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色彩感

2020-12-30 22:58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小学部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色彩感色彩美术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小学部 李 新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好奇感。虽然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其实小学生对于所谓的色彩并没有什么认知度,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也都非常不足。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担当着培养小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重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有效融合色彩感的认知教育,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对色彩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感知,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实现对小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一、色彩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是重要的内容,因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十分重要。不同的色彩所给予人的视觉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对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色彩欣赏、色彩感受和色彩评价。在色彩感培养当中,教师需要将重点内容放在学生的主观感受上,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如此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色彩认识能力进行锻炼,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色彩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色彩理论教学是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根本,而该理论教学的主要表现内容就是色彩当中的“色”。印象派画家在整合色彩的时候都是将环境色、光源色和表现物自身的色体现出来,以此来展现画作的美妙意境。而像这种色彩理论和练习技巧,对小学生的色彩练习和技术掌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色彩理论也是有着限制的,即太过重视技术的要因和练习的规划,而轻视了绘画者在色彩方面的直接感知能力。其实在整个绘画当中,绘画者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缺失直接感知能力,那么绘画作品就没有灵魂,从而使得艺术创作失去该有的艺术感。

此外,在美术作品当中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色彩的感知和调配。开展有效美术教学的前提是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对事物色彩的正确把握,从而使得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绘画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实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所带给人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在美术作品中其所能展现出来的意境和给观者的心境也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就可以看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合理地运用色彩,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在画纸上将天空、海洋、大自然四季变化的不同色彩展现出来,那么就可以在同一时刻将美术课的魅力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进而使得人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冲击,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小学生产生美术吸引,以此来实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感培养中的问题

(一)主体不明确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的通常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受传统教育影响,多数教师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的过程中,只是对相应的美术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没有开展相应的色彩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会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动手能力,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感,造成了学生美术能力较弱的局面。

(二)流于表面

在大多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将最基础的绘画技巧掌握好即可,或者是只要相应地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可。这就造成小学美术教学太过流于表面和形式化,使得小学生在没有办法学习到更深层次美术知识的情况下,无法对色彩进行有效的感知,从而造成了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较弱的局面,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引导不深刻

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色彩感知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美术引导不够深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那么就将课堂完全地交给学生就好。这导致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给小学生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就完全对其撒手不管,使得小学生在这种放任的教学课堂当中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也就无法对小学生进行色彩感的有效培养。

(四)缺乏联系性

色彩感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将现实生活当中的色彩融入美术课堂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当中。众所周知,生活当中有许多丰富的色彩,而美术当中的色彩也几乎是提炼的大自然当中的丰富色彩。由此可见,生活中的色彩在美术教学当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实际上,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时,并没有将实际生活中的丰富色彩融合进去,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学习困难的感觉,无法提起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就出现了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困难的情况。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工具,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阶段,而美术色彩鲜艳明亮,工具简单多样,小学生自然会对其充满兴趣。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首先就需要充分准备美术工具,如橡皮泥、彩纸、画笔等,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好奇美术工具的情况下,对多姿多彩的色彩进行感受。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多样色彩的认识提供相应帮助,这样不仅能够利用美术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色彩的记忆,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在学生认识色彩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色彩感的初步培养。

比如教师在教学“折纸动物”这一美术知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色彩、折纸和动物进行选择。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加强对学生折动物的指导,并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充分展示。这样一系列的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还能够在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美术课堂魅力的感受,从而能够在强化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下,实现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游戏,体会色彩

小学生都有着爱玩游戏的特点,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结合游戏,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小学美术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方式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度,将适度原则贯彻到底,以此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为小学生将来的美术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彩线连彩点”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地上画出笔直的、弯曲的不同的线和各个不同形状的点,然后再让一些学生站在点上和线上,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其他小学生这些同学所站的线和点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或者可以给学生发各种不同颜色的卡片,然后让所有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颜色选择握有那种颜色的同学做朋友。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度,从而能够让小学生在体会色彩的同时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以此来实现对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生活,记忆色彩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上的发展还是心灵上的发展都还不够健全,因此当其在遇到新鲜事物时,都会有一种好奇心理和探究欲。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就应当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展开对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工作。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进行“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教学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吗?”“大自然有植物有动物,那么动植物都有哪些呢?这些动植物都是什么颜色的呢?”然后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所看见的动植物的颜色进行回忆,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四)结合音乐,感知色彩

音乐和美术都属于艺术,而小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特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音乐,以此来实现对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解“梦幻中的城堡”这一美术知识时,就可以询问学生城堡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城堡相关的歌曲,如《魔法城堡》。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美术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课堂当中提高自身欣赏美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提高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以此来实现对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美术绘画中,色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游戏、音乐和生活当中的色彩,以此在加强小学生色彩感知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从而在提高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色彩感色彩美术
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探究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