教师作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引导者,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新时期教学价值理念和自身教学经验,采取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模式,探讨研究有效的德育措施,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高效进行。

一、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单一枯燥

德育内容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任课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适合和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选取正确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成效。但是在当前的德育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师仍将“五讲四美”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导致德育内容枯燥单一,学生难以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出现学生消极应对课堂,甚至不在乎的现象,继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更让德育工作停留在形式层面,阻碍了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任课教师对德育工作不重视

教育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形成对事情的正确认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更为关键。但是在如今的德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任务,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行和正确“三观”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了道德不重要的错误意识。再加上任课教师一般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较大,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不到位,只能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多层面的评价,这也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冲突,从而导致德育工作不能全面地开展。

(三)德育工作分工不明确具体

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是需要长久培养的,并不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多方面和多层面的人员共同努力。针对初中生教育,要想德育工作顺利高效地推行,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帮助。只有将德育工作分工明确化、具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教师的职责,忽略了家庭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德育任课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较短,不能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也阻碍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德育基本原则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教学与理论实际相结合等。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和任务要求,做到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疏导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方式更为广泛,平等自由的教学思想得到重视,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进行初中德育工作时,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遵循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环境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原则,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支持学生及时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建立和谐、轻松、平等、自由的德育环境,并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完善。

(二)树立正确的德育资源利用意识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新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首先,任课教师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积极主动学习新时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创新完善德育模式,高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善于挖掘课程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重点,有机地将德育渗透到生活中,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德育资源利用意识,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德育整体质量。因此,教师在展开德育工作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德育资源,同时自身也需要加强对德育资源的利用意识,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资源利用意识。

(三)创新德育方法

首先,整合多方力量,将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制定大体一致的教育目标,从新时期整体规划方向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初中生由于受到年龄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对理论知识、道德观念、法制思维掌握能力较低,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引导上保持同步和一致,努力为学生净化周围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做到各个学科德育渗透的融合。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德育和学科教学共同发展。最后,要推广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积极对传统德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分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课堂氛围,以此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四)加强德育渗透

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尚处于发育发展阶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系统,学生容易丧失前进方向和人生规划。对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意识、熟练掌握自我掌控能力的重要途径。任课教师对多元文化要有足够的尊重,在准确了解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渗透。首先是青春期教育。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肩负起引导者的重要责任,要善于运用平等和谐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问题,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是生命安全教育。近些年,初中生群体暴力、恶性事件频发,加强对初中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命题。应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价值理念,在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基础上,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人生哲理,向学生展示生命与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伟大和美好,以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最后是法制观念教育。初中生由于受到的法制教育较少,加上个性冲动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在社会和学校中处于被动的位置。故要做好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思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可以利用法制影视资源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中逐渐感悟到法制社会的内涵。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初中生展开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其影响着学生日后社会以及环境等的正确认知。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教师是德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时期的教育思想理念,不断充实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坚定职业方向,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研究分析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为中国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德育工作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